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专题〗传记·回忆·评论 -> 《回忆列宁》(第三卷)

列宁和科学技术工作

尼·彼·哥尔布诺夫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极其重视科学技术工作,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没有最新的技术,没有新的科学发现,我们就无法建成共产主义。”“一间工作出色的实验室比我们十个苏维埃机关还要重要。”列宁对各种发明十分关心,尤其在他看到许多发明被采用后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时,他就更加入迷了;有时一项诱人的有趣发明经过仔细核算后,发现它的计算是错误的,他就会感到很难过。我们主管发明事务部门的负责人收到过多少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倾诉强烈不满的著名“措词严厉的”信件啊!写信人控诉他们“具有世界水平的”发明被束之高阁。然而这类发明往往不是永动机,就是其他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听到有关这类情况报告的时候,不好意思地笑了,可是再出现发明家,他仍然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但对一些真正重大的发明来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支持又是多么重要啊!有了他的支持这些发明才能应用于实际。
  由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直接参加、过问和一贯支持,一些倡议才有可能提出并付诸实施。例如:可以使每个村庄与中央建立直接联系的、前途广阔的无线电话工程,油页岩和腐植泥的开发木柴采伐机械化,我国化学纯试剂的制成,库尔斯克地磁异常的研究,木甘饥饿草原的水利灌溉工程,内燃机车的制造,沃尔霍夫河工程,电力耕地,国立电工技术研究所的成立,莫斯科高等工学院电机系的设立,农业展览馆的建立。在苏维埃俄国的科技领域里,几乎每一项倡议都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名字分不开的。
  宏伟的俄国电气化计划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这个计划始终非常关心。关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俄国电气化的态度,这件事的发起人格列勃·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克尔日札诺夫斯基[1]将撰文作最详细的介绍。
  还在1918年夏天斗争最紧张的时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就经常抽出时间关心科学工作,建议科学院制定课题,开展有益于当时的研究工作。同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支持成立两个(可能是最早的)苏维埃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方案:具有当代世界意义的下新城无线电实验室以及俄罗斯食品研究所,可惜后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918年12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意成立政府的中央科学技术指导机构的计划,并且规定这一机构的任务是组织全国的科技工作。经过进一步讨论,改变原来计划,不再成立科学技术人民委员部,而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科学技术局,但仍保留科学技术人民委员部的职能,在业务方面有权参加人民委员会。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积极推动下,科学技术局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研究所。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认为,使我国的技术人员了解外国的科学技术有着极大的意义。他委托鲁勉采夫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许多机关开展经常性的与国外交流科学出版物的工作。同时在柏林成立了向俄国介绍外国技术的专门委员会。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委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组织介绍外国科学技术的工作,要求用最先进而又一看就懂的欧美机器(每种数台)表演给一切愿意参观的人看。遗憾的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提出的这件事和其他许多极其重要的具体任务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都没有实现——有的是由于缺乏经费,有的是由于不会操作,有的是由于,照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话说,常常遇到反对我们的苏维埃官僚机构的阻挠,有的是由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下达的任务被看成是无法实现的幻想,而他本人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又没有坚持要求执行。然而当列宁亲自去抓这些计划时,由于他非凡的毅力,立刻就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坚持要求我国的图书馆拥有外国在战时和战后出版的各种科技图书。我们感到遗憾和羞愧的是这项任务完成得很不好。例如,莫斯科高等工学院的图书馆战前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书籍图书馆,1914—1922年间却几乎没有进口一本外国书籍和杂志。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最后几个月里,对农业科学的研究课题特别关心。1922年夏天,他在病中还通过玛丽亚·伊里尼奇娜捎信到国外,要我搜集并带回有关《大地新貌》的所有资料。信中对《大地新貌》没作任何说明。我们束手无策。惭愧的是我们身在国外,竟落后于苏维埃俄国生活如此之远,连什么是《大地新貌》都不知道。我们不好意思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承认自己无知。在国外,我到处打听有关《大地新貌》的事,但毫无收获!根本没有人知道。最后,当我知道其他同志对这个问题也一无所知时,便写信到莫斯科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坦白承认自己无知,还承认自己曾想隐瞒这一点。事情原来很简单。《大地新貌》是美国人哈伍德撰著,并由已故的季米里亚捷夫[2]教授译成俄语的一本书。该书极其令人信服地描述了美国在推广农业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后来,当我回到莫斯科时,身患重病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还不止一次问起《大地新貌》,对我们的因循守旧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感慨万分,因循守旧和官僚主义使人不求上进或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怎么还看不到我们的《大地新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说道,“去问问农业人民委员部,从国外进口了多少车皮良种。”同样,他很关心我国的“路德·别尔班克”(路德·别尔班克是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哈伍德曾在书中作了大量的介绍)、自学成名的科学家米丘林[3]的科学实验活动。米丘林在坦波夫省科兹洛夫县自己的苗圃里创造了奇迹。他新培育的植物优良品种的样品已运到莫斯科,并准备在开春时种在哥尔克,好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亲自鉴定俄国农业科学的成就。近来,由于宣传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如何重视农业科学、科学研究和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米丘林的研究工作才获得了一些支持,树木学(改良树种)和新植物引种(引进)教授阿尔齐巴舍夫[4]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微小的支持。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倡导和鼓励下,由奥麦梁斯基[5]教授和他领导的一批第一流专家开创的一项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农业微生物学(繁殖和推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良土壤和提高产量的特殊的固氮细菌)的研究工作尚未得到支持,但一定会得到支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大力支持正在大规模开展燕麦良种培育工作的沙季洛沃试验站。这一工作的意义很大,必将在最短时期内产生实际的效果。
  还必须指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是怎样全面看待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对一个科学工作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不仅看他的聪明才智,学术著作和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且要看他是否主动适应苏维埃社会的环境,是否愿意诚心诚意地为劳动人民的利益工作。科学界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和粮食短缺时期党帮助科学工作者渡过困难的全部功劳归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因为他从各个方面支持中央科学家生活改善委员会的成立。对许多科学家,如巴甫洛夫[6]院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格外关怀和照顾。他曾几十次检查给巴甫洛夫的补助发了没有,发了多少,有没有障碍,需要的一切是否都办到了。有时他发现工作出了差错,就非常不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经常在文章和演说中教导应怎样对待专家,要求给他们以同志式的关怀,吸收他们参加共同的事业。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把对待专家的态度这一条写进了党纲,条文起草人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党纲列有专门段落论述科学技术工作的意义。条文写道:“苏维埃政权已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科学和使其与生产相配合的措施:建立一整套科学机构、实用研究所、实验室、为检验改良了的和新发明的技术方法而进行试产的试验站,并规划组织所有的科学力量和资财,等等。俄国共产党支持所有这些措施,尽力使其进一步发展,并为科学工作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最良好的条件。”这一段是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支持下补充写入党纲草案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逝世是俄国科学技术事业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牢记伟大导师的遗教,科学技术应始终不渝地沿着他的天才所制定的道路——掌握自然力量,消灭剥削制度,铲除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和人类达到共同幸福与光辉前程的道路前进。

