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多数派刊物《求真杂志》 -> 1946年第8期
青岛剪影(地方通信)
作者:志青 来源:《求真杂志》1946年第8期
录入者按:这篇文章作为描写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国统区大城市社会实况的通讯,总的而言是比较全面的。青岛在民国时期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全国性大城市,与上海、天津、北平并称“北上青天”,青岛及其近郊的社会状况基本上是当时中国除了上海、南京、天津等少数地区外相对最好的。但是文章中从多个方面指出了经济崩溃、社会萧条的多方面的表现,文中提到,在青岛法币因为币值不稳定被美元排挤出了流通,黑市经济繁荣,走私盛行,外国廉价商品充斥市场,铁路运输瘫痪导致导致工业停摆、居民越冬困难,战争导致工厂停产等等。生产性行业的困难必然影响到服务业,青岛曾经繁荣的舞厅与妓院也遭遇了萧条,妓院收费显著下跌甚至和房屋出租进行捆绑销售,舞女兼职妓女补贴生活,舞女、妓女严重依赖驻扎青岛的美军和国民党海军提供的生意等等最直观的体现了青岛社会消费水平的严重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对“八路”的描写。在日本投降后,中共与国民党围绕着受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中共力图在远离大后方的山东、河北等省建立控制全省的革命民主政权,但是因为在美国支持下青岛、天津、北平被国民党军抢占,当地的中共武装退到郊区和附近的县城建立根据地。在文章写成的时间,北方解放区的土改尚未全面开始,实行的土地政策以减租减息为主,加之为了支付战争开销征税偏重,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农民吸引力较弱。虽然作者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在记述时多少体现出了对中共的敌意,但确实体现了当时中共在政策空白时期出现的问题。
作者在文章中空洞的反复谈“和平”,显得空洞无力,也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相当一部分托派在理论上的空疏与茫然。
李星按:本文的描写中,“八路”的形象较差,而且“土八路”、“老八路”似乎都欺负群众。这是否符合当时青岛周边游击区的实情呢?也许符合实情,也许作者了解到一些零碎消息,加上一些从自身好恶出发的渲染。要害不在于作者的叙述是否完全真实(彻底凭空捏造的可能较小),而是如何从阶级角度向读者解释原因。录入者已经做了有关的分析,我只补充一点:作者承认八路给贫农分了土地和口粮,但没说蒋军到来后,如何对待分了地的这些农民。要么他不知道,要么蒋军承认现状(基本不可能),要么他很不愿意谈及这一话题,即农村阶级斗争的话题。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作者笔下八路做的事,无论好坏,都比较抽象,甚至惊悚(瓜上撒药近似都市传说),对国民党施政的记述,无论好坏,都更具体(征粮的加码、李弥惩办恶吏与李弥离去后,贪腐分子反攻倒算),这就不好猜测原因了。
青岛剪影(地方通信)
碧绿的海水映带着粉红的瓦楼、和丛茂的林木;幽静地。诚然,青岛是太美丽了。但是这只不过是她的外貌。
五、六月间青岛的局面曾一度空前紧张,那时共军已逼近市郊十余里,大有进占久据之势,自五十四军开到后,这种形势已经改变,现在早没有人觉得不安了。
北平路口和天津路口相连接的地方有座小石桥,石桥的北端便是国民饭店,自早至晚挤满了人们和货物,这便是所谓美货市场。石桥的东南端也有一群人来来往往,热闹一团,那便是有名的美钞市场。这两个市场连接在一起,是互有关系的。美货市场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小到保险刀片,大到衣服被褥,无所不备。食物罐头多是排地摊,也有一部分轻小的物品排高摊,其余的东西都是拿着叫卖。这些物品自然大多数军用品,各式各样,新的旧的,也不知道这是哪里来?谁说是中国人偷得?恐怕没有这样大的胆量。有时美国宪兵开吉普车来了,他们便一哄而散。听说捉着了,东西是要没收的。但美国兵也似永远在和他们开玩笑,只是停下车来望了一望,笑了一笑,便又长扬而去了。又听内行的人说,如熟门路的话,还可以搭上路头来买价廉物美的美军大卡车,不过自然不是在这里交货了。
美钞在青岛相当的通行;酒吧舞厅用美钞,一般的商店甚至街头的摊子小挑都也用美钞;高尚些的店子起码是把货物美钞的价格标出来。舞厅汽水每樽美钞两角,舞票每张美钞两角,舞女坐台子每小时美钞两元等等,都是以美钞来做标准的,如要付国币的话,就要以时值来折合计算了。啊!真不知道我们已到了美国还是尚在中国呢?至于美钞市场上,那一群人,穿穿插插,熙熙攘攘,忙的不了,也不过是看涨望落投机取利。近日因有什么风声,又已日日看涨,突破四千大关了。
绿色的海水,浪平如镜。港内大小船舰,轴轳千里;但没有几只是挂青天白日旗子的。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苦力也很多,但更多的还是美国水兵,胶济路原来设备是不错的。但也早已不能完全通车了。现在青岛客车只通到蓝村,又因“八路”时常“扒路”(这里的老百姓统称共军为“八路”),误点是常有的事情。大沽河的铁桥前被共军完全破坏,还要相当的时间才可以修理完成,所以胶济路的通车仍是遥遥无期。现在铁路既不通,淄川、博山的煤都运不过来,青岛的煤炭已成严重问题了。现因美国火油便宜,许多小家庭厨房里都已改用气炉燃火油了。但冬天来了又怎么办呢?
