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各卷前言 旧版第9卷
《列宁全集》(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第9卷
前言
〔说明〕录入自《〈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资料汇编·前言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
本卷收载列宁在1904年7月底至1905年3月期间的著作。
20世纪初,俄国也像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帝国主义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的极端严重的农奴制残余交织在一起。这种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受到特别残酷的剥削,使农民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使非俄罗斯民族受到沉重的压迫。在1899-190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下,俄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境况更加恶化。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数剧增,工人家庭陷于饥寒交迫之中。农民经常遭受破产,过着更是难于忍受的贫困和饥饿的生活。地主的压迫、资本家的压迫、民族的压迫同沙皇专制制度的暴虐结合在一起,使得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迫切要求推翻沙皇政府。在城市中频繁发生政治罢工和游行示威。1900-1904年俄国共发生1034次工人罢工。从1904年夏季开始的罢工浪潮席卷了彼得堡、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和下诺夫哥罗德,并波及高加索。从1904年11月起,许多城市举行了反对日俄战争的游行示威。12月发生的巴库工人大罢工,有5万人参加,引起了若干城市的同情罢工。这一切显示了俄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个阶级和其他阶级一起同沙皇政府对峙。农民也纷纷起来斗争。1900-1904年在俄国农村地区发生的骚动共670次,比过去10年多2倍。农民拒交官府的苛捐杂税,抢夺甚至焚烧地主庄园,砍伐地主的森林。俄国边疆地区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趋于炽烈。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对政府的不满也在增强。1904年1月开始的日俄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沙皇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惨败又使专制制度受到极严重的打击。1905年1月9日(星期日),彼得堡14万多工人组成和平的游行队伍前往冬宫向沙皇呈递请愿书。沙皇军队奉命对手无寸铁的工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进行镇压,打死打伤数千人,史称“流血星期日”。1月10日,彼得堡继续发生工人同军队的武装冲突,莫斯科开始了总罢工。沙皇政府的血腥罪行激起了全国工人群众向沙皇专制制度斗争,抗议罢工遍及全国。仅1905年1月就有44万工人参加罢工,比过去10年的罢工总人数还多。事变急剧发展,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了。
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的政治领导。但由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少数派(孟什维克)在会后尖锐对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未能得到巩固,未能使自己的队伍真正团结起来,未能采取统一的行动。这样,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遭到削弱,党在群众中的工作蒙受损失。列宁把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党内出现的这一危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党内生活的最困难阶段,这时,危机已严重到几乎使整个党的工作陷于停顿,党的中央机关在党的大多数工作者中没有应有的威信,到处出现的双重组织彼此在工作上互相牵制,党不能得到无产阶级的信任。危机的第四阶段发生在1904年秋,这时,党的工作者开始团结起来、回击瓦解组织分子,多数派的拥护者和委员会开始召开他们的代表会议。1904年8月在瑞士举行的有22名布尔什维克参加的会议,讨论了摆脱危机的方法。而布尔什维克为了阐述自己关于革命的路线,于1905年1月4日(公历)开始出版自己的机关报《前进报》。《前进报》上刊载的列宁的文章以及本卷中的其他列宁著作反映了党内危机发展的第三、四阶段的情况。
本卷的开篇《我们争取什么?(告全党书)》及其另一稿本《告全党书》(即本卷的第二篇)就是以反对孟什维克分裂和瓦解组织的行为为内容的。这一内容的文献在本卷中占有很大分量,它们是《致格列博夫(弗·亚·诺斯科夫)》、《关于成立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的通知》、《关于党内状况的报告提纲》、《给同志们的信(关于党内多数派机关报的出版)》、《关于中央机关与党决裂的声明和文件》、《是结束的时候了》、《<前进报>编辑部给彼得堡通讯员来信所加的按语》、《致布尔什维克苏黎世小组》、《我们的达尔杜弗们》、《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简况》、《第一步》、《波拿巴分子的鬼把戏》、《第二步》等。列宁认为,党的严重危机正在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混乱现象日益加剧,使新的冲突不断发生;而建立团结一致的党组织,采取坚定不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方针,使党内斗争在适当的应有的范围内进行,从而使这种斗争不致瓦解组织,不致妨碍正常工作,是俄国整个工人运动的迫切要求。