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刘平梅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
刘平梅
前 言
马克思研究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中、哲学、政治、经济学又各自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思想体系。在这三个思想体系中,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在生时没有经历过无产阶级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1871年巴黎公社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只作出一个骨架的素描,让后人在革命的实践中去填补。马克思恩格斯一向拒绝作忆想的虚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构成整个思想体系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细胞。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共同的产物,马克思没有论及的问题恩格斯填补了。无疑有个别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不是主要问题,并不影响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经受了一个多世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检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是无懈可击的。
今天仅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的人满天下。可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运用到实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却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分出了许多派别,而且无论谁,都说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
因此,就很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整理出来。
一,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就是无产阶级或者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及其它人民群众,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所得出来的结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它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那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形态而告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13卷,第8页至第9页)。
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无法消除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即尽可能多地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因此,社会消费力是建立在对抗性的分配关系的基础之上。“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欲望的限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它是由生产方法本身的不断革命,由不断和这种革命联系在一起的现有资本的贬值,由普遍的竞争斗争以及仅仅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灭亡而改进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性决定的。因此,市场必须不断扩大,以致市场的联系和调节这种联系的条件,越来越采取一种不以生产者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的形式,越来越无法控制。这个内部矛盾力图用扩大生产的外部范围的方法求得解决。但是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全集》第25卷,第273页)
资本主义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越来越明颢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工商业危机越来越凶猛冲击着资本主义生产。生产力已经增长到生产关系难以容纳的地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要解放生产力,就要破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这个新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社会财富为社会全体成员所有的公有制。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实行无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绝对不会自动地放弃自己的财富,放弃私有制,实行革自己的命的共产主义革命。小资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摇摆的阶级,不可能肩负起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历史任务天然落在无产阶级身上。也只有受资产阶级奴役的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因此,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废除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的公有制,消除一切阶级,解放全人类,全世界共产主义。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的条件:
(1)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达到难于调协的地步。由于生产过剩,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占有大量财富,而无产阶级陷于贫困的地步。小资产阶级日益为大资本所排挤,沦为无产者。商品生产成为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它不仅控制了城市,而且统治着乡村。金钱支配着物,支配着灵魂。
有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还不发达,甚至还有封建的残余,特别是农村,还残存着封建的剥削关系。但是,只要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占支配的地位,资本主义商品无孔不入地占有农村市场,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1]。商品生产已卷进了世界市场普遍竞争的斗争中,依赖于世界市场,受世界市场所影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同样也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生产。这样的国家也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2]
(2)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专政,不管政权的形式是共和制、君主专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只要这个政权的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控制之下的政权。政权所采取的方针政策是为资产阶级利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及其仆从,压迫无产阶级。
(3)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大工业生产形成了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除了出卖劳动力之外是一无所有。资产阶级榨取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只给予工人以勉强维持个人生活及延续后代的微薄工资。自从资本主义生产第一天,就开始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开始了阶级斗争。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带来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的解放,是无产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解放。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只有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地方,无产阶级革命才有可能。