住在青岛本是最美妙的事,但房屋的缺乏却令人苦恼。这里租房子虽要不了上海那样多的金条,但仍然是要“手头”的;而且你如没有相当的面子就是有钱也休想租房子。旅店上等的每天租金约万元,普通的连什么“加被”“加二”等每天租金总在四五千元以上。但是一样的,都客满了。有几家是比较容易找到房间的,但却是早成为变相的“平康里”了(青岛的妓院都集中在平康里),只要你肯付二万元的夜度资,姑娘是可以随唤随到的。
青岛的舞厅从前曾极盛一时,但现在都已关门,只剩四家了。舞客自然多是美国水兵,中国海军官员也常涉足,公务员和陆军是禁止进去的。舞女以土产为多,上海舞女早在两个月以前舞厅奉令关门时大都送回上海去了。他〔她〕们尽情的在异国战友的面前卖弄风骚,也不过是为了几个钱,至于是苦是乐,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从前她们还可以勾搭“盟友”们在街上走走,多弄些美钞,据说现在是禁止了。此外她们还有一种副业,那便是变相“平康里”的伴睡娘。
这里也有几家日用品平售店,听说是依户口凭券平价配售日用品的。但说也奇怪,店里挤满了人买东西,门口附近却挤满了人卖东西。店内有的,外面也有,虽然价钱不免贵一点,但比普通店内的还是便宜,挤不进去的人,便在门口买一二样算了,毕竟都是“平售”。
汽车曾在街上惹过好几次祸,现在行车时速已减限为十三哩了。但时常还是有许多汽车疾驰而过,也没有人去过问。最奇怪的是许多重要的十字路口,连个指挥车辆通过的警察也没有。
自蒙古路到沧口,一路上烟囱林立,红色的房屋都是工厂。有酒精厂、卷烟厂、机器厂……等。但最多的还是纺织厂。而且大多数都集中在四方和沧口附近。沧口端娄山旁边的一所不知什么工厂,那十二枝烟囱都没有烟。据说是因为共军前些时常来扰乱破坏,便停工了。大概现在机器不坏也锈了。要重开工恐非容易。纺织厂统由中纺公司经营,办理尚好,工人多属女工,生活较之乡村中的农人为佳。劳资纠纷尚少,产量颇大,前途似乎甚有希望。不过纵然纺织厂出的布多,一般穷人还是衣着褴褛啊!
女姑口、仙家寨、流亭、城阳这些市郊的大乡镇,现在还是在半战时状态中,十步一堡,五步一垒,少数的国军在那里布哨警戒。城阳“八路”曾到过,但不久就撤退了。更北的南泉和蓝村已经很靠近前线了,那里共军常来袭击国军。共军的进攻,国军的反攻,苦的也只是老百姓,许多人平白死了,房屋破坏了,农作品也遭了殃。前些时“八路”退时连西瓜也撒下了什么,没有人敢吃,田野埋了地雷,老百姓炸死的不知多少。我曾实地考问了许多前线和后方的老百姓,究竟“八路”怎么样?他们不论贫的富的,都说吃不消。他们说,最初还不会对他们有什么不利,而且穷的尚可以得到一份田地和“贫粮”;但日子长久了,抽壮丁、纳公粮都不算,尚稍不留意还要祸从天来,惨被杀害。据说莱阳老百姓从前因不满意游击队的无纪律,就引八路来赶走游击队,谁知“八路”比游击队还要难挨,现在他们都很懊悔,其实战争大家都不需要了,但却偏偏要有战争。
农人收了高粱、小米,又要收黄豆、红薯了。红薯山东人叫做“地瓜”,这便是他们主要的粮食,晒干的红薯片叫做“地瓜干”,可以保存到明年。多少穷苦人家终年是吃“地瓜干”过活,一天我在城阳的一个中等户家里“拉括”(谈天山东人叫做“拉括”)看见他们吃饭,也只有男的家长才吃面粉和“地瓜粉”混合制成黑的馒头,其余的大小男女都得啃“地瓜干”,他们说,所有的粮食“八路”来时都给抬去了,现在不啃“地瓜干”啃什么?
劳山(原文如此)是青岛的风景区,但残破的乡村生活和优美的景色很不调和,靛缸湾的水虽有名,可惜也没有几个人是有闲情逸趣去欣赏的。
地方的区镇乡老爷好的固有,但多数都使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抽税派捐公平不公平不算数,上面派下十万就要浮收到十五万廿万,无缘无故的,高兴就抽粮食要钱,稍有不是还要绑人。从前第八军驻节的时候,曾有人告发了许多贪污作恶的区镇乡老爷和游击队,都给李弥军长惩办了,但是第八军开去后,这些原告都受了辱害,所以现在再也没有谁敢开口说什么话了。
金风玉露,一叶已秋,青岛也早已穿起秋衣来了。我们从表面看起来,青岛确是有她媚人的地方,但如仔细一瞧,却会令人难过和悲痛。(三五年九月廿五日)
感谢 帕夏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