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摄政
1858年10月13日于柏林
经过一场严重斗争以后,普鲁士的宫廷事变终于成为faitaccompli〔既成事实〕。普鲁士亲王从国王的普普通通的代理人和代表一变而成为一国的摄政王。甚至从这出王朝戏的最后一幕中也可以看出,王后和宫廷奸党是多么不甘心让出自己的权位。他们的公开代表人物内务大臣冯·威斯特华伦先生,拒绝在国王将王权让给自己兄弟的法令上签字;他提出辞职,而由冯·弗洛特韦尔先生继任。另一方面,国王的让位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像法令中所说的,“只是暂时的,到我本人重新有能力履行国王职责时为止”,而且保留“亲自处理与我本人有关的王室事务的权力”。前面一条使摄政王的权力具有临时性质,后面一条是让王后继续把持王室的钱财出入。这种有条件的让位表明宫廷奸党虽然被迫让出了这个重要阵地,但仍然立意不就此作罢。的确,谁都知道,上星期国王得了中风病以后,他的私人医生们已宣布,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也无法保证他哪怕再多活一年了。他们的这一宣布,对于冯·曼托伊费尔先生下决心倒向另一边和打起普鲁士亲王的旗号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曼托伊费尔有一点粗浅的近代历史知识,他懂得马扎里尼的权势比路易十三的寿命长。他知道,派西沃虽然由于充当了名为“国王之友”的宫廷奸党的盲目工具,并且按照王后和约克公爵的指示办事,而大大得罪了王太子,然而,任凭辉格党的钻营家们怎样巧施诡计,屡发不祥之兆,他还是讨得了摄政王(后来的乔治四世)的欢心,保住了他的官职。正是由于曼托伊费尔的这种倒戈行为,才迫使宫廷奸党以及在幕后支持它的容克们退却。如果不是这样,普鲁士亲王就只能选择一条出路:或者仅仅满足于挂起一块王权招牌,或者呼吁人民群众予以干涉,后者无论同霍亨索伦王朝的传统或他自己的原则都是不相容的。曼托伊费尔的见风转舵使他摆脱了这个左右为难的烦恼处境。他对这个变节分子是否感恩,有待来日证明。不过,曼托伊费尔这个名字是同三月革命的失败密切联系着的,他是普鲁士coupd’état〔政变〕的主要策划人,因而他的内阁看来也是对人民群众的“篡夺行为”的活生生的持续抗议;单单这一点事实,就很可能使亲王不跟这位《MannderrettendenTat》〔“救命恩人”〕毅然决然地决裂,尽管亲王同他有个人嫌隙。卡·马克思写于1858年10月13日 载于1858年10月27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5465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