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具备有一定数量和力量[3],已经达到成熟的程度,意识到要自己解放自己。
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才能推翻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的团结是取得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4)要有无产阶级的党。有了无产阶级的党才能教育无产阶级群众和人民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建立与资产阶级政党相对立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的党。有了无产阶级的党,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有保证。
无产阶级的党必须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制定的纲领;纲领的最近斗争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无祖国”,无产阶级的党是国际主义的党,它特别重视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它要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世界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无产阶级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基础,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4]
无产阶级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内言论自由。对党员最高惩罚是开除出党。
无产阶级党的党员必须是自愿参加党,也可以自动退党。党员必须接受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缴纳党费。
无产阶级党在与其它阶级的政党联合斗争时,可以建立暂时的联盟,但必须保持党组织的独立,党的旗帜鲜明。
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各个不同阶段的斗争,直至实现全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实现了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无产阶级党的任务最终完成了,只有到那时,无产阶级的党才宣告解散。
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无产阶级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只具备其中某些条件,会有无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运动,但不可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即使胜利了,也不能保持胜利的果实,不可能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四个条件都具备了,有了无产阶级的党组织,但无产阶级党还未成为群众性的党,未在群众中生根,无产阶级革命也不可能发动起来;即使革命发动起来了,也得不到群众及时的支持,至使革命流产。有了群众性的党,但党执行不正确的方针路线或斗争策略,如果在革命斗争中又没有及时纠正,也不可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即使夺取了政权,也不可能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即使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也有正确的无产阶级党的领导,但还要看看革命时机是否成熟了,过早发动革命或过迟发动革命,都会使革命遭受到无法挽回的失败。
阶级矛盾尖锐,阶级斗争激烈化,社会动荡,正是革命发动的良好时机。
经济危机导致革命。民族危机,民族战争引起革命。世界战争可能引起革命,也可能使革命推迟。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形式与策略
根据各个国家的实际,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和斗争策略。尽管策略有所不同,但策略的确定,必须能达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这个目的为依据。
(1)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
要达到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解放生产力,解放无产阶级,就必须首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是愿意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达到阶级解放的目的;但实际不可能。
资产阶级绝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放弃攫取财富的手段──剥削制度,也不愿意看到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私有制的资产阶级政权垮台。对一切不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必然进行压制、抗拒。改变私有制的斗争,就必然成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生死搏斗。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5]
(2)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
利用法律范围内所容许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各种合法活动,进行合法斗争。合法斗争只是在平常时期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当革命时期,单纯的合法斗争就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就要有不合法的斗争与之相配合。在没有集会、结社、出版、言论自由和罢工权利、或者无产阶级党不能合法存在的国家,无论在哪个时候,都要采取合法斗争与不合法斗争相结合的斗争方式。
(3)革命高潮时期与革命低潮时期的斗争形式与斗争策略是不同的
革命高涨时期是采取激烈的.进攻的斗争形式,瓦解敌对阵营,武装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准备起义。
革命退潮时期,是掩护退却,避开一切不必要的牺牲与损失,保存力量。
革命低潮时期,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检查缺点与错误。养精蓄锐,重整旗鼓,迎接下一个革命高潮的到来。
(4)联合斗争
无产阶级联合其它阶级或无产阶级的党与其它党派联合反对共同的敌人,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联合行动,这种联合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种重要的策略。
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情况是复杂的,有代表各个不同阶级利益的各种党派。在统治阶级中,也有地主的党,资产阶级的党。特别在那些还有中世纪残余留存的国家,还没有完全完成资产阶级历史任务的国家,政治斗争更是非常复杂。无产阶级就利用各党派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在每一个实际的政治斗争中,争取联合其它阶级,其它党派来进行斗争,达到无产阶级的政治目的。这种联合斗争,必须是对无产阶级有好处,或者对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历史发展方向有好处的,而所有这一切又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
当同现政府作斗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同我们的敌人结成联盟。(《施泰因》,《全集》,第6卷,355页)
“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世界各国民主主义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共产党宣言》,《全集》第4卷,504页)
“反对共同敌人时,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联合。既然必须进行反对共同敌人的直接斗争,两个党派双方的利益就会暂时趋于一致,因而将来──也如以前有过的情形一样──自然会产生出这种只适合一定时机的需要的联盟。”(《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3月),《全集》,第7卷,第294页。)
联盟是临时性的。当共同的斗争结束或斗争对象,斗争形势有所改变,联盟就不存在。
