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 第四册(1928) 中央通告第四号 (一九二八年十月一日)〔1〕 各级党部: 六次大会给党目前中心任务是争取与积聚广大群众势力,准备新的革命高潮之到来。为要完成此任务,要求党根本改变过去宣传鼓动工作的内容与方式,因此大会通过一宣传工作决议,详细指出关于此项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当此革命转变关头,广大群众对于反动统治日益不满,日益革命化,城市罢工争斗和反帝运动日见复兴,农村争斗仍在继续向前发展;另面国民党虚伪的民族改良主义,汪精卫陈公博派,谭平山邓演达的第三党,以及上海七大工会改良主义的领袖们,莫不加紧其各色各样的蒙蔽群众意识,阻止群众革命化,并企图散布资产阶级的影响于工人阶级之中。在这样情形之下,很明〈显〉的要求中国革命的唯一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高高的举起自己的旗帜,无限制的加紧与扩大自己的政治宣传,同时加紧日常争斗的鼓动,去发动与组织各种各色的部份争斗,普遍的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与阶级觉悟,肃清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改良派及一切叛徒在群众所散布的一切幻想与影响,使工农兵及广大的城市贫苦群众都团结到本党的周围。因此各级党部务必十分注意加紧扩大党在广大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加紧日常部份争斗的鼓动工作,很迅速的反射〔对〕国民党各派之虚伪的反革命的宣传,而揭破其假面具与骗术。只有如此才能完成目前的中心任务而催促新的革命高潮之迅速到来。 为根本改变过去宣传鼓动工作的内容与方式,首先须指出过去所犯之缺点和错误: 1.日常争斗实际问题的鼓动与政治路线不相联系。如在日常争斗中,回避宣传党的根本政策和政治口号,以致日常的鼓动与政治宣传划分为二,不发生相当的联系,政治宣传的形式至多止于发宣言散传单,不知在日常实际争斗中引导群众去认识本党政策和提高其政治意识,而只知凭空去做政治宣传,以致使党的政治影响不能深入群众并不能取得群众。 2.宣传鼓动混淆起来,没有中心的鼓动口号。政治宣传与日常鼓动划分为二而不发生联系固然是错误,同时使鼓动与宣传完全混淆起来,以致每一争斗到来不知提出鼓动的中心口号去发动群众争斗而并行的提出一列政治的宣传口号,这也是错误的。须知鼓动的口号是临时的具体的,鼓动口号是发动群众争斗的动力与目标,一个鼓动口号出去便要能发动群众到一个具体的争斗目标上来;若是临时的鼓动口号与经常的政治宣传口号完全混淆起来,便容易使群众认不清目前争斗的目标,而迟疑或降低其立即争斗的情绪。 3.宣传与鼓动对立起来,甚至降低政治路线去迁就日常争斗的鼓动口号。部份的要求应当隶属于终极的目标,这是马克斯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与改良派社会民主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假若政治宣传与日常鼓动对立起来,或降低政治路线去迁就临时的鼓动,甚至以为降低自己的政治口号于敌党的水平之下,由此可与敌党争取群众,结果一定要驱使群众于敌党的政治影响之下,而自己丧失一切。这样将不是一种工作上的错误,而是一种严重的政治错误。 4.不了解具体情状和群众情绪的转变而转变鼓动的口号。无论在一个工厂里或一个农村里,争斗的情状和群众的情绪是时常转变的,假若不能瞄准这种转变而转变鼓动的口号(或是转变得不正确或是转变得太迟缓),结果必致使这一争斗流产或失败。一个争斗(无论小的大的)的能否发展扩大以至于胜利,与鼓动口号之正确的运用与转变有直接的关系。要在转变中特别的显出党的领导作用,同志们须特别在这种转变中去学习与获得领导作用。 5.反应敌党的宣传非常迟缓,甚至忽视敌党的宣传。 6.过去因为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命令主义强迫罢工个人恐怖等错误,常常用“强迫”“命令”去代替宣传鼓动的工作,以致造成党与群众对立的危险状况,不知只有说服群众才能领导群众,只有说服群众才能取得群众。只有国民党与群众的关系是“命令”的关系,共产党必须坚决肃清这种同国民党合作时代的传染病,才能真正取得千百万群众。 7.自有党以来,没有建立起经常的系统的宣传鼓动工作,以前一切文字刊物传单口头等宣传鼓动工作,都是临时的无常的,而且是偏于从上而下,没有深入群众的。所以现在党的主要缺点之一,不仅是没有在组织上去巩固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而且在党对于群众的政治影响并没有深入和普遍,现在就是万分的要求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之深入和普遍。 8.党的根本缺点在理论的和政治的水平线太低,太幼稚,不能及时的正确的了解环境与策略的转变,不能及时的改进其领导力量的本质以及在群众中的指导工作方法。过去宣传鼓动工作之所以异常薄弱与不长进,这是主要的原因。所以要改正以上种种缺点,完成夺取广大群众的任务,首先就要求提高全党的理论程度和政治水平。 因此,中央对于目前宣传鼓动工作方针,按照六次大会决议采取下列决定: 关于党内的: 1.从上至下(从中央以至支部)建立经常的宣传鼓动工作,建立并强健各级党部的宣传机关(上级党部设宣传部,下级党部设宣传科或宣传干事)。 2,实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发展政策和理论的讨论,上级党部须经常的注意指导下级党部及同志的这种讨论(中央及省委有专供党内讨论的出版物及上级党部的巡视员特别注意于政策理论的指导等)。 3.建立党的理论的中心,改《布尔塞维克》为中央理论机关报。 4.有计划的编译与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著作小册子等。 