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中国战士同志——“十月革命”里的中国志愿兵
新增附录
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四五十万中国人被招募或被拐骗赴俄劳作,他们受尽了战火的摧残和沙皇资本家的折磨,不断掀起反奴役和反压迫斗争。仅在1916年就有6起较大的华工反抗斗争事件。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同是劳苦大众的华工很快加入到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洪流当中。他们接受革命的思想,加入到红军队伍当中,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根据现有资料,“十月革命”和俄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在苏俄红军队伍中有许多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指挥的团、营建制的队伍。
1918年初,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组建的中国营是苏俄红军队伍中第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军队。此后,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弗拉季高加索、彼尔姆、沃罗涅日等城市,相继组建类似的由中国人组成的营级单位。
红军第29步兵师“红鹰”中国团、第25步兵师(著名的夏伯阳师)第222国际主义志愿军团、第29步兵师第225中国步兵团等,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转战俄罗斯南北,参加多场战役。“十月革命”领导人列宁最早的警卫中就有70多名中国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警卫人员中也都有中国人。他们曾高度评价中国国际主义志愿军战士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1.“十月革命”中的十大中国红军部队
1917年,在俄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在“一战”战场做战地服务的数万中国劳工以及少量参加“一战”的北洋政府部队参加了“十月革命”,不但参加了夺取冬宫(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和莫斯科的十月武装起义,还在随后的苏俄内战中同红军一道积极参战,组建了几支中国部队。据民国北洋政府档案资料,“十月革命”期间,大约有三万华工参加了红军。
(1)张福荣“中国团”
1918年7月底,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北洋政府参加一战人员约2000人,在张福荣带领下,经苏俄红军将领布柳赫尔做工作,参加了红军。8月,在一次战斗中有力掩护了苏俄红军大部队,受到苏维埃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的嘉奖,并决定将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红军各部队中的中国国际志愿军合编组成“中国团”,任命张福荣为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了成立“中国团”命令,苏俄红军总司令托洛茨基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书写着“中国团”的军旗授予张福荣。1920年6月,张团配合南部方面军,反攻波兰干涉军,并顺利进军华沙。在解放克里米亚半岛战斗中,“中国团”损失一半以上官兵,张福荣受伤。余下的“中国团”官兵有的加入苏联国籍,有的回国。为表彰“中国团”功绩,苏联政府1927年在彼列科普镇修建了一座纪念碑,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纪念碑被捣毁。
(2)任辅臣“中国团”(红鹰团)
1917年11月25日,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上游卡玛矿区,任辅臣组织了一支由华工组成的武装,支持苏维埃政权。列宁关注该支武装,签署命令,将该部编为红军第三军二十九步兵师第二百二十五团(2000人),任命任辅臣(1884—1918,辽宁铁岭人)为团长。在打了一场大胜仗后,苏俄军事委员会颁发嘉奖令,授予任辅臣的中国团为“红鹰团”,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赶赴古士崴城主持颁授军旗仪式。1918年12月7日,“红鹰团”在坚守维亚火车站(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同哥萨克白卫军搏斗中,任辅臣及300名官兵壮烈牺牲,62人生还。列宁于1920年会见了任辅臣的妻子及子女。1989年11月,苏联政府授予任辅臣“红旗勋章”。在维亚火车站建有一座中国战士纪念碑。
(3)包清山“中国营"[1]
1918年春,以包清山为首的600多名中国劳工,在北高加索地区弗拉季高加索市成立了中国独立营。阿斯特拉罕边疆区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基洛夫向中国独立营营长包清山亲授红旗。该营为保卫北高加索,特别是弗拉季高加索市做出了贡献。1919年5月,列宁接见了这支被编为苏俄红军第4团第3营的全体华工战士。有的华工战士还荣获“列宁勋章”。在俄联邦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心至今屹立纪念中国红军战士的纪念碑。包清山1926年左右被苏俄政府枪毙。
(4)桑富阳“中国营”
1918年初,在俄的中国青年桑富阳向苏俄红军第2革命军代表大会提议成立一个中国营,此建议得到苏俄政府认可,列宁曾特别指示要支持“中国国际部队的组建”。第一支中国国际部队——中国营成立,桑富阳任营长,全营100人左右。活动于普里德涅斯特罗维耶,在追击装备精良的德国干涉军时,中国士兵表现英勇无畏。1918年9月,该营编入莫斯科第21特别旅,奉命深入到诺伏霍别尔区与白卫军的作战。
(5)郭来宾“中国团”
1918年,苏俄红军第3军第29师成立了后备团(中国团),全团都是来自乌拉尔煤矿、石棉矿和铁路上的中国工人,团长郭来宾为搬运工人出身。
(6)孙福元“中国营”
1918年,在莫斯科成立了“中国营”,该营由500名中国战士组成,营长为俄共党员孙福元。该营后来编入莫斯科混成旅第21莫斯科苏维埃团。孙福元曾在乌克兰西部组建过一个中国营。来莫斯科后主动建议苏俄红军组建中国红色支队。
(7)孙季武“中国营"
在远东地区务工的中国工人,在日本干涉军进入远东后,奋起抗击日本干涉军。孙季武领导的“中国营”参加了乌苏里江战线上与日本干涉军和白卫军的多次战斗。
(8)张川林“中国连”
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在乌克兰地区哈尔科夫附近一个煤矿区务工的中国工人,在张川林带领下参加苏俄红军,并单独组建了“中国连",由张川林任连长。该连被编为红军第13军第12师第1旅第3连(中国连)。
(9)中苏混合游击队
1918年,日本干涉军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后,远东地区布尔什维克组织了中苏混合游击队。例如,1918年4月,组建一支游击队,共700人,中国人在其中占四分之三,俄国人占四分之一。这支游击队活跃在西伯利亚中部,同日本干涉军进行了几十次大小战斗。
(10)中国国际部队
随着俄国国内战争日益激烈残酷,1919年1月至8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组建了8支新的中国国际部队。这些部队分别被编入东方战线的第3、4、5集团军,南方战线的第10、11、12集团军,北方战线的第6、7集团军,积极参加了粉碎14国武装干涉军的历次进攻。先后有伏龙芝中国独立团(又称“奥斯特罗戈日基团”,后编为伏龙芝第1步兵师第6团)、敖德萨中国独立支队、比里侈诺夫中国支队、别尔米中国支队、彼得格勒国家支队等在各个战场与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军作战。
* 本附录全部资料和相关图片均由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提供。
[1] 本书主要记述的即是包清山及其“中国营”的事迹。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