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曼德尔
世界股市崩溃的前因后果
(比)曼德尔
1988年5月
原载香港新苗双月刊8期(1988年8月)
摘译自作者在1988年5月2日《国际观点》之《晚期资本主义的新的基本矛盾》(New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age of "late capitalism",International Viewpoint, 1988 (140) : pp. 11-20)
在八六年上半期,国际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一次小衰退。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只有英国例外,但它的制造业生产也没有多大增长。这小衰退后来并沝有深化。从八六年底开始,生产量就缓慢地上升。表一清楚说明这点。
逃出小衰退并不容易,各国的经历也各不相同。日本的小衰退在八六年全年和八七年初都持续地出现(这解释了为何八七年十二月的生产同前年同期比较有那么大的增幅)。
法国和加拿大在八六年至八七年间的五季里,有三季出现工业生产下降。西德的小衰退在八六年的第三季再度出现,八七年一月比去年同期,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三。同时,英国的工业生产也下降了百分之一。
这场小衰退被列根政府推行的凯恩斯政策,即庞大的美国财政赤字所煞住。于是,日本、西德、南韩、台湾、巴西等国的商品便源源不绝地涌入美国。庞大的美国贸易赤字,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八七年持续恶化。于是美元加速贬值:而各主要财政资本也避免使用美元。股票市场、地产物业、艺术品市场的投机活动越益严重……
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的股市崩溃,停止了这个趋势。它投下了全面衰退的阴影。这衰退出现得越迟,后果就越严重。股市崩溃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投机——货币资本不投入实际生产——的结果。
庞大的资金寻找投资对象。由于原料相对过剩,价格很低,所以引不起投资者的兴趣。资金便涌向诸如股票,房地产等市场上。
股票崩溃的背景
在纽约股票市场,杜琼斯指数从八四年头的八百点升至八七年三月约二千四百点。伦敦金融时报工业指数八二年只得四百点,八六年初上升至八百点,八七年三月就达到一千五百点。东京平均股票价格八四年只有八百点,八六年初达一千点:八七年三月便达一千九百点。八七年四月期间股价会一度下降,之后数月再次攀升。八七年八月,伦敦杜琼斯指数竟上升至二千七百点!
由于需求很大,股票价格上升得很快。八七年首两季,外国购买美国股票总值就超过一百八十亿美元,其中日本占七十五亿,英国占四十亿,法国占十八亿,而拉美则占十亿。
在伦敦股票市场,戴卓尔夫人放宽管制,大大提高了国内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量。由于新股票新债券的发行量追不上交易量的增加,价格便不断上升,以致在东京和纽约,公司盈利只及股票市价的百分之一点五和二点五。
在巴黎、伦敦、纽约和洛杉机已很疯狂的物业投机,在东京更为惊人。在股市崩溃前,东原一黄金地段,在两年间,每平方公尺的价格从三万一千美元增加至七万七千美元。
一百二十平方公尺的房子每月租金达六千美元;银行贷款有一成是投资在物业市场的。据一份比利时报纸报导,日本农地价格是加州的二十倍。
银行资本两个结构上的因素,大大增加了出现恐慌的机会。首先,大量增加的交收,导致财务经理的非专业化、无能和犯错。此外,不择手段迅速发财的意识和道德观,推动大规模的欺诈:欺诈又剌激投机,投机反过来又刺激更多欺诈和罪恶。
八七年疯狂的股票和物业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流动资本太多所致,而后者则由更深刻的结构性原因——持续的资本过度积累——导致。
表一:一九八七年工业生产与八六年比较
加拿大 | +8.8% | (十一月至十一月) |
法国 | +4.0% | (十一月至十一月) |
西德 | +2.0% | (十二月至十二月) |
意大利 | +3.6% | (十月至十月) |
日本 | +8.6% | (十二月至十二月) |
西班牙 | +8.9% | (十一月至十一月) |
英国 | +4.9% | (十二月至十二月) |
美国 | +5.1% | (十二月至十二月) |
资本过度积累表示,每年从利润而来的新资本,很难找到可以带来平均利润的投资机会。向现在的平均利润率文氏从战后到六十年代末期的「扩张性长波」时期的为低。这些资本不是投入生产性行业,而是流进金融和物业等市场。这就产生了投机。
投机的根本原因是南品的生产过剩,大多数工业都拥有超出购买力的生产设备,阻止了生产投资的真正复苏。表二很好地说明这点。
表二:美国工业部门生产设备使用率(每年第四季)
| 1985 | 1984 |
1983 | 1982 |
1979 |
所有工业 | 67 | 66 |
66 | 59 | 75 |
耐用品 | 64 | 65 |
61 | 53 | 72 |
非耐用品 | 72 | 72 |
73 | 69 | 78 |
食品 | 71 | 70 |