联盟的形式有多种:(一)只有共同行动,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或没有共同行动的协议;(二)同盟者订立共同行动的协议,但没有联合的组织;(三)建立联合委员会之类的联合组织。
无产阶级不能与非工人政党,非完全采取革命共产主义立场的人或组织建立同盟,只可订立协议。
建立有组织的联合斗争,大多是重大的政治斗争,并非是短暂时间能结束的斗争。
为了某个政治目的与敌对阶级联合行动,这种联合行动无时无刻都不能放松对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警愓敌对阶级出卖同盟者。
无产阶级党与其它阶级的党联合斗争,必须保持无产阶级党组织的独立性。不能与其它阶级的党合并在一个组织之内。必须要无产阶级的党领导同盟者走,而不是无产阶级的党被别人领着走;就是说,要在无产阶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而不是在别的党派的旗帜之下进行斗争。[6]
无产阶级党首先是争取联合各个工人政党、社会主义党派,可以建立同盟组织。
(5)工农联盟
在那些还没有解决土地问题的国家,或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农民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7]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农民,建立工农联盟。农民是工人阶级天然同盟者。
由于农民在分散的个体经济中生活,农民缺乏组织性和集体观念,历史证明,农民不能首倡革命,不能领导革命,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当无产阶级已走上了政治斗争舞台的时期,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农民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获得解放。
(6)两重政权
无产阶级在进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政权的斗争过程中,利用一切时机,力求建立与政府并立的工人政权,形成两重政权的局面。
工人政权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革命传统组织,或在革命进行中形成的组织,比如:工人委员会、工人联合会、安全委员会、治安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公社……等等。工人政权名称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必须能把广大群众集结起来,并且能够把政府权力逐步地夺取过来,使政府陷于瘫痪。
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地方(首都或一个省会,一个地区)革命爆发起来,建立了工人政权,而旧政权仍在首都或首都以外的地方保存着,这也是两重政权对峙的局面。
两重政权是不能长久并存的,不是工人政权把资产阶级政权吃掉,就是资产阶级政权把工人政权消灭。
(7)起义
如果已经形成了两重政权对峙的时期,革命形势已处于准备起义。新形成的工人政权就是领导起义的机关。
起义──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动。
起义,就是暴力革命,以武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政权。
起义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8]。不但要准备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要准备全国的、最少也要在重要的地区能够同时发动起义,或者在一个地方起义之后,得到其它地方的响应,跟着爆发起义,这样普遍的起义能取得胜利。
首都,或者经济政治中心的城市的起义是重要的,刺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就会立即致敌于死命。但是,这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功。这个条件就是:全国大部份地区处于革命形势之中。城市起义立即引起了其它各地一连串的起义;或者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处于惊惶失措之中。城市起义,如搉枯拉朽,其它地方也就土崩瓦解,不攻自破。没有这样的条件,首都或某个重要城市的起义就会失败。
起义发动的时机,取决于当地最微小的偶然事件,要比取决于决定性事件多得多。
革命的导火线有时也会发生在农村,或城市的郊区、工矿地区。在城市以外地区爆发的革命起义,必须得到城市无产阶级的响应,只有革命占领了城市,起义才能成功,革命才能得到胜利。
如果革命的爆发是出自群众自发性的运动,无产阶级的党必须及时地去领导群众,把群众纳入有领导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行动的革命运动。
统治阶级拥有国家一切权力,拥有强大的军队、警察和资产阶级地主的武装力量。(如:商团、民团、乡团、自卫队、保安队等等),无产阶级革命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就要有武装力量才能够。因此,起义就是武装起义。武装工人、农民、武装人民群众就成为革命起义的重要条件。
“必须立刻使整个无产阶级用步枪、大炮和弹药武装起来;必须制止过去那种专门对付工人的市民自卫团的复活。在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地方,工人就应该设法组成由他们自己选出的指挥官和参谋部来指挥的独立的无产阶级近卫军,不要听从国家政权机关的调动,而要听从由工人所建立的革命地方代表会调动。凡是工人在国家企业中做工的地方,他们应该获得武器,组成由他们自己选出的指挥官指挥的独立军团,或者组成无产阶级近卫军。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应把武器和弹药交出去;对于任何一种解除工人武装的企图,在必要的时候都应该予以武装回击。”(《中央委员会致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3月,《全集》,第7卷,95页)
在起义之前未能组成武装队伍,在起义爆发后,就要在起义中夺取敌人的武装来武装人民群众,建立武装队伍。[9]
武装斗争的另一方面是瓦解敌人的武装力量,争取敌人的军官、士兵站到革命方面来,或瓦解敌人的军队,使之溃散或瘫痪,失去战斗力。当革命的武装力量比不上敌人的军队力量的时候,瓦解敌军是对起义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武装起义,必须首先占领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的重要机关。起义一开始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雷不及掩耳地向敌人进攻,一鼓作气地攻破敌人的堡垒,不要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拖延与旷日持久的起义难得胜利。
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完成资产阶级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所有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建的残余,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全的澈底的完成。当资产阶级已取得了政权(不论是资产阶级单独掌权,还是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共同掌握政权,都是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已提上了议事日程的时候,资产阶级还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附带完成。
在这样的国家所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常常是以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开始(比如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废除封建残余制度、土地改革、人民有集会、结社、出版、言论、信仰和罢工自由……等等),而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而告终。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农民支持才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而且应该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反对封建剥削及封建残余制度。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但是土地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要依靠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才能获得。这样就成为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结合,还没有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却在无产阶级革命附带完成了。[10]
(1)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整个时期,统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分为原始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社会两个历史阶段。[11]
