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少数派刊物《新旗》
-> 1946年第1期
(书评)天下一家
作者:唐盛 来源:《新旗》1946年第1期
李星按:本文指出美国在二战后的“开明”国际姿态,本质上仍是为了落实帝国主义利益。本文又指出,美国的“反帝”姿态,与法西斯的“反资本主义”姿态,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枪刺的十分准确有力,对今天的工人阶级也有启发意义。
二战后的美国,以巨大生产力为依托,确实比老殖民主义的英法荷兰比利时更有迷惑力。想想韩国的“部队火锅”…… 而今天的美国,甜头是不给的,租子是一分不许少交的,盘踞道德制高点上的烂屁股是不肯挪开的,真是老耗子上秤盘——自称自赞。这恐怕也是帝国主义本身逻辑的结果。
美国Wendell Willkie著,刘尊棋译,中外出版社出版,一九四三年八月重庆初版,一九四五年九月上海五版。
去年日本投降以前,据说自由中国有二本最流行的书,一是「中国之命运」,一是威尔基著这本「天下一家」。
如果这是新闻记者或普通著作家写的书也许不会引人这般注意,可是威尔基是一九四〇年美国共和党推出的候选总统,他这书代表的并非他个人的意见,而是美国的一种国策,或美国一部分资产阶级的意见。一九四〇年大选时,威尔基以二二·三〇四·七五五票,对罗斯福底二七·二四三·四六六票,而失败。当时美国和世界舆论都是认为威尔基比罗斯福更加反动的。大选失败以后,威尔基和他的党便改变作风,以更左的姿态出现,例如他批评罗斯福政策,反对同达兰合作,主张多给俄国和中国物质援助,出庭最高法院替某共产党员辩护等等,现在这本书也就是他的左倾姿态之一种表现。一九四四年,威尔基的党虽然以此左倾姿态竞选,但仍被罗斯福打败了,可是威尔基这本书却成了功,它在美国打破了近年出版界纪录。「战时图书评议会」定此书为「战时必读书」,而且给著者一个奖状,称他有「走向公正永久和平道路的远大眼光」,恭维他「对于他的国家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业绩」。
书中究竟有那几点表现得比罗斯福更左呢?骤然看来,似乎有如下几点:
第一,如书名所示,威尔基主张国际主义,反对自给自足的民族主义,反对种族的和肤色的成见。他告诉我们:「世界不但在地图上变得更小了,在人们的心里也变得小了,全世界有千百万人抱着一些共同的理想,好像他们住在同一个市镇里一般。」(一二六页)他说:「自给自足是全体主义国家的滥调。在一个真正的民主世界中,一个国家再也用不着自给自足,正如纽约市用不着把它自己从宾夕凡尼亚州独立开来一般。」(八七页)他又说:「我们从这些战争中懂得了一件事,就是把人类结合起来的并不是种族的划分,也不是人类学上的考虑,而是休戚与共的观念和相互接近的目标。」(一五三页)
第二,威尔基反对帝国主义,他同情于殖民地解放运动,主张废除殖民地制度。他说:「我们相信这一次的战争必须意味着一件事,就是一些国家统治其他国家的那种帝国,必须结束。」(一四七页)他说:「在非洲,在中东,在整个阿拉伯民族的世界,以及在中国和全部远东,自由的意味就是逐步地但依照预定程序地废除殖民地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这是事实。」(一五〇页)他又说:「一个真正的世界眼光是与一个外国帝国主义相背驰的,它与一种可能在国内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也同样不相容。」(一五二页)他在书中很多地方对于英法荷比葡诸国统治殖民地的方法表示反对。
第三,威尔基同情苏联,赞美那里施行的生产制度,说这是苏联坚韧抵抗力量之源泉。他主张美国战后必须继续与苏联合作,否则无持久的和平之可能。他说:「苏联是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它行得通,它有存在的价值。苏联对希特勒抗战的成就,已足以向我们大多数证明了这一点。」(四五页)他说:「在这农场上,我只看见一个壮年男子,他是经理。大部分工作者是妇女,儿童,还有几个老人。原来苏联农场成了红军后备兵的伟大泉源;在今天,饲养全国的无宁是红军的妻子儿女了。」他又说:「我们用不着害怕苏联,我们需要学着与它合作打击共同的敌人——希特勒,我们需要与它在战后世界中合作。因为苏联是一个有动力的国家,一个富有活力的新社会,一种任何世界中不能忽视的力量。」(七二页)
第四,威尔基批评民主国战争领袖。他说,邱吉尔声明大西洋宪章只能应用于欧洲,不能应用于印度,缅甸或不列颠帝国其他部分,——这话是不对的。他说,罗斯福在北非所行的政策「的确是一个悲剧」,罗斯福没有拿出光明正大的理由说明美军在北非登陆,而拿出的理由是同希特勒侵入荷兰和比利时时候所说的一样的。他又说史大林「未能把苏联关于东欧的希望公布于世,也加重了一般人对于领袖们所宣布的目标不能尽信的心理。」(一四二页)他不仅自以为比邱吉尔和罗斯福更左,而且以为比史大林更左些,他说:「在我看来,史大林先生的声明和大西洋宪章有一个共同的虚妄处,即都预测西欧将重行割裂为许多旧式的小国,各自有本身的政治,经济与军事的主权。正因为有这种陈旧的制度,纵使着成千百万的欧洲人民被希特勒的「新秩序」所俘虏了。即使在希特勒暴政之下,他们还至少看出一种希望,就是创造出一个区域,其范围之大足以使现代世界的经济能够成功地发挥其效用。他们已从苦痛的经验中体会到,在许多个别国家主义的高墙下分裂开的受限制的贸易区,以及随之而来的纵横捭阖的政治,使穷困和战争无法避免。欧洲许多小国家作为政治单位而重行创造出来,这是对的;把它们作为许多经济的和政治的单位而创造出来,如果我们真地希望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经济安定计,使西欧稳定下来,就不对了。」(一三九页)威尔基主张成立联合国机构,并拟订一些共同遵守的原则。
我们骤然看来,以上四点似乎可以表明此书的著作者确有「走向公正永久和平道路的远大眼光」,确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可是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就明白完全不是这回事了。威尔基及他的「天下一家」书中所发挥的思想,代表的仍是美国帝国主义的利益,不过拿好听的左倾的辞句来掩饰罢了。这种包了糖衣的毒药比赤裸裸的毒药更加危险些。
为甚么呢?
