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四十四卷

*关于欧洲历史的笔记(十五至十八世纪)[417]



  (Ⅰ)由于1315年建立了瑞士联邦,瑞士于十五世纪末成为它的邻邦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盟国。
  无论是中世纪的封侯,还是十五世纪的外国,在签订和约时都必须承担保证。政策首先引起了西方和南方宫廷的注意,使盟国的数量增加,并导致常驻使馆的建立。
  1477—1515年,尼德兰和意大利是法国、奥地利和西班牙之间纷争的根源。1477年,大胆查理死后,争夺勃艮第继承权的[斗争]。路易十一占据了他的一部分领地。[418]马克西米利安(奥地利的)[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编者注]同大胆查理的继承人玛丽结婚。法国对那不勒斯和米兰的要求。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菲力浦[注:菲力浦一世·美男子。——编者注]同西班牙君主国的继承人胡安娜结婚。
  1494年——查理八世在意大利。公共福利同盟(教皇[注:亚历山大六世·波尔札日。——编者注]、马克西米利安、西班牙、米兰公爵[注:洛多维科·摩尔人。——编者注])反对他。[419](从1416年起——萨瓦公爵)。1498年路易十二同天主教徒斐迪南暗中勾结。把自己对那不勒斯的权利让给他(1506年)[420],为此而得到(帝国)在米兰的支持。1506年,路易十二争取到同教皇[注:尤利乌斯二世。——编者注]、威尼斯和其他意大利国家[建立]反对马克西米利安的神圣同盟。[421]但是,1509年法国人在贾尔达达取得胜利后,领导神圣同盟的教皇反对法国(路易十二)(英国的亨利七世也参加了;亨利八世退出了同盟[422])。路易十二由于自己的领地受到瑞士的威胁,于1513年布卢瓦同天主教徒斐迪南[缔结]和约。
  至于意大利,整个这一时期的讽刺在于:法国(路易十二)在米兰巩固下来,天主教徒斐迪南(阿腊贡的)在那不勒斯巩固下来,然而神圣同盟的成果是法国被赶出意大利;斐迪南(天主教徒)保住那不勒斯和阿普利亚的港口;教皇征服罗曼尼亚的城市。1512年(在瑞士帮助下)米兰回到马西米利安诺·斯福察手中,美第奇家族返回佛罗伦萨(1512年8月31日)。这一时期(1494—1515年)只有瑞士人有精锐的步兵。这样一来,法国人(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的多次胜利和多次入侵意大利是毫无结果……
  (Ⅱ)1515—1559年。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征服米兰(1516年他同瑞士人签订永久和约)。1519年查理一世成为德国皇帝查理五世。
  四次意大利战争
  1521—1526年。弗兰契斯科·斯福察又在米兰被困;法国的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维亚附近被俘(1525年)(反弗朗索瓦一世的同盟);
  1526—1529年。第二次反弗朗索瓦一世的神圣同盟。[423]他承认公爵弗兰契斯科第二为米兰公爵,并承认热那亚的自由。弗朗索瓦一世仍保有勃艮第。放弃对弗兰德和阿尔土瓦的封地权。
  1536—1558年。米兰公爵弗兰契斯科去世,没有继承人。弗朗索瓦一世要求把米兰作为封地授给他的次子亨利。同查理五世的战争。十年休战,在此期间弗朗索瓦一世仍然是萨瓦的主人:日内瓦获得独立。
  1541—1546年。查理把米兰作为封地授给自己的儿子菲力浦。法国仍处于意大利的疆界之外。它失去布伦对英国有利。
  德国宗教战争。在第二次德国宗教战争中,亨利二世(法国)于1552年占领麦茨、土尔和凡尔登。根据同西班牙在卡托-康布雷济(1559年4月3日)签订的和约,法国应将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一百九十五处领地一部分还给西班牙,一部分还给萨瓦。[424]
  尼德兰的分离。1572年革命在北方各省爆发。这些省于1579年在乌得勒支成立独立联邦。1581年开始七十年斗争。[425]1584年成立联合省共和国。十六世纪末共和国的自由已经有了保障。在1609年4月3日的休战条约中,西班牙实际上已经将联合省看成独立国家。
  1592年[注:马克思手稿就是如此。——编者注]。国会成立[426]。欧洲还没有象荷兰共和国这样的贸易强国,这样的海上强国。1556—1618年,葡萄牙人的东印度领地落到荷兰人手里;后者想要独揽世界贸易。
  (Ⅲ)1608—1648年,德国是欧洲政治的中心。1621年起荷西战争重新开始。结束法西战争的不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只是1659年11月7日的比利牛斯和约。[427]