1.无产阶级专政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开始。
无产阶级专政会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政权的阶级结构因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会有各种不同的阶级结构。决定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是无产阶级居于领导地位,是统治阶级,实行无产阶级改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政策。
巴黎公社就是工人政府,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国体,是民主共和国。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国家政治体制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共和制。
无产阶级专政,是实行一切共产主义措施的首要前提。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就不可能向共产主义过渡。
无产阶级专政最初的革命措施应该是甚么,这是不能预先作出确定的,只能根据各国的革命进程和具体情况来决定。只是有三项工作必须首先进行:
(1)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无产阶级军队。必须立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军队、武装工人、农民;改编旧军队;以人民警察代替旧警察。
(2)镇压反革命。资产阶级被无产阶级推翻之后,必然不甘心失败,拚命作垂死挣扎,千方百计地企图恢复已失去的天堂,因此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时期是非常剧烈的。为了改造社会,改造经济的革命措施能付诸实现,就必须实行革命恐怖[12]。镇压阶级敌人反抗,镇压反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反动分子,取缔一切反革命的反动的组织,黑社会组织和恐怖分子组织,消灭盗匪,收缴武器。消灭或改造作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存在的基础的经济条件,必须用暴力来加速这一改造的过程。[13]
(3)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摧毁旧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
2.原始社会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无产阶级专政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
由人民普选所组成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全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形式。
各级政府人员由人民普选产生,他们必须受人民的监督,人民随时可以罢免、撤换他们。政府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
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罢工、宗教、信仰的自由、婚姻自由。人民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有劳动权,休息权。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
废除剥削阶级的教育,实行社会主义教育,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实行免费教育。
以无产阶级的道德逐渐代替剥削阶级的道德。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生产资料;一次地没收生产资料为国有,也可以赎买的方式把私有财产转变为公有财产。
工厂、企业国有、银行国有、交通运输国有、矿山、森林国有、土地国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农民向国家缴纳地租。
不剥夺小农,而是首先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不是用强制方法,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农业与工业相结合。
社会主义反对剥削劳动者,不容许存在有剥削。
社会主义社会是计划生产,计划经济[14]。国家垄断对外贸易。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缩短工作日,甚至比八小时工作日还要短的工作日。
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原始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有不同的经济成份,有不同的所有制,因而就有商品生产与交换,也就存在货币。在经济领域里仍受价值规律所支配。市场在不同程度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建立在国际主义基础上。团结世界各国无阶级。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战争;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社会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社会主义社会
所有的个体经济所有制、集体经济所有制转变为单一的社会公有制。
生产的消费数据和生产资料都不成为商品,所以,产品没有交换价值只有使用价值。价值仍对生产起支配作用。没有国内市场,没有买卖,只有产品分配。
国内没有货币使用,货币的使用只限于对外贸易或出国。
阶级已消灭,阶级差别也消失。
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部免费(包括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全体人民都要受高等教育。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消失。
城乡差别消失。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与道德观念取得了统治地位。
单独一个国家不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5]
(2)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当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立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还有一个过渡阶段。
向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采取大规模的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
一切生产资料已是社会公有了。产品不成为商品。在分配上一部分产品可以实行按需分配(比如:粮食、食品、衣着)。但仍有一部份是按劳分配,以代物券来领取。随着生产的发展,按需分配的范围逐渐扩大。
国内产生阶级的经济基础已没有了,阶级消灭了,无产阶级本身也消失了。但是国外还存在有资产阶级。作为世界性的无产阶级还存在,还有国际的无产阶级与国际的资产阶级的对立,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还有国际的阶级斗争。这种国际性的阶级对立,只有当全世界消灭了私有制时,国际性的阶级对立才最后完全消失。这是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中随着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进展程度而逐渐完成。
当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竞争澈底消除了的时候,阶级消灭了,犯罪的社会根源干枯了;人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了经济也改造了人。人们养成了遵守社会纪律习惯。在国内没有甚么可以镇压的了,国家开始消亡──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开始消亡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集》,第20卷,305-306页)。
作为镇压工具之一的军队,在国内的职能是消失了。可是还有国际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还存在有国际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军队的职能还未能完全消失。军队是随着国际的阶级斗争消失而消失。
旧有的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的残余,以及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逐渐为无阶级性的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所取代。
