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各卷前言  旧版第3卷

《列宁全集》(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第3卷

前言


  〔说明〕录入自《〈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资料汇编·前言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


  本卷收载了列宁于1895-1899年写成的重要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900年为回答对这一著作的评论而写的一篇文章《非批判的批判》。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成了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要障碍。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民粹派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这个问题同俄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和领导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粹派认为:俄国并不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根基,可以避开资本主义,通过自己独特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偶然现象,是人为措施的结果;村社是俄国社会主义的基础,村社农民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以瓦·巴·沃龙佐夫(瓦·沃·)和尼·弗·丹尼尔逊(尼·一逊)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民粹派断定,归资本家所有的剩余价值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体现剩余价值的产品既不可能为资本家全部消费掉,也不可能在市场上销售掉。俄国国内市场由于小生产者的破产和购买力的降低而日益缩小,唯一的出路是寻求国外市场。但是,对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俄国得到发展。

  列宁认为,要批判民粹派的观点,只分析它们的错误和举出国内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事实是不够的,必须考察俄国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分析俄国的经济和社会阶级结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困难任务而撰写的一部巨著。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是全书的引言。这一章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理论错误,集中叙述了有关资本主义国内市场问题的几个基本理论原理。列宁在这一章中,依据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首先说明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工业和农业分离,加工工业和采掘工业分离,它们各自再分成许多小的和更小的部门,这些部门以商品形式生产专门的产品并用以同其它生产部门交换。这种日益发展的社会分工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建立过程的关键。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因此,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发展,这些商品的市场也日益扩大。

  列宁接着指出,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标志着从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标志着国内市场的建立。小生产者的破产并没有造成国内市场的缩小,相反地,扩大了国内市场。生产资料变成了新占有者的资本,被用来进行商品生产,因而也变成了商品,这就出现了生产资料的市场。小生产者愈破产,就愈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愈要在市场上购买自己的生活资料,这就提供了消费品的国内市场。

  列宁还指出,所谓实现问题,就是如何为每一部分资本主义产品按价值和物质形态在市场上找到替换它的另一部分产品。因此,应当撇开对外贸易,把它扯在一起就使问题从一国转移到数国,这丝毫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讲到实现的困难,那是因为各生产部门分配的不合比例引起的,它不仅在实现剩余价值时,而且在实现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时都经常发生。没有这种困难,资本主义生产根本不可能存在。

  最后,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是由发展着的资本主义建立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社会分工,并把直接生产者分化为资本家和工人。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就是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撇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问题而单独提出国内市场的限度问题是错误的。

  第二章论述俄国农民的分化。在这一章中,列宁利用俄国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有关土地、牲畜、农具、雇佣劳动、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情况的大量资料,全面地说明了改革后俄国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指出,民粹派把农民占有土地、牲畜、农具等情况的数字化成平均数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歪曲了农村现状,抹杀了俄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农民的分化过程。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列宁得出结论说,现代俄国农民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商品经济。农民中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表明,这里存在着任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如:竞争,抢租和抢购土地,生产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落入无产阶级队伍,等等。这说明村社中的经济关系结构不是特殊的结构,而是普通的小资产阶级结构。俄国村社农民不是资本主义的对抗者,而是资本主义最深厚、最牢固的基地。旧的农民不仅在分化,而且在彻底瓦解和消亡,被完全新型的农村居民所代替,这就是农村资产阶级和农村无产阶级。介于上述两种新型农民之间的是中等农民。他们处于很不稳固的地位,能爬到上等户的为数极少;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使他们沦为下等户。农民分化的原因是私有制下商品生产的矛盾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农民的分化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列宁还指出,俄国农村中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特别是农奴制的残余——工役制,阻碍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章论述俄国改革后的地主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说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俄国的地主经济在改革前是徭役制度,在改革后是工役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奇妙结合。所谓工役制度,是指地主让附近的农民用农民的农具耕种地主的土地。它几乎保留了徭役经济的一切特点,是徭役经济的直接残余,其偿付劳动报酬的形式虽然很多,但并不改变这一制度的实质。所谓资本主义制度,是指雇佣工人用地主的农具耕种地主的土地。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排挤工役制度,这是一种进步现象。