69 | 69 | 73 |
衣服纺织 | 73 | 73 |
75 | 71 | 80 |
家俬 | 68 | 70 |
70 | 58 | 75 |
化学产品 | 63 | 63 |
65 | 60 | 76 |
钢铁 | 63 | 60 |
63 | 42 | 78 |
机械:非电器 | 58 | 62 |
57 | 50 | 70 |
机械:电器及电子 | 65 | 68 |
65 | 60 | 73 |
汽车 | 76 | 79 |
71 | 50 | 71 |
飞机 | 63 | 55 |
48 | 51 | 71 |
科学仪器 | 66 | 68 |
68 | 67 | 76 |
要正确理解这些数字,我们要记着一九八二年是衰退年,而七九年则是前一个经济周期的高峰。因此,我们应该拿一九七九年的数字同八四、八五年比较。根据统计数字:我们看到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美国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设备从百分之二十五增加至百分之三十三。根据美国贸易部的一项研究,这变化则为由百分之三十增至百分之三十五。
除了专业「投机者」的资金外,人企业垄断托拉斯也广泛参与这些「票据」的买卖。八三年:日本工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交易额只有三十三亿日圆,八七年则升至一百七十亿日圆。
八六年,从生产活动以外(即金融活动)赚取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率,在Fuijisawa是百分之五十三点四,日立百分之四十五,信兴电业则为百分之六十点五。
有些论者把这现象概括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非工业化」。他们过于轻率,忽略了帝国主义和金融资本的根本性质。其实这种「非工业化」只是暂时性的。英美两国的资本会增加商品出口,使其工业再现代化。
根据这个判断,股票市场崩溃其实代表了上述转变的开始,它一方而体现了金融资本中工业倾向的传统部门的利益,同时却损害了银行和纯金融资本部门。
资本主义锁链在它最弱一环——股票市场上——首先破裂。这破裂差不多自动地引起其它环节破裂。现在最受影响的,是股票行和其它融资媒介;较弱的银行(不一定是较小的银行);国家的偿债能力(不仅是那些负债累累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少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一些受严重影响的多国公司。
由于连锁反应的作用,整个国际信贷系统以及整个国际货币系统崩溃的危机正在不断增加。
美元危机作为一条传输带,把私人企业的危机和公共政策带来的危机联系起来。正如我在八七年五月底所指出,债务的高山开始移动了(见《新苗》双月刊第四期)。这场雪崩怎样能够阻止?
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的主要股票行已出现大幅裁员,以及实施了应变措施。它们在股灾中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英国的情况也一样。
这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顶端而已。事实上,资产逊于大银行的金融媒介,在股灾之前大规模地,毫不审慎地向提出收购建议的买家融资,以后者发出的债券抵偿。股灾之后,这些债券的价格一落千丈「各有关金融媒介均损失惨重。
由于受到长期萧条(农业危机:油价下跌;第三世界的坏帐等等)的严重打击,美国八七年有二百间银行破产。总体来说,在德州三十九所储蓄和借贷银行破产之后,储蓄银行处于危险状态。在八七年,银行损失估计为四十五亿美元。
金融投资引起银行倒闭
一九八六年,拥有十六亿美元资产的俄克拉何马州第一国民银行信托公司宣布破产。这是美国自七四年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银行破产事件。
比这些中型银行破产更为严峻的:其存款额在过去相当长时期为全球之冠的「美国银行」,出现了财政困难。幸亏日本资本的大规模参与,它才不致于陷于倒闭。总的来说,美国的主要银行的利润不足,而华尔街已不再把它们的股票放在首位。
比较起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银行系统的处境和困难比较为人所知。但其它国家过去比较有效地封锁的消息,现在已经开始过滤了出来。
加拿大六大主要银行中,有五所已经关闭了,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均处于危险水平。瑞典三间银行在股灾中,总共损失一亿美元。在挪威,一所主要银行在股灾及其后的不利的外汇买卖中损失了二亿美元。
在澳洲,一所主要的股票经纪行西大陆公司被迫关门。英国最富有的银行——国民西敏寺银行——发现,它所拥有的一所公司在股灾中损失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英国由大银行之一的米特兰银行则被来自香港的资本所拯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买入其百分之十四点九的资产。「米特兰银行」估计其八七年亏损为五亿零五百万英镑或九亿英镑;策斯银行则为二亿四千八百万镑或四亿或四亿二十,一百万镑。