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随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宗教是衰落了,宗教活动的场地日渐缩少了,但还存在宗教。宗教是在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消失的。[16]
产生宗教除了社会的异己力量之外,还有自然的异己力量。来自社会的异己力量消失了,而来自自然界的异己力量还没有消失,宗教还不会完全消失。宗教是随着最后一个异己力量──自然界的异己力量的消失而消失;就是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异己力量控制的程度而逐渐消失的,这就是说,要看科学的发展来决定了。
四,世界革命
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有些是资本主义经济落后的国家,还有些地区还处在资本主义前期的经济,甚或更落后的经济阶段。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国政治情况不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比如:英国)阶级矛盾是尖锐的。没有地主阶级和农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是明朗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是成熟的。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不一定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而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各种社会矛盾混合在一起,而统治阶级大多数由于经济落后,统治能力脆弱而采取野蛮的统治方式,压力越大反抗力越大,革命随时一触即发。
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在所有或者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17],只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开始。而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是比英国工业落后的法国或德国[18]甚至是俄国。[19]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就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进行不间断革命,以求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一切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最终达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首先取得无产阶级胜利的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任务,不能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完成的。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世界性的,单独一个国家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即达到社会主义社会,那就谈不到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完成无产阶级革命任务了。
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无军队、无国家。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子,不在世界上铲除资本主义制度,或者没有几个重要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首先,已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也就不能够没有国防,不能够没有军队和武器。国防与军队耗去社会财富一大笔物资与人力,就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原则。单就这一方面,就没有具备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了。
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一方面在国内改造经济,改造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还有推动世界革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支持、援助甚至发动其它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争取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解放全人类。
在一个国家内资本主义工业到处造成了社会各个阶级间大致相同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资本主义经济打破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界限。资本主义工业在各国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来往形成了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成为各国资本主义纽带,把各国资产阶级联结在一起,资产阶级是世界性的阶级。
由于自由竞争,各国资产阶级之间有矛盾斗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阶级矛盾,阶级斗争面前,各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他们总是联合起来反对无产阶级。
各国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是共同的,各国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共同的。各国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国际资产阶级。
各国无产阶级的团结,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资本主义把各个国家民族纽结起来,其中每一个国家民族同其它国家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共产主义不能单独在一个地方存在,它必遭到消灭。“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方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样,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集》,第3卷,39、40页)。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条件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或者最少在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国家(工业发达或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在每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有一部分民族处在资本主义前期,甚至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经济阶段。这些经济落后的民族,在无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的扶持之下,可以越过经济发展的一些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同样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已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的援助之下,可以缩短经济发展的历程,无须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胜利,将建立社会主义的欧洲联邦。
在所有国家都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世界革命解放了全人类,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才全部完成了。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客观条件是具备了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过时;日益临近死亡,资本主义生产正濒临于崩溃的时刻。
工人国际
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就是为团结各国工人阶级、各个社会主义党派,为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的组织。“工人阶级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现代社会所有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马克思《协会临时章程》,《全集》,第16卷,15页)。