  从1624年起是黎塞留内阁。在意大利,法国和萨瓦反对西班牙和热那亚。[428]
  1634年,瑞典和它的盟国把自己在亚尔萨斯的征服地让给法国。
  闵斯德和约[429]。1645年——首先是在西班牙和联合省共和国之间
  瑞典获得波美拉尼亚的大部分、不来梅、凡尔登[注:威悉河主教辖区。——编者注]等地。法国得到对麦茨、土尔和连同郊区的凡尔登[注:麦士河主教辖区。——编者注]、布赖扎赫的全部主权,以及奥地利在亚尔萨斯具有的种种权利。

  1520—1559年。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之间的战争。[430]
  威斯特伐利西和约(1648年)(闵斯德和约和鄂斯纳布鲁克和约)。
  “至于法国……,皇帝[注:斐迪南三世。——编者注]把上亚尔萨斯和下亚尔萨斯、布赖扎赫(城)、三个主教辖区——麦茨、土尔、凡尔登,以及在菲力浦堡的驻军权让给法国。瑞典[获得]波美拉尼亚等地,并被宣布为德意志帝国的成员,有权参加帝国国会。
  勃兰登堡、梅克伦堡、汉诺威、黑森……主要靠教会财产来补偿。
  奥地利在意大利确立了自己对米兰和托斯卡纳的统治。瑞士的独立得到承认,荷兰的独立也得到承认,荷兰的独立实际上在它与西班牙签订单独和约[431]之后就已经存在。
  宗教的纠纷和分歧……一切都在帕骚和奥格斯堡的和约(1552年和1556年)的基础上得到解决”。
  波希米亚……完全被遗忘了;甚至没有预先把大赦规定下来。[432]德国的联邦制度(反联合的)被巩固下来。其实,这是一项支解德国的条约。

  1648—1660年。法西战争。比利牛斯和约。
  1660—1697年。路易十四战争。里斯维克和约
[433]。
  1697—1715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得勒支和约[434]。
  除去英国由于乌得勒支和约而取得的好处(哈德逊湾、纽芬兰、新苏格兰、罗耶尔港,关于“黑奴条约”的协议等等)以外,萨瓦由于西西里的简单加入变成了王国,同时奥地利获得那不勒斯、米兰、托斯卡纳作为领地,这就固定了意大利被奴役的地位。西班牙的尼德兰转让给奥地利。[435]
  1715—1740年
  维也纳和约,1735年10月“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三世应成为波兰的国王;洛林和巴尔两公国给斯塔尼斯拉夫·列申斯基;在他死后则应归还法国;洛林公爵[注:弗朗索瓦第三。——编者注]应得到托斯卡纳。唐·卡洛斯[注:查理三世。——编者注](西班牙的)将仍然是那不勒斯、西西里和托斯卡纳的奥地利沿岸地区的占有人。撒丁应获得诺瓦拉、托尔托纳和米兰的一些其他土地。帕尔马和皮阿琴察应给皇帝”。
  根据奥地利和法国(弗略里)之间的这项条约
“(西班牙、海上强国和俄国不久也参加了这项条约),法国保证下述国事诏书[367],这张诏书保护奥地利帝国未来的继承者[注:玛丽-泰莉莎。——编者注]……将来不受任何侵犯”。
  1740—176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436]
  除了1741年俄国和英国没有参加,全都协商一致反对哈布斯堡王朝。根据贝尔岛(路易十五的宠臣)的计划
  撒丁应获得米兰;西班牙应获得托斯卡纳公国;巴伐利亚选侯[注:查理七世·阿尔布雷希特。——编者注]应获得帝国王位;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应成为独立国;打算将玛丽-泰莉莎降到德国小君主的水平。
  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联合反对俄国所支持的法国和奥地利。这第二次战争导致普鲁士同俄国结盟,结果是瓜分波兰;叶卡特琳娜二世因此而有机会占领克里木,受辱的法国则为自己的失利对英国进行报复,支持马萨诸塞的骚乱的移民。
  (根据法国亨利四世的计划[437]
  法国、西班牙、英国、丹麦、瑞典、伦巴第应成为世袭君主国;意大利、瑞士、尼德兰应成为共和国。应该剥夺奥地利王朝的两支旁系在匈牙利、德国、意大利和尼德兰的领地,他们应转到西班牙和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岛屿上。至于意大利,教皇应被宣布为世俗的统治者,把罗马、那不勒斯、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统一在自己的统治下。如同少数的其他小国一样,佛罗伦萨、摩地那应同威尼斯共和国统一起来;萨瓦公爵应成为伦巴第的国王。波希米亚是选定王国,包括莫拉维亚、西里西亚和住有卢日昌人的地区。匈牙利是选定君主国,必须通过把奥地利大主教辖区、施梯里亚和克伦地亚并入匈牙利的办法来使它更加强大。也应以同样的办法来巩固波兰。瑞士应以亚尔萨斯、提罗耳和其他领土来加以扩大。)[438]