列宁指出:孟什维克为组织上的落后性和从组织上破坏代表大会的行为辩护并把它们奉为原则,这已经是机会主义;而他们指责布尔什维克不注意经济斗争、搞雅各宾主义、轻视工人的主动精神,也无非是毫无根据地重复《工人事业》杂志对旧《火星报》的攻击。布尔什维克为了继续同少数派在一个党里工作,曾作了一切可能的让步,但孟什维克秘密分裂党的行为变本加厉,因此布尔什维克不能不公开接受他们的挑战:实行决裂。列宁概括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在组织上分裂的现状时说:实际上有两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个掌握着机关报《火星报》即“形式上”的所谓党中央机关报、中央委员会和20个国内委员会中的4个委员会,另一个掌握着机关报《前进报》、“俄国国内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和14个国内委员会。列宁认为,党分裂的主要原因和统一的主要障碍就是少数派的破坏行为。列宁说,少数派“宣布了斗争并且正在全面进行斗争,因而我们只好应战,宣布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且决心把斗争进行到底”(见本卷第4页)。布尔什维克在这场斗争中的原则是:坚持党性,反对小组习气;坚持坚定不移的革命方针,反对曲折路线、混乱状态和回到工人事业派方面去;坚持无产阶级的组织和纪律,反对瓦解组织分子。
上面提到的那些文献大都涉及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问题。这个问题同反对孟什维克分裂和瓦解组织的行为的斗争密不可分。1904年9-12月,俄国国内一些地区的多数派委员会举行的代表会议赞同22名布尔什维克会议发出的呼吁即上述《告全党书》,并选出了实质上是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1905年3月,28个地方委员会中有21个委员会表示赞成召开代表大会。列宁认为:摆脱党内危机的实际办法就是立即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只有代表大会能够澄清情况,解决冲突,把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召开代表大会,只会使党日趋瓦解。有人说,召开代表大会会造成分裂,列宁认为,既然少数派坚决不肯放弃无政府主义的要求,宁肯造成分裂也不服从党,那他们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党,在这种情况下,再把不可避免的正式分裂推迟下去,就太不明智了。列宁批判调和派说,谈论和平而又害怕召开代表大会,要和解但又用少数派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也可能遭到失败而引起分裂的说法来吓唬人,这就是伪善。在本卷中,《多数派日内瓦小组的决议草案》、《尼·沙霍夫(为召开代表大会而斗争)小册子序言》、《关于成立组织委员会和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例行)代表大会的通知》、《关于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编者按语)》、《致俄国国内各组织》、《调查表(供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用)》、《无休的托词》、《他们想骗谁?》、《告全党书》等也都是反映列宁为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而斗争的文献。第三次代表大会将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召开。列宁指出:代表大会的中心工作应当是俄国革命运动巨大的新高潮所提出的关于组织和策略方面的新问题;全体社会民主党人的集体经验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列宁积极筹备这次代表大会,他草拟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工作和决议的总提纲》收进了本卷。这组文献包括:《代表大会议程草案》、《代表大会决议目录》、《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的总提纲》、《代表大会决议草案》(含《关于孟什维克或新火星派的破坏行为的决议》、《关于普列汉诺夫在党内危机中的行为的决议》、《关于新火星派的根本立场的决议》、《关于社会民主党内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的决议》)。
本卷中的《进一步,退两步(尼·列宁给罗莎·卢森堡的答复)》一文是列宁为了驳斥第二国际领袖人物为孟什维克所作的辩护而写的。罗莎·卢森堡是第二国际的左派,但她支持孟什维克关于组织问题的观点。她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列宁,表达了第二国际左派的一些看法;孟什维克把她的文章译成俄文,以《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为题刊登在1904年《火星报》第69号上。卢森堡指责列宁搞“极端集中制”、“布朗基主义”、“雅各宾主义”,把列宁的著作《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见本版全集第8卷第197-425页)说成是在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极端集中派的观点提供论据。列宁为了阐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歧的实质,在文中扼要叙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并着重介绍了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分裂概况。列宁写道:“谁要是不愿意闭眼不看我们代表大会上发生的事情,谁就一定会了解,我们目前分成少数派和多数派,不过是我们党以前分成无产阶级革命派和知识分子机会主义派的翻版。”