工人阶级已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过去的经验证明,没有工人的团结斗争,就会遭受失败。[20]
国际工人协会就是进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解放全人类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它的任务就是组织工人,团结各国无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国际对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给予支持、援助,但对各国无产阶级在本国采取甚么斗争方式、斗争策略以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由该国无产阶级自己去决定。(马克思同《世界报》记者谈话的记录,《全集》,第7卷,626页)。
五,共产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最少大部分地区取得胜利,首先个别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随后各个国家、地区先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直至全世界成为共产主义世界。
全部生产集中在由各个成员组成的联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无国家、无军队的社会。
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全部完成了,无产阶级党不存在了。
社会组织有生产机构、分配机构和地方管理机构。
生产机构、分配机构与地方管理机构均为普选产生,或者由生产人员、居民轮流担任。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除劳动占去不多的时间之外,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作各种有益的活动。艺术已不成为某个人的专长,而成为众多人的技能。
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是无阶级性的人的道德。[21]
遵守社会纪律和社会秩序,正如遵守生产纪律一样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
人类已能战胜自然力。对人类有害的细菌、病毒、火灾、水灾、暴风、火山爆发、地震……等等的异己自然力已被消灭或被控制。宗教最后一个来源被消除了,宗教不复存在。
人的生活在优良的社会环境中,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人的寿命达到生物应有的年龄。
实行计划生育。在社会主义时期,人口多的国家与人口少的国家有所不同,人口少的国家,人口的增殖不会成问题,但人口本来就多的国家,而生产力的提高又一时赶不上人口的增殖的速度,就要限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可以进行,在共产主义社会时期,就必须一定要进行。[22]
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再是通过政治革命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人们自觉的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不断地前进,从此人们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1984年3月27日
注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07页。
注2:马克思恩格斯又说:“在一个国家里,大工业不是在一切地方达到了同样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能阻碍无产阶级的阶级运动。”“同样,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非工业国家,因为非工业国家,由于世界贸易而被卷入普遍竞争中。”(《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69页)。又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对于某一国家内冲突的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于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广泛的国家交往所引起的竞争,就是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仝上,第83页)
注3:马克思曾有一次说过,无产级要占全民族的多数,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但是,当时的英国,无产阶级也没有占全民的多数,而法国、德国就更少了,可是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英国、德国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数量”是用不着作出明确的规定,只要看这个数量已构成相当强大的阶级力量,足以领导群众来推翻资产阶级。(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13页)。
注4: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这样提出过。不过他们还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各国党,而且极力使各国党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些都可以从马恩的通讯中及国际的活动中看到。
注5:最初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国家毫无例外地,必须实行暴力革命。后来马克思认为欧洲大陆多数国家是暴力革命,英国可以和平过渡。因为英国“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英国实行普选,工人阶级可以通过普选取得统治(马克思:《宪章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390-391页;马克思:《行政改革协会—―人民宪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300页)后来马克思从英国的文件中知道,英国工人只占人口总数的少数(马克思:《几份重要的英国文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491页)。1871年7月间马克思在答复记者关于英国和平过渡问题时说,即使有了普选,暴力革命还是不可避免的。他说:“英国资产阶级在它还垄断着表决权时,总是表示准备接受多数的决议。但是,请您相信,一旦当它在自己认为是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上处于少数时,我们就会在这里遇到新的奴隶主的战争……”(《马克思同<世界报>记者谈话的记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686页)。恩格斯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有说,德国不能和平过渡。但是“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英国、法国、美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273页)。可是恩格斯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所写的《导言》在德国出版时,德国社会民主党要恩格斯把《导言》中过激的词句删去,恩格斯答复说,不能放弃暴力革命《恩格斯致理查德德德.费舍1895年3月8日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39卷,401页)。恩格斯1892年11月12日给保尔.拉法格的信,说及法国“你们现在可以看到,40年来只要善于使用普选权在法国是多么好的武器,这要比号召革命缓慢而枯燥,但是可靠十倍,而且更好的是,能确地指明哪一天应当号召武装革命”(《全集》第38卷,513-514页)。暴力革命还是和平过渡,可以用恩格斯为《资本论》所写的英文版序言的话来总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至少在欧洲、英国是唯一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手段来实现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的国家,当然他从来没有忘记附上一句话:他并不指望英国的统治阶级会不经过『维护奴隶制的叛乱』而屈服在这种和平的和合法的革命面前”(《全集》第23卷,第37页)。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暴力革命;首先,立足于暴力革命。
注6:马克思:“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科苏特马志尼和路易―—拿破仑》,《全集》第8卷,44页)