载于《伟大的建设者。纪念弗·伊·列宁》1924年莫斯科《经济生活报》第66—69页





[1] 格列布·马克西米连诺维奇·克尔日札诺夫斯基(Глеб 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 Кржижановский,1872年1月12日——1959年3月31日),1891年开始参与革命活动。1899年加入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1904年主张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统一,辞去中央委员的职务。积极参加了1905年革命。1907年以后脱离革命活动。二月革命后是莫斯科苏维埃成员,重新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参与了莫斯科武装起义。1920年任国家电气化委员会主席。1921—1923年、1925—1930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24—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5—1931年是大苏维埃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成员。1927—1930年任劳动和国防委员会标准化委员会主席。192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29—1939年任苏联科学院副院长。1930—1959年任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1931—1932年任最高经济委员会中央能源局主席。1959年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2] 克莱门特·阿尔卡季耶维奇·季米里亚捷夫(Климент Аркадьевич Тимирязев,1843年5月22日——1920年4月28日),俄国博物学家、植物生理学家。

[3] 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米丘林(Ива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ичурин,1855年10月27日——1935年6月7日),苏联生物学家、园艺学家。

[4]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阿尔齐巴舍夫(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Арцыбашев,1873年3月31日——1942年5月22日),苏联机械工程师。1901年起在俄罗斯帝国农业部工作。1919年任全俄科学委员会主席。此后在大学任教。1935—1937年任全苏植物产业研究所副所长。1937年被捕。1942年在布蒂尔卡监狱病逝。1959年平反。

[5] 瓦西里·列奥尼多维奇·奥麦梁斯基(Василий Леонидович Омелянский,1867年2月26日——1928年4月21日),苏联微生物学家。

[6] 伊万·彼得洛维奇·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