卡·马克思写于1857年中以后
原文是德文和英文



  注释:
  [367]国事诏书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邦的王位继承法,1713年由查理六世颁布。诏书规定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土地不可分割,奥地利帝国的皇位可以传给查理六世的女儿玛丽·泰莉莎。——第345、388、463页。
  [417]马克思这篇笔记的主要资料来源于下行列两本书:G.F.马尔滕斯《十五世纪末至亚眠和约时期欧洲国家贸易和缔结和约的外交史概论》1807年柏林版,以及1849年匈牙利革命参加者的匿名出版物,即伊·萨博《从十六世纪初到现在的现代欧洲国家政策》(两卷集)1857年伦敦版(并见注504)。马尔滕斯一书的摘录是马克思还在1853年9—11月间为了撰写关于帕麦斯顿的文章而摘录的,《国家政策》的摘录是1860年作的(见本卷第448—480页)。这篇《笔记》包括马克思本人的结论和评语。文章是根据照相复制件发表的,文件的准确日期非常难辨。《笔记》是马克思为研究俄英对外关系问题和一般外交历史而作的,时间不早于1857年年中。——第384页。
  [418]大胆查理死后,勃艮第和皮卡尔第公国转归法国。通过这些国土以及普罗凡斯与马赛的合并,路易十一完成了除布列塔尼外的所有法国领土的统一。——第384页。
  [419]指意大利战争(1494—1559)初期形成的反法同盟。关于成立同盟的条约是1495年3月31日由米兰、威尼斯、西班牙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代表们同罗马教皇在威尼斯签订的。马克思跟着马尔滕斯称同盟为“公共福利同盟”,把它同1464年底在法国以此名称出现的封建贵族同盟相类比,封建贵族同盟实际是由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领导,反对国王路易十一执行的把国家统一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策。——第384页。
  [420]路易十二放弃了他1504年根据1500年条约获得的那不勒斯王国的那一部分;这一事件结束了意大利战争的第二个时期。——第384页。
  [421]指康布雷同盟建立之前发生的事件。——第385页。
  [422]1506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侵入米兰地区,被威尼斯人击溃;接着是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路易十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一些意大利国家(佛罗伦萨、曼都亚、费拉拉、萨瓦等)在康布雷城结成同盟对抗威尼斯共和国以瓜分它的领地。1508年12月10日康布雷同盟正式成立。法国在安尼亚德洛(在马尔腾斯书中是贾尔达达)取得胜利后,它过去的同盟者全都转而反对它,1511年10月5日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威尼斯、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组成神圣(至圣)同盟。由于神圣同盟的行动,法军于1512年被赶出意大利。——第385页。
  [423]手稿这里可能有误。帕维亚会战和弗朗索瓦一世获释后,弗朗索瓦一世参加了针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所谓科尼亚克同盟(见本卷第449页)。——第385页。
  [424]1559年结束意大利战争(1494—1559年)的卡托-康布雷济和约是由两项条约(法国和英国之间、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组成的。根据这项条约,法国放弃对在意大利的领地的一切要求。恢复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占领的萨瓦公国,并把皮蒙特的一部分归并到该公国。——第386、451页。
  [425]1581年起义省的国会宣布菲力浦二世被推翻,1581年7月26日宣布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宣告尼德兰独立。——第386页。