注7:“凡是农民作为土地私有者大批存在的地方,凡是农民没有消失……就会发生下列情况:或者农民会阻碍和断送一切工人革命……或者无产阶级……将以政府身份采取措施,直接改善农民的状况,从而把他们吸引到革命方面来;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全集》第18卷,694-695页)马克思致恩格斯1856年4月16日的信:“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全集》第29卷,第48页)
注8:别是在今天,统治阶级有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防暴措施,起义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特别是要有瓦解敌人内部的计划,尤其是要瓦解敌人的武装力量。
注9:外敌入侵,是人民群众取得武装的最有利时机。1870秋,普法战争,巴黎人民就是在防御巴黎而得到武装的(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全集》,第17卷,335页)
注10: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议定德国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全集》,第4卷,335页;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全集》,第2卷,279页),而政权却是君主专制,还不是资产阶级政权,工人阶级还远不成熟,不能在德国成为统治阶级(恩格斯《德国的制宪 问题》,《全集》,第4卷,57页)。因此马恩确定,未来的德国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只有经过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接着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就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里所确定德国革命的无产阶级策略(《全集》,第4卷,503页)。1848年3月,德法等国发生了革命,在德国革命进程中,马恩看到工人农民起来参加了革命。工人组织起来了,建立工人俱乐部,工人联合会,工人参加了起义,农民袭击了地主、贵族、官邸及一百多块领地,要解脱封建的束缚,同时农民起义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法兰克福议会。因此,恩格斯把反对法兰克福议会的起义斗争,看作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法兰克福起义》,《全集》,第5卷,488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红色共和国”,“社会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沃林根民众大会》,《全集》,第5卷,595页),也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样就揭示了德国革命的两重性,既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又有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两者结合在一起,前者附带完成后者。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恩总结德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仍然得出:德国无产阶级还未成熟,过于软弱(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全集》,第7卷,482页)。未来革命先取得政权的会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无产阶级还不能取得政权。因此制完了首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再后接着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3月),《全集》第7卷,291-292页)。后来,德国无产阶级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党壮大了,在德国还是君主政体封建制度还未肃清的情况下。马恩就提出了德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全集》,第19卷,31页;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3年6月27日的信。《全集》第39卷,88页)。由此可见,在无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夺取政权的时候,革命只能够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接着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当无产阶级已成熟了,能够夺取政权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时候,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附带完成资产阶级还未完成的历史任务。
注11:马克思恩格斯把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并没有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再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原始社会主义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根据马恩“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得出来的。马克思说:“工人阶级知道,他们必须经历阶级斗争的几个不同阶段。他们知道,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这里不仅需要改变分配方法,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或者毋宁说使目前(现代工业所造成的)有组织的劳动中存在着的各种生产社会形式摆脱掉(解除掉)奴役的锁链和它们目前阶级性质,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和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的合作。”他们知道,这个复兴事业将不断地遭到既得利益和阶级自私的反抗,因而被延缓、被阻挠。目前“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自然规律的自发作用”,只有经过新条件的漫长发展过程才能被“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社会经济的自发作用所代替……”(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初稿》,《全集》,第17卷,594页)。对农民的个体经济要用引导、示范的方法使农业个体经济逐步地走上集体经济,也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故此,在原始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除了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地走上集体经济,也要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因此,在原始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除了社会主义经济之外,还存在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占支配地位之下与各种经济形态并存的时期。社会主义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造,使之逐步地转变为公有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即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必然,要经历一个长的历史阶段。由于这个时期还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称这个时期为原始社会主义社会,以别于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恩说,国家是自行消亡的。消亡就有一个当长的过程。这是因为经济基础改变了,上层建筑并不是同时相应地、同步地改变的;人的改造也并不是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同步地得到改造。国家制度就是这样。“当社会日益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时候,国家制度仍然是封建的”。(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集》,第20卷,115页)。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所以上层建筑在产生它的经济基础消失后,还会存在一个相当时期。产生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的经济基础早已改变了,可是旧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的改变却是缓慢的。