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村支部怎样领导生产?
——王丰清
今年的备耕、春耕工作,支部都在事前作了讨论。支部书记首先向党员讲了上级根据农民的要求,提出每亩地要增产二十五斤粮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用各种各样的办法。然后让大家讨论如何增产?如何组织互助组?各个党员都把自己知道的和从老农那里听来的增产办法、组织互助组的办法、农民对组织互助组的顾虑等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讲出来。民政委员和刘立英同志把从外村学来的东西也讲了;把山南海北各种经验都集中到支部的决议里。在增产方法上,他们抓住了本村特点——四千六百亩地中,有三千三百亩甸地,决定动员群众把稗地改成粳地,要求三分之二的地种粳子,比去年增加一倍。在支部大会上讨论好的工作,一方面提到人民代表大会上再讨论,推动行政力量去做;一方面各个党员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来完成二十五斤粮食的增产任务。每个党员都带头参加了互助组,团结互助组中的群众,每个党员都团结三两个非党群众在自己周围,有事情就自己带头并帮助推动他们也做,所以支部的决议,很快就会在群众中体现。党员经常和老农闲谈,学习生产上的经验,然后再把这些经验大量的向农民宣传。因为这些办法是从群众中来的,也容易被群众接受。对农民马上不能接受的东西,除一般的宣传以外,党员都分头作试验——如血粉拌种、王铜消毒等。对于执行的情况,大家负责检查,发现了问题,立时向支部汇报,设法解决。如徐传家(非党员)互助组因为闹不团结,支部知道后,就派党员干部去帮助解决。第七组一个党员没有,工作常落后,在送粪时他们说:“早鸡叫、晚鸡叫,一块亮天!”支部马上派几个党员去帮助组长工作,动员农民早送粪。因此党的威信在群众中越发提高了。党员刘永石开始要参加互助组时,那组也不要,后来都争着要,因为党员在互助组里会给大家想道眼,能多打粮食。全村三百零八户,仅有十三户每参加互助组,其他户共组织了十五个长期组,六十多个短期的组(即插秧换工组);其中有四十六个是两户或三户在一起的。
支部当地是怎么领导的呢?主要有几个特点:(一)听上级的话,上级的通知、指示和上级会议的决议等,他们根据当地情况坚决的执行;(二)支部工作有计划,凡事都在事前讨论研究。领导生产能抓住生产季节,讨论时提出问题来研究;(三)支部领导作风民主。有了事情大家讨论,大家去作,充分发挥组织力量,相信“人多出韩信”这句老话;(四)在工作中肯向各方面学习。除了看书看报以外,还向当地老农学习各种农业生产知识,听取群众反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五)党内团结好。支部书记李振昌同志很谦虚,常常表扬工作积极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也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他在一件事情做好了以后,总说:“这是大家的力量!”做坏了,就安慰同志们,检讨自己。村里在清明后开了一条大排水渠,区里估计得五天,在党员们带头下凉水的推动下,一天修完了。他表扬了这些党员,对思想落后的党员,耐心的进行教育。起初,王永祥、杨宝和不愿意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还发牢骚:“咱干不了了!把名挖出来吧(指退党)!”经过说服后,都参加了互助组;(六)建立了经常的会议制度。他们规定每十天一次小组会,半月一次支委会,一月一次支部大会,所讨论的问题,都是生产问题。
他们就是这样做好的工作。
(选自一九五〇年五月八日辽东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