5.必要时,斟酌情形,开办中下级干部的小规模党校或短期训练班。 6,使支部成为党内以及对于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的基础。使支部日常工作的讨论与政治的理论的讨论发生联系,使支部的每个同志都善于在群众中作宣传鼓动工作,善于提出发动和领导争斗的口号。 7.上级党部宣传机关的工作人员,须相当参加所在地工厂支部的会议与讨论,随时改进宣传鼓动工作的质量与方法。 关于一般政治的与文化的: 1.创立中央日报及某几个大城市的(如广东武汉天津等)地方小日报,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及加强对于敌党的政治反应之速度,目前尤其特别注意于揭破民族资产阶级各派(蒋派,汪陈派,第三党等)的反革命假面具,加紧宣传党的政纲和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与帝国主义统治之必要,加紧反军阀反帝抗租抗税反白色恐怖及争取一切民众运动之自由的鼓动与宣传。 2,在各大城市发展各种政治的文艺的小刊物,驱逐民族资产阶级各派(蒋派,汪陈派,第三党等)在城市小资产阶级(学生小商人等)中的影响。 3.用种种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的影响,有一普通的文化机关以指导和批判全国的思想和文艺。 关于工运的: 1.加紧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与政治认识,无限制的发展党在本阶级中的政治影响,消灭一切敌人的影响,取得最大多数的主要生产部门的群众。 2.集中火线攻击正在企图抬头的改良主义(如上海七大工会的领袖们)和国民党的欺骗与压迫,最后的肃清对于国民党的残余幻想。 3.建立工厂小报(他的性质,作用和内容,中宣将有详细解释,并将拟一“模范的工厂小报”发于各地)。 4.改良我们领导的工会之机关报。 5.加紧日常部份争斗的鼓动。 6.加紧工会(我们领导的)中的宣传工作,并吸引工人活动分子来参加此项工作。 7.工会对于活动份子,必要时亦可办短期训练班。 8,创办工人补习学校或夜校。 关于农村及苏维埃区域的: 1.更进一步的扩大与深入土地革命(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消灭地主阶级,武装暴动推翻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宣传。 2.巩固农民对于工农联合和城市无产阶级领导的观念。 3.提高乡村无产阶级(雇农)的阶级意识。 4.宣传土地国有的口号,批评小资产阶级平产主义(虽然在行动上帮助他们)的幻想,解释只有将来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农民才能得到最后解放。 5.“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扩大帮助红军的宣传。 6.无情的打破农村一切封建宗法反动的思想,尤其在苏维埃区域。 7.农民画报与壁报,农协须注意经常的宣传工作。 8.苏维埃区域尤其要注意多做群众的政治教育工作(如代表大会,群众大会,政治讲演,学校,训练班,报纸等)。 9.目前特别加紧秋收斗争的鼓动。 10.把党的政策口号,编成咏语山歌。 关于反帝反军阀及兵士的: 1.加紧反帝鼓动,向广大群众解释“只有打倒资产阶级国民党的统治才能打倒帝国主义”“只有打倒国民党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统一中国,获得和平”“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存在,中国永远得不到统一与和平”,应在一切反帝争斗之前,向广大群众高举本党的旗帜——“驱逐帝国主义,统一中国”“没收外国一切企业和银行”“驱逐一切驻华海陆军”“民众自动手收回一切租界及占领地”“民众自动手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去揭破国民党各派民族改良主义的假面具。 2.加紧反军阀战争的宣传,不停的向广大群众说明国民党各派军阀存在,军阀战争的灾祸永远不得止息,只有准备胜利的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统治“变军阀战争为阶级战争”,才能永远肃清军阀战争的灾祸。 3.加紧对于兵士群众的鼓动与宣传,深入本党政治影响于兵士群众,不停的宣传“改良兵士生活、发欠加饷、反抗阶级服从的军事纪律,给土地和工作予退伍兵士”及“只有武装暴动推翻豪绅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兵士才能开始走上解放的道路。” 因此,在组织上中央采取下列决定,以期各级党部迅速改进与加紧扩大宣传鼓动工作: 1.建立与健强中央宣传部的组织。 2.各省委应立即建立宣传部,大的省委如江苏广东等,至少要选择二个以上有相当理论经验的同志经常担任宣传部的工作。 3.省委以下的党部如县委市委区委等皆应迅速设立宣传科,支部设宣传干事,经常有一人以上担任宣传工作。 4.支部——尤其是工厂支部应立即指定一个负责同志担任经常的宣传指导工作;在支部中还缺乏能够担负此工作的人才时,上级党部应立即办一短期训练班,以养成此项人才。 5,上级党部应直接的密切的指导与帮助工厂支部的宣传鼓动工作之建立。 6.在本党领导下的工会农协皆应迅速设立宣传机关,扩大与加紧此项工作。 7.每个省委接到此通告后,应立即提出讨论,并根据过去经验与现在需要,作一切实的宣传计划,寄交中央,并将过去宣传工作状况详细报告,是为至要。 中央 注释 〔1〕1929年1月24日出版的《中央通讯》第二期所载的本文时间为“十月十日”。从文件内容及《中央通告》编号的时间顺序(《中央通告第五号》为“十月八日”)看,“十月十日”的时间显系有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