金融业之外受到最严重波及的国家,要算澳洲了。该国三个主要托拉斯总共损失达五亿美元。因为这些损失是股票价格下跌所致,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纸面」上的损失。这是不全面的看法。事实上,公司资产在会计上的价值一旦下跌,它获得信贷的能力也会按比例地减少,投资机会和活动因而受到影响。
在这悲哀的境象中,还存在着另一威胁:第三世界不能偿还欠债。这些债务的证明书只能以百分之五十的价格在市场上买卖。摩根银行正式把墨西哥债务证以百分之三十五至五十的折算率,卖给墨西哥政府。倘若折算率升到百分之五十,万国实通银行,将会损失一半资产。制造商汉诺信托银行和化学银行将会损失全部资产。
根据《经济学入》报导,美国的银行亦不谨慎地向提出收购建议的买家融资。在经济衰退前不久,这些被吞并的公司的证券价格是可能下跌的。有关银行因而会蒙上损失。
而且,这些高风险信贷超过了法尔高银行的全部资产,大概是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百分之七十二,美国银行的百分之七十一,制造商汉诺弗信托银行的百分之六十四;化学银行的百分之四十五,万国实通银行的百分之二十一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百分之二十。在绝对量方面,法尔高、万国实通和美国银行则特别高。
从纯粹技术角度来看,股市崩溃是由美国调高利率所致的。叫是股价跌幅却与利率增幅不成比例。去年的十一月三日,华尔街的股价同八七年最高纪录比较起来,下跌了百分之二十八;伦敦下跌了百分之三十三;法兰克福百分之三十五;新加波百分之四十一;香港百分之四十五。
现在我们知道,那时候股票市场和政府官员如何惊惶失措(当时是被小心地掩饰起来的)。财政当局在华尔街和东京市场投放大量信贷,避免经纪因周转不灵而贱价抛售股票。美国一亿五千万元的年贸易赤字。
但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困难情况,美国中央银行——事实上是美国政府——不得不扩大结构性的财政危机: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
没有外国资本的大规模,经常的输入,美国的人规模贸易赤字是很难维持的。在美元汇率下跌的时候,倘若美国银行利率低于东京、法兰克福和苏黎世的话,外国资本家是不会倾向于借贷给美国的,由于在该等地区的存款证的利率徘徊于四至五个百分点之间,而通胀率为百分之三,这表示美国长期名义利率不可低于百分之八至九,否则外资输人将会停止。那时美国的处境将会同墨西哥、巴西一样——冻结偿还外债。事实上,美国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存去偿还每年一亿五千万元的贸易逆差。
因此,我们正在目睹一场巨大赌博,两方面的参与者都面对着两难局面。靠打出令美元下跌的牌,美国开始恢复贸易优势,刺激出口,限制人口。可这会引起日本、西德、南纬、巴西、台湾和其它地区的衰退;但如果因此而造成美元崩溃、通货膨胀相美国出口下跌,则美国经济亦会受到严重打击。倘若美国利用提高利率来稳定美元,却又会立刻触发国内衰退。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和西德要「保卫」美元汇率(即保卫本国货币的稳定),那么只有购买大量美元。可是持有越来越大量的不断贬值的美元,就意味着巨大损失。然而,若果这些国家让美元自由贬值,它们产品的竞争性将会自动地大人减小。出口,出产和收入将会下跌,一场衰退就在所难免。而且,美元贬值的程度将会更大,尽管各国持有的美元额较小。
去年十月十九日以来的连锁反应,大大加强了在八八年出现全面衰退的危机。事实上,因为美国的综合「周期指数」连续七个月指向衰退,不少经济学家表示,衰退已经在美国出现了。汽车销售在八七年已经下跌了百分之十五。房产开始下跌。工业生产还没有下跌,但相当的份额开始转为存货,它已在冷清的零售业中造成影响。
八七年十二月十七日,三十三位资本主义世界中最知名的经济学家(其中不少是新凯恩新派)发表了一个声明,要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采取他们建议的行动消弭经济危机,他们首先呼吁美国实行紧缩政策,减低国内消费占当前生产量的比重,藉此消除贸易逆差以及最终在九二年消除所有财政赤字。
但是,他们似乎看不到这政策——它会大人增加美国的失业率——会在短期内给美国带来衰退。而这衰退多份会扩展到全世界。
事实上,「乐观」的经济学家现在可以祈求的,也不过是美国可以通过这个或那个方法去渡过这场衰落。悲观派,甚至是保守派,正预视着一场严重的衰退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场崩溃或者货币紊乱,而是由不断发展的出产规模(由逐渐以机械代替活劳动的过程为标志)和相对停滞的市场之间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的过度积累出现。而激烈地陷入债务和投机(股市崩溃既是其表现,也是其结果。又大大强化上述矛盾,以及增加其衰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