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8—1919年德国革命文献汇编)

“革命的体操”

里夏德·米勒


  本文以《“革命的体操”》(“revolutionäre Gymnastik”)为题收录于《从帝国到共和国:世界大战期间的革命工人运动史》(Vom Kaiserreich zur Republik: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revolutionären Arbeiterbewegung während des Weltkriegs)(维也纳:Malik,1924年)。


  在革命前的最后几个星期里,斯巴达克斯派在革命工长组织的会议上提出的主张,被人嘲讽为“革命的体操”。
  卡尔·李卜克内西第一次参加革命工长组织的会议时,以一种很让人不高兴的态度,表示了对革命工长组织的活动的不满。他认为,革命工长组织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派组织,而是一个由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的人组成的俱乐部,这些人发了狂,举行秘密会议,不让世界知道他们的存在。尽管如此,没有人因为这个而责怪李卜克内西;他刚从牢里出来,已经与运动脱离了一段时间。他只是没有了解正确的情况。但是,李卜克内西的主张要求却是不可接受的。他的主张和要求,体现了一位坚持高贵原则的革命派的强烈意志——但是,李卜克内西却没有实事求是地、而是一厢情愿地看待问题。
  李卜克内西和其他斯巴达克斯派坚持要求:工人必须不断地参加行动,不断地经历斗争的时刻:游行、罢工和对抗警察,能加强群众的革命意志,推动他们参加关键的斗争。通过这种方法,无产阶级就能在斗争中变得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坚强,使自己足以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斯巴达克斯派喜欢援引俄国革命的范例。
  然而,革命工长组织已在斗争中成熟起来,他们经常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勇气。他们渴望同资产阶级进行殊死斗争,并且愿意以一切必要手段投入斗争。但是,他们一致反对李卜克内西鼓吹的方法,并在11月9日之前阻止这种方法投入使用。如果这些分歧已经被革命的爆发给解决了的话,我们现在就不用讨论它们了。但是,争执仍然继续进行,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实,它们对德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德国工人阶级不能摆脱自己的过去。就像每个人都要穿着自己的衣服、拖着自己的影子一样,德国工人阶级也有着自己的历史。
  德国无产阶级是在有组织的日常斗争中壮大起来的。这种实践持续了几十年,它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被全新的、没有经过考验的方法所取代。当然,革命创造了新的形势,改变了政治条件,产生了新的力量与反作用力,迫使工人进行斗争,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创造了新的斗争方法,把人民的热情引向未知的事物,帮助人民克服各种障碍,扫清了一切传统。但是,工人的条件越好,这些影响就越弱。工人进行政治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会对他们对这些发展的反应产生重大影响。
  俄国的形势与德国大不一样。有组织的斗争已经融入了德国工人的血肉之中,然而在俄国却不是这样。俄国工人和农民如疾风闪电一般从一个行动冲向下一个行动,不断地激励新同志。他们对资产阶级充满了无尽的仇恨。“杀光资产阶级!”是他们唯一的座右铭。什么也不能阻止他们的斗志。他们的社会地位极低,而且他们还要忍受早已在西欧绝迹的封建主义。俄国工农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1905年革命的经验给他们提供了革命斗争的方向、方法与策略。他们的凶猛的、狂暴的造反,从无数细小的行动发展成为广泛的群众斗争,反映了他们的成长历史。而在德国,一切都大不一样。
  普法战争[1]后德国资本主义的崛起,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会运动的力量,以及有组织工人同资本家的日常对抗(这是由劳动条件和社会生活决定的),改善了德国工人的处境,使工人运动具有了改良主义性质。每个家庭都积攒了一点财产,大多数都是通过艰苦劳动获得的,人们都害怕失去这笔财产。一些工人不仅过上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还过上了资产阶级的生活。哪怕是最小的工会斗争,也能体现出德国工人的方法:可能赢得哪些成果,可能失去哪些东西,都要进行冷静的、理性的衡量,而问题总在于,收益是否大到足以冒着失败的风险去争取的程度。在输掉一些较小的、孤立的斗争后,工人往往就会退却,因为他们想及时止损。这些较小的、孤立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发展成为群众斗争。
  但是,在大战期间,我们看到了变化。三次政治性群众罢工[2]证明了德国工人愿意为政治理想而做出牺牲。同时,这些罢工也证明了只有大规模的、广泛的、有组织的运动,才能把群众争取过来,因为这样才能把个人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样必须指出的是,在大战期间,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推动力量不是那些最穷困、受战争打击最大的社会集团,而是技术工人——就是那个有时被称作“工人贵族”的集团,那个被错误地指责为延缓革命的集团。
  哪怕是在战前,大规模工人斗争的成败都取决于“工人贵族”的参与。这些工人参加斗争,往往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帮助无产阶级当中较弱的阶层。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团结精神,赢得了工人运动史上最漂亮的几次胜利。
  革命工长组织基本上是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组成的。在与资本家的日常斗争中,哪怕得不到技术水平较差的工人支持,他们也能设法获胜。但是,在反对国家政权、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不能没有群众。尽管群众可以被三次政治性罢工发动起来,但是1918年的最后一次国会选举还是暴露出工人尚未摆脱民主—改良主义的幻想。就在革命前不久,在10月15日举行的下巴尼姆区[3]选举和柏林第一选区的选举中,都暴露出了这一点[4]。白领工人和公务员不仅对群众政治运动充满了怀疑,而且还表示出了公开的敌意。
  革命运动在大战期间的发展,证明了仅靠革命宣传,是不能使德国工人运动摆脱民主—改良主义的幻想,转而采取革命行动的。必须进行政治性群众斗争。但是,只有采取了与历史发展相符的斗争方法,这些斗争才能获胜。这需要耐心,它给领导层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要求,招来了自命为模范革命者的人们的百般指责。但是,这才是正确的前进道路。
  斯巴达克斯派主张的孤立行动,只能由无产阶级当中最先进的部分进行。因此军警很容易镇压这些行动。在这个过程中,群众会失去革命核心,革命的脊梁骨也会被打断。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率领群众投入同资产阶级的决战,是非常可疑的。
  在德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失去了控制权,但政府依然拥有忠诚的警察和忠诚的军队。政府和资产阶级一点一点地摧毁了革命运动,拯救了自己。




[1] 法国和普鲁士在1870—1871年发生了战争;在大多数德意志邦国的支持下,普鲁士赢得了胜利,为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奠定了基础。——编注

[2] 军工产业的工人分别在1916年6月、1917年4月和1918年1月举行了三次反对战争的大罢工。——编注

[3] 下巴尼姆(Niederbarnim)区是柏林的一个地区,当地居民主要是工人。——中译者注

[4] 独立党候选人在这两次选举中都遭到了失败——在柏林第一选区参选的就是米勒本人。——编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