(见本卷第43-44页)列宁说,只要认真研究一下党内斗争的第一手材料,就会很容易认识到,卢森堡所说的什么“极端集中制”等等,从实际上说,是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的嘲笑,从理论上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是对马克思的真正辩证法的歪曲。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革命运动中对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态度截然不同。收进本卷的《地方自治运动和<火星报>的计划》这一小册子是列宁专门用以揭露孟什维克提出的支持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地方自治运动”计划的。1904年下半年,沙皇政府慑于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企图通过微小的让步来拉拢自由派资产阶级,把少许几个自由派分子安置到地方自治机关的职位上,致使地方自治运动趋于活跃。地方自治派希望沙皇政府恩赐,让资产阶级的代表参政、实行立宪和给予政治自由。孟什维克宣称自由派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号召社会民主党组织积极参加自由派的会议,促使资产阶级代表人民提出民主要求。列宁认为,在同沙皇制度的斗争中指望自由派资产阶级,就是充当资产阶级运动的尾巴。列宁说:“正是在目前,无产阶级政治活动的中心点,应该是对政府而不是对自由主义反对派施加有力的影响。”(见本卷第75一76页)列宁指出,工人阶级的任务是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组织,大大加强对群众的鼓动工作,利用政府的每次动荡,宣传起义的思想,说明起义的必要。
农民问题是俄国革命运动的重大问题之一,一直为列宁所关注。列宁在本卷的《<农民与社会民主党>一文的两个提纲》、《从民粹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农民》、《关于我们的土地纲领(给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信)》等文献中继续研究这一问题。列宁在分析俄国农村的阶级结构时指出,农民资产阶级当时已在劳动农民中占绝对优势,他们虽然有权获得劳动者的称号,但是他们不雇用工人就不行,他们已经掌握一半以上的农民生产力。列宁说,觉悟的无产阶级决不拒绝支持资产阶级劳动农民的进步的和革命的要求,同时又向农村无产者说明明天必然要进行反对这种农民的斗争。列宁认为农民运动向社会民主党提出了一个双重任务:党应当无条件地支持和推进这个运动,因为它是革命民主主义的运动;同时,党还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把农村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就像组织城市无产阶级一样,并把它同后者一起组织成为独立的阶级政党,向它说明它的利益和资产阶级农民的利益是敌对的,号召它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向它指出,要想摆脱压迫和贫困,把农民中的一些阶层变为小资产者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代替整个资产阶级制度。列宁还说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土地纲领是唯一正确的,而社会革命党的纲领草案中关于农民问题的观点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和错误的。列宁指出,社会革命党人表达了想成为社会主义者的善良愿望,而他们的社会本质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沙皇政府为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而进行的日俄战争加速了俄国革命的成熟。载入本卷的《俄国的新公债》、《专制制度和无产阶级》、《旅顺口的陷落》、《沙皇的和平》、《欧洲资本和专制制度》等文揭露沙皇在日俄战争中的罪行及其军事上的失败。列宁指出,军事的崩溃已必不可免,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十倍的不满和激愤。列宁认为:这场战争最彻底地揭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使它在财政和军事方面遭到最大的削弱,并把人民群众推上起义的道路;专制制度所遭到的军事破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俄国整个政治制度崩溃的标志。列宁说:俄国的自由事业和俄国(以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制制度的军事失败;一个国家的军事组织和它的整个经济文化制度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因此,军事上的破产不可能不成为深刻的政治危机的开端。从这场战争一开始,布尔什维克就揭露了战争的反人民性质,并提出使沙皇政府失败的口号。列宁指出,工人政党的基本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沙皇政府的军事失败所引起的政治危机,以加强和扩大群众为消灭专制制度而进行的斗争。