我们先从威尔基的反对帝国主义说起。威尔基的反对帝国主义是同希特勒,莫索里尼一流人的反对资本主义一样的。资本主义本是生产机关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只要是这种生产,那么无论是自由竞争的,如十九世纪的英国,或托辣斯垄断的,如二十世纪初期西欧诸国,或国家统制的,如德意法西斯诸国,都是属于资本主义的。法西斯的认识则不然,他们认为不受国家统制的资本主义才是资本主义,一旦受国家统制以后就不是资本主义了。我们大家都明白法西斯的欺骗。可是现在威尔基也是仅仅把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看成「帝国主义」,至于他种表现,即美国财政资本所采取的方式,则他认为不是帝国主义的。在我们看来,则帝国主义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财政资本阶段时,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英国统治印度,法国统治安南,以及过去日本统治朝鲜,固然是帝国主义,但美国对于古巴,巴拿马以及中南美洲诸国所行的政策,何尝不是帝国主义呢?菲律宾固然是美国殖民地,但明天菲律宾美军完全退出而政治完全独立后又何尝不是美国殖民地呢?原来,帝国主义统治殖民地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传统的方式是直接统治,或依靠不平等条约去统治;新的方式则无需直接政治统治,也无需不平等条约,只消依靠投资或「救济」,就能达到支配一国经济目的了。这个新的方式是美国帝国主义所采用的,因为种种有利条件使得美国积聚了如许巨大的财富,能够放弃传统的方式,而采取这个新方式。日本来栖大使最后一次与国务卿赫尔谈判时曾诉苦说:日本「太穷了」,不能采用美国的方式。我们试想想,中美洲有个巴拿马国是政治独立的,又有个龚都拉斯国是英国直接统治的,但两国群众受剥削的程度有甚么两样呢?
美国生产力发展到如此程度,缺乏市场如此程度,以致此次战争之后,不仅需要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敌国的殖民地,而且需要英法荷比所谓同盟国的殖民地了。但因美国能用新的方式,所以能以「解放者」姿态进入这些殖民地来,告诉那里的民众说:我是来解放你们,扶助你们独立,使你们脱去「帝国主义」的枷轭,「救济」你们饥荒,看哪这是我们带来的货物,你们不可购买别国的货物。其实别国也难于同美国竞争的。于是那些市场都落入美国手里了。试看香港,它是英国殖民地,但它现在成了美国的市场,英国竭力挣扎还没有用。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主义政策,但是威尔基称之为「反对帝国主义」。不只威尔基,现在整个美国资产阶级都是以「反帝国主义」「殖民地解放者」姿态来施行这个帝国主义了。
要反对帝国主义,要不仅反对这国或那国这种或那种帝国主义,而是反对帝国主义本身,则必须推翻财政资本,即必须推翻威尔基及其同情者对美国的统治。
这一点明白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威尔基的「天下一家」思想,他的同情苏联,他的批评罗斯福,他的联合国会议和原则,含有甚么意义了。
他的「天下一家」思想并非真正的即革命的国际主义,而是美国一国统治全世界的企图。世界变成如此之小了,大不列颠帝国在瓦解,其他诸帝国主义者更不用说,除了苏联以外,谁敢与美国抗衡呢?何况有个「善意的宝库」存着,即各地的人都有深挚的友谊对于美国。美国若能统治全世界,资本主义也就可以延长生命至于很久很久以后了。
然而这是梦想。资本主义已无发展余地了,限制它的发展的,除了民族国家疆界以外,还有生产机关私有制度。即使如威尔基所希望,美国资本主义能够独霸全世界,消灭那些障碍生产力发展的民族国家界限,但生产机关私有制仍是不能容许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的,结果还要爆发危机,经济范围愈大,危机也愈猛烈,仍然非推翻资本主义不可。所以国际主义和社会革命是不可分离的。真正的国际主义必须依赖各国生产阶级和被压迫民众共同的努力。
他的同情苏联,也仅仅在于苏联能为有力的盟国以打击共同敌人的一点。他并未认为苏联的财产制度超出美国底财产制度以上,或至少能与美国相等。他是十分满意美国的资本主义财产制的。那么在这两种财产制度冲突时,他自然要反对苏联了。他说:「我们必须在战后与苏联合作,……否则似乎是不会有持久的和平的。」(四五页)这话除了表示两国战争之外还有甚么意思呢?
他的联合国会议主张已实现为「联合国机构」了;他的「拟订原则」建议也已被人采取成为「联合国宪章」了。这种会议和原则的价值,我们已经领教过了。解决问题的,乃是「三头会议」,乃是秘密外交,而不是甚么堂皇的国际机构和好听的原则。那么他的批评罗斯福,是多余的,因为倘若他自己于一九四〇年当选了总统,他也非同罗斯福一般做不可呀!——即使不会做得更坏些。
如「战时图书评议会」所褒奖的,威尔基这本书确实「对于他的国家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业绩」,但他即使有「远大的眼光」,也非领导人类「走向公正永久和平道路」的。
(唐盛)
感谢 雪球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