  [426]尼德兰国会最初于1463年成立。国会代表各个省的利益,有表决赋税的权利。在十六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全国国会于1576年召开,革命胜利后国会便成为共和国的最高常设立法机构。——第386页。
  [427]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见注300)签订后,法国继续同西班牙作战,直到1659年。1659年11月7日在比利牛斯山脉比达索阿河的野鸡岛上签订和约后战争才告结束。比利牛斯和约促使西欧的霸权从西班牙转到法国。——第386、456页。
  [428]指曼都亚王位继承战争(1628—1631年),它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在北意大利争得优势的战争是在贡萨加家族的旁系代表者之间进行的,即一方为瓜斯塔拉公爵斐迪南(费尔兰泰第二),他受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以及根据1528年条约实际从属于西班牙的热那亚所支持,另一方为法国的傀儡讷韦尔公爵卡尔(卡尔第一·贡萨加)。1629年,萨瓦公爵也不得不归附法国。战争的结局巩固了法国的国际地位。——第386页。
  [429]指1648年10月24日在闵斯德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见注300);它是由两项相联系的和约即鄂斯纳布鲁克和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其同盟者,另一方为瑞典及其同盟者)和闵斯德和约(一方是皇帝,另一方是法国和它的同盟者)组成的。和谈是从1645年开始进行的。——第387、454页。
  [430]马克思引用的是伊·萨博《现代欧洲国家政策》一书第1卷第1章的标题,见第1页。——第387页。
  [431]指西班牙同尼德兰的单独条约,它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这一组条约中的一项(见注300、429)。——第387、455页。
  [432]波希米亚是捷克的正式名称,1526—1918年它加入哈布斯堡帝国时就用的这个名称。
  说到大赦,马克思是指英国、法国、瑞典、丹麦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府对波希米亚许下的诺言,波希米亚在三十年战争中是在反哈布斯堡同盟一方作战的。三十年战争期间成为战场的捷克领土,根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条件(见注300、429),仍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第387、455页。
  [433]1697年里斯维克和约结束了1688—1697年法国同奥格斯堡同盟(荷兰、英国、西班牙、德意志帝国、萨瓦、瑞典、德国和意大利的一些诸侯)的战争,确认了战前的疆界而略有改变。法国应承认1688—1689年的政变(所谓光荣革命),政变后立宪君主制在英国得到了巩固。根据条约的条件,海地岛(圣多明各)西部让给法国。——第388、458页。
  [434]马克思这里引用的是《国家政策》一书第1卷第4、5、6章的标题,见第84、100、132页。——第388页。
  [435]指1713—1715年由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同反法同盟的参加者(英国、荷兰、葡萄牙、普鲁士、萨瓦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为另一方之间签订的条约(其中包括在乌得勒支条约(见注364)和拉施塔特条约)。条约结束了长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见注264)。——第388页。
  [436]马克思引用的是《国家政策》第1卷第9章的标题,见第247页。——第388页。
  [437]马克思可能是指亨利四世的谋士马·萨利的《合理地经办》一书中提到的国际协议草案;该书于1638年出版,作者是萨利,虽然他把草案说成是亨利四世写的。草案是在三十年战争高潮时写成的,并具有反哈布斯堡色彩,它的实质是要把土耳其人和鞑靼人排挤出欧洲,组成名义上由罗马教皇领导而实际上由法国统治的基督教国家的混合体。计划完全不现实,不符合真正的亨利四世的对外政策。——第389、452页。
  [438]手稿接着是统计数字,与主要内容无关。——第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