在原始社会主义社会时期,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甚至奴隶社会的旧思想意识形态,道观念或多或少地留存下来,只是到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才代替了一切旧有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观念。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在阶级消失之后,还会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在说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情况时,有些是属于原始社会主义社会的情况,有些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情况,有些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为了分清“共产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是有必要把马恩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原始社会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社会时期。三个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所有制的不同形式来划分的:原始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国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并同时存在非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的社会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劳动联合体,“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注12:马克思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缩短、减少和限制旧社会的凶猛的垂死挣扎和社会主义诞生的流血痛苦,这个办法就是实行革命的恐怖”(《反革命在维也纳的胜利》,《全集》第5卷,543页)。
注13:马克思所说的“用暴力”,是“一般的强制手段”,即以经济手段,借助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力,强制进行经济改造(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全集》第18卷,694页,696页)
注1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集》,第19卷,239页。
注15:马克思说:“工人的任务……无论在甚么地方都不能在本国范围内解决的。……只有当世界战争把无产阶级推到支配世界市场的那个国家的领导地位上,即推到英国的领导地位上的时候,工人任务的解决才能开始。可是,在这里并非终结而是获得组织上的开端的革命,不会是一个短暂的革命。”(《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全集》,第7卷,92页)。马克思又说:法国“工人们相信能在与资产阶级并存的情况下解放自己,同样,他们也以为能够在与其它资产阶级国家并存的情况下在法国国内完成无产阶级革命”,这是不可能的。(仝上,第20页)。恩格斯说:“无论是法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如果法国―—可能如此―—发出信号〔即指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引者〕那末,斗争的结局将决定于受社会主义影响最深、理论最深入群众的德国;虽然如此,不管是法国还是德国,都还不能保证最终胜利,只要英国还留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3年6月27日。《全集》,第39卷,87页)。
注16:恩格斯:“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计划地使用全部生产资料,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现在人们正被这些由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但作为不可抗拒的异己力量而同自己相对立的生产资料所奴役)。当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反杜林论》,《全集》,第20卷,343页)。其实宗教的地基早就被掘掉了,但残存的宗教意识的消失,却是缓慢的。
注17: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说的“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全集》第3卷,第393页)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所说的:“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全集》第4卷,369页)。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说共产主义革命。共产主义是世界性的,不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发生的革命。共产主义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存在;共产主义最少要在几个主要国家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方能存在。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革命”是一个长过程的革命运动,是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开始直到共产主义社会为止,这个过程马恩都称之为共产主义革命(所以马克思称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革命”),而不是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经济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各种政治条件,阶级冲突的白热化,群众对统治阶级不满的情绪高涨,政局动荡等等,不可能在几个国家同时都具备了革命爆发的条件,更不可能同一时间爆发革命,这是很显浅的道理。难道马恩连这样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得?不是马恩不懂,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编者在第7页注释“43”所作的解释,袭用了斯大林的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说过,革命会首先在法国爆发,或首先在德国爆发。(见下面注18、19)。就是在同一篇《共产主义原理》里就有说:“如果现在英国或法国的工人在解放自己,这必然引起其它一切国家的革命,并迟早使这些国家的工人也获得解放”(《全集》,第4卷,362页)。恩格斯是说“英国或法国”,并不是说英国、法国“同时”工人解放自己,下面是说“迟早”,并不是说“同时”获得解放。
注18:马恩一向估计革命在法国开始(《全集》第1卷,467页;第16卷,472页;第38卷,544页)。恩格斯也曾估计过革命首先在德国开始(《全集》,第36卷,230-231页)。
注19:马克思致弗.阿.左尔格1887年9月27日的信《全集》,第34卷,275页)。恩格斯致李卜克内西1887年9月27日信(《全集》,第36卷,342页)。
注20: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全集》,第16卷,13页),马克思所说的“并为知识指导”的“知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知识。马克思为了协会团结所有工人阶级,不管它是那个工人党派的,只是在工人斗争中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路线进行革命;所以,马克思用这个含糊的词来表示,不过在国际的《宣言》和《章程》都明确地确定:劳动者的解放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取得统治;一切政治运动服从经济解放。
注21:马克思:“财产的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而那种使财产成为劳动附属品的社会财产形式,绝不会制造个人的『道德限制』,而会将个人的『道德』的个人束缚解放出来。”(《法兰西内战初稿》,《全集》第7卷,610页)。“只有在不仅消灭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发展阶级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集》,第20卷,103页)。
注22:恩格斯说:“人类数量增多到必须为其增长规定一个限度的这种抽象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不得不像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样,同时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末正是那个社会,也只有那个社会才能毫无困难地作到这点。”(《致卡.考茨基》1881年2月1日。《全集》,第35卷,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