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陈独秀 -> 赤光《陈独秀的生平及其政治主张》(1932)

三、五四运动之前后



  民国六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他为该校文科学长。

  民八以前,他受了十月革命的影响,他的政治思想就大大的改变了,他此时已开始注意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问题,他认为这是最正确最彻底的一种政治运动,他曾劝导政治的朋友们应向这个道路走。

  迄民八五四动爆发时,他就站在领导的最前线上,因为那时还没有无产阶级政党之组织,所以他不得不独自行动,有一天他和其朋友煽动群众,自印反对北京政府,援助被捕学生的传单,亲自到天桥香厂一带散发,被安福系政府的军警捕去监禁,经全国各地的“学者名士”纷纷通电援助,始得免于毒手。出狱后他为环境所迫,已不能立足于北京了,便毅然辞去北大文科学长之职,南走沪上,主办《新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分割时代的“政治运动”,而且是一种“群众的”民族革命运动。它是辛亥革命所未解决的革命任务之从新开始爆发,独秀同志曾说这并不是陈独秀、胡适等可能创造得出来的。此时已有十月革命的胜利,若中国已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对这一运动加以正确的积极的领导,使之继续发展下去,则第二次大革命之爆发,也许待不到1925年

  不幸,五四运动终被资产阶级改头换面了,即消灭其政治运动的意义企图转变到“文化运动”的方向去。实验主义者胡适便是代表资产阶级以“文化运动”欺骗群众的急先锋。

  然而,五四运动已冲动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觉悟,他们已走向政治舞台,全国如大产业区域与铁路工人对五四运动都曾热烈的参加过,资产阶级要把五四运动“向后拖滞”的企图,终不能完全实现。

  独秀同志在五四时代的功绩,不仅在他能领导五四运动,而特别在他能竭力反抗资产阶级的阴谋以保持这一个运动的“政治目的”;不仅在他能注意到政治运动,而且在他能把这一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运动联系起来。独秀同志的这种卓识自然是发源于当时的十月革命之胜利与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然而当时唯有他能反映时代的最前线,唯有他能把握住这一新的客观形势,把新兴的无产阶级运动发展下去。

  迄1920年,在《新青年》杂志中,他与胡适一派在思想上就完全分野了。他以辩证唯物论的政治家的观点,主张五四运动必须在政治的道路上继续的发展下去,而且只有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起来,才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胡适则唱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二十年不谈政治”等口号与他对抗,极力主张把五四运动仅限于“文化运动”的范围以内。独秀同志则以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认为“文化运动”自然应该领导,但单独的做“文化运动”而忽略了“政治运动”,则“文化运动”便不可免的要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了,极力予胡适以反驳。

  他们经过一个时期的论战以后,就完全分开了,《新青年》杂志也就完全成为独秀同志一派——共产主义者的言论机关了。

  那时法帝国主义者就认识它(《新青年》)是代表着中国反帝国主义的怪物——共产主义之萌芽,故两次拘捕独秀同志,终因多方营救,将拘禁改科罚金而出狱。他自始至终站在阶级斗争的前线上,他认为“坐牢是革命家的点心”,每次出狱后都更加紧其革命运动,不过《新青年》则因帝国主义者之压迫最后仍然停办了。

  此时共产党的组党运动已渐渐成熟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