本卷中的一些文献论述了有关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重大事件。俄国刚进入1905年,革命风暴即在首都彼得堡掀起。列宁听到普梯洛夫工厂工人罢工的消息后在《彼得堡的罢工》一文中指出:这次罢工是工人运动的壮举之一,合法的工人运动已超出自己的范围,锋芒指向专制制度,正在成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一次爆发。列宁在《俄国革命》、《俄国革命的开始》以及包括9篇的一组文献《革命的日子》中评述了1月9日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列宁认为1月9日事件是革命的开始,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向公开的国内战争和直接的反沙皇制度斗争的转变。列宁写道:“在这些日子里,彼得堡的工人运动真是一日千里。经济要求被政治要求所代替。罢工逐渐发展成总罢工,并引起空前强大的游行示威;沙皇已经威信扫地了。起义开始了。武力和武力对峙。巷战正酣,街垒林立,枪声四起,大炮轰鸣。血流成河,争取自由的内战的烽火燃烧起来了。莫斯科和南方,高加索和波兰都决定加入彼得堡的无产阶级的队伍。工人们的口号是:不自由毋宁死!”(见本卷第164页)无产阶级的起义是沙皇政府逼出来的,沙皇政府迫使工人转向武装斗争。列宁认为,沙皇政府屠杀无辜人民的血腥暴行使广大工人认清了沙皇的本来面目。列宁说:工人阶级从国内战争中得到了巨大教训;无产阶级在一天当中所受到的革命教育,是他们在浑浑噩噩的、平常的、受压制的生活中几月几年都受不到的。此外,本卷中的《沙皇的和平》、《特列波夫执掌大权》、《1月9日后的彼得堡》、《最初的几点教训》、《两种策略》、《我们是否应当组织革命?》等文献也都是论述俄国革命的开始阶段的。
面对高涨的革命运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应采取什么路线?对此,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持截然不同的看法。早在这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除了组织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还加上了策略问题上的分歧,上述列宁的《地方自治运动和〈火星报〉的计划》一文就阐述了这种策略分歧。在革命进程中,列宁不断揭露孟什维克的妥协方针,同他们的尾巴主义策略作斗争。本卷中的《无产者的漂亮示威和某些知识分子的拙劣议论》、《<他们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一文提纲要点》、《关于起义的战斗协议》、《起义的战斗协议和建立战斗委员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1789年式的革命还是1848年式的革命?》等指出:孟什维克把自由派资产阶级当做革命的领导者,否认举行武装起义的必要性,用改良代替革命,充当工人运动中的资产阶级代理人;他们贬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作用,低估在无产阶级中进行组织工作的必要性。尔·马尔托夫甚至认为,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主要的不是‘组织’人民革命,而是‘放任革命’”。针对孟什维克的这一机会主义方针,布尔什维克提出,在以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为首的无产阶级领导下,在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的情况下,开展人民革命并通过武装起义来夺取胜利。
《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论述了党在新的革命形势下新的斗争策略。列宁在文中指出,面对新的革命形势,党必须采取新的斗争手段,寻求新的组织形式,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党应当进行改组以适应斗争的需要。这一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布尔什维克在这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个基本策略口号:“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见本卷第278页)。列宁在这一著作以及此前写的《致亚·亚·波格丹诺夫和谢·伊·古谢夫》的信件中还专门论述了党的组织工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即选拔人才的问题。列宁说,必须火速把一切具有革命主动性的人团结起来和动员起来,不要怕他们缺乏锻炼,不必担心他们没有经验和不够成熟。列宁特别指出:“需要年轻力量。我真想建议把那些竟敢说没有人才的人当场枪决。俄国的人才多得很,只是必须更广泛和更大胆地、更大胆和更广泛地、再更广泛和再更大胆地吸收青年参加工作,不要对青年不放心。目前是战斗时期。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取决于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工人。”(见本卷第228页)列宁认为,革命时代对于社会民主党,就如同战争时期对于军队一样,在战争中必然而且必须用训练较少的新兵来补充自己的队伍,经常要用普通士兵来代替军官,必须加速和简化士兵提升为军官的过程。列宁又说,人才是有的,革命的俄国从来也未曾有过像现在这样多的人才,只是需要抛弃那些尾巴主义的思想和训诫,只是需要让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载入本卷的《关于公社的演讲提纲》、《〈警察司司长洛普欣的报告书〉小册子序言》和《论巷战》表明列宁在革命中重视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对武装起义的经验的研究。列宁打算深入考察巴黎公社的政治措施、经济措施和组织措施,认为公社的经验对于俄国革命具有借鉴意义,他写道:“在当前的运动中,我们大家都在沿着公社所开辟的道路前进。”(见本卷第311页)他由巴黎公社的武装起义进而谈到俄国革命的武装起义时说:政府原想用流血的场面和巷战的大批牺牲者来吓唬人民,实际上它反而消除了人民对流血的恐惧、对直接武装冲突的恐惧,实际上它倒为革命进行了广泛而有力的宣传鼓动。列宁欢呼:炮声万岁,革命万岁,反对沙皇政府及其追随者的公开的人民战争万岁!
在《列宁全集》第2版中,本卷文献比第1版相应时期所收文献增加28篇,其中有《关于危机的宣传讲话提纲》、《关于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三次讲话的提纲》、《创建日内瓦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图书馆发起人小组的声明》、《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在布尔什维克日内瓦俱乐部三次发言的记录》等。本卷《附录》所载全为新文献。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