  第四章论述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指出,改革后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农业愈来愈带有商业性质。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农产品生产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各种不同农业地区的形成、技术性农业生产和市郊经济的发展等等。商业性农业的增长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内市场。这是因为:第一,农业的专业化引起了各农业地区之间、各农场之间和各种农产品之间的交换;第二,农业愈是被卷入商品流通,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就增长得愈快;第三,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增长得愈快;第四,产生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以上三章讲的是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特点。列宁总结说,俄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就历史意义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第一,农业资本主义把务农者变成了从事工业者。第二,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造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第一次在俄国建立了以机器的使用和工人的广泛协作为基础的大规模农业生产。第四,第一次连根摧毁了工役制和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在以后三章中,即在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中,列宁阐述了俄国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这三种工业形式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

  小商品生产的特征是完全原始的手工业技术,这种技术几乎从古至今没有变动。小商品生产者仍然是按照传统方法对原料进行加工的农民。

  工场手工业采用了分工,使技术有了根本改革,把农民变为工匠,变为局部工人。但手工生产仍旧保存,所以生产方式进步缓慢。工场手工业是手艺和小商品生产同大机器工业之间的中间环节。使工场手工业同小商品生产接近的是: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仍然是手工技术,因而大作坊不能根本排除小作坊,不能使手工业者完全脱离农业。使工场手工业同工厂接近的是大市场、拥有雇佣工人的大作坊以及使无产者工人群众完全依附于自己的大资本的形成。

  大机器工业的科学概念是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在生产中使用机器体系。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工匠手艺,并在新的合理基础上改造生产,有系统地将科学运用于生产。随着这个技术变革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最激烈破坏、各个生产参加者集团之间的彻底分裂、与传统的完全决裂、资本主义的一切阴暗面的扩大以及劳动的大量社会化。大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峰,是它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的最高峰。

  在第八章中,列宁根据俄国的统计资料,从商品流通、工商业人口、雇佣劳动的使用和劳动力国内市场的形成等方面,说明了俄国当时国内市场的实际形成过程,指出了民粹派的错误。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根据种种统计资料,对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阶级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他无可辩驳地证明,资本主义无论在城市或乡村都已成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俄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上还很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原因是俄国还存在很多农奴制的直接残余,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生产者的情况恶化。生产者不仅苦于资本主义,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够发达。列宁指出,俄国资本主义既具有历史进步作用,也具有历史暂时性,它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物质前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上论证了工人阶级作为社会的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和农民作为无产阶级同盟军的作用。列宁在本书1907年的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俄国革命必然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资产阶级必须在这个革命中起领导作用。列宁指出,如果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那必然会保存地主土地占有制的主要部分和旧的上层建筑的主要支柱,自由主义君主派的资产者和地主将起主要作用;这样,俄国还会长期保持农奴制的特点而使生产力的发展缓慢。列宁同时指出,当时俄国的无产阶级队伍无论在城市或乡村都在迅速扩大,正在变成一支巨大的政治力量;俄国无产阶级在历史运动中的作用比它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大得多。俄国的人民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摧毁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旧的上层建筑,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最迅速的发展,从而为工人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有利的条件。列宁还阐述了农民的两重性:一方面,农民身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具有很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存在业主倾向。因此,他们必然摇摆于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和革命的无产阶级之间。他们在革命中不能起领导作用,但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资本论》第三卷问世五年之后出版的。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说:马克思对俄国1861年“改革”以后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多年研究;由于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和对农业生产者的剥削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在《资本论》第三卷地租这一篇里,俄国应该起在第一卷研究工业雇佣劳动时英国所起的那种作用。但马克思没有能够实现这个计划。这个计划由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论》的直接继续。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研究和解决俄国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列宁在19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书中对俄国经济发展和各阶级相互关系的分析,后来成了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纲领和策略的根据,对俄国革命实践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

  本卷还收载了列宁的《非批判的批判》这篇文章。列宁在这篇文章中驳斥了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斯克沃尔佐夫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攻击,并批判了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集结在伯恩施坦周围的那些修正主义者的错误。列宁说,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修正主义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始终想做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改变了的条件和各国的特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后者想抛弃马克思学说中的若干重要方面。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