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十月革命前后苏联文学流派

对“锻冶场”代表的指示

——致参加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无产阶级文学问题委员会的代表


  编者按:本文选自《文学宣言》第168-171页。原载《工人杂志》第8期,《锻冶场》双月刊,1925年。


  一、由于承认艺术语言的巨大社会作用,所以“锻冶场”认为,不可能由某一个文学组织来领导文学生活。

  二、对文学的总的领导应由党密切关注地加以保障,党不能也不应当把对文艺力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转托给某一个组织。

  三、语言艺术家的艺术不应当脱离工农群众,但它同时也不能禁锢在统一的文学派别的框框里,因此必须承认并千方百计地鼓励文艺团体、小组、组织等的多样化。

  四、劳动者的文学力量只有根据两条理由能够结成统一战线。这就是:维护自己的职业要求,并为端正苏联作家创作中的思想意识而斗争。按第一条理由,作家,尤其是无产阶级作家,没有权利离开存在于俄国工会运动中的共同组织形式。按照第二条理由(思想体系的斗争),作家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特殊的、帮会式的组织,这种组织常常使工人作家脱离工人阶级,党员作家脱离党。

  五、无产阶级文学的活动场所,离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局面,及其目的和任务,那是不可思议的。文学战线是苏联一般文化战线的一部分。

  六、根据上边情况,“锻冶场”对出身小资产阶级阶层的人和所谓同路人的态度,过去和现在都建立在与无产阶级在经济和文化战线上的一般政策相一致上面,认为合理的办法是,利用并千方百计地吸引各种类型的作家走上苏维埃轨道,就象我们利用并吸收一切专家参加工人阶级的创造一样。

  七、因此,“锻冶场”一方面不为无产阶级作家谋取任何特权,这特权在苏联一般条件下是为时过早的和有害的;然而它过去和将来也反对不恰当地、无缘无故地对所谓文学专家(А.托尔斯泰、爱伦堡)和旧知识分子(皮里尼亚克、尼基京、什克洛夫斯基等)予以特别的重视,由于对无产阶级作家作品介绍不够,结果夸大了他们的意义。

  八、“锻冶场”认为,在苏联文学界确定下列的原则是适时的:居中心地位的是无产阶级作家(作为工人阶级的思想家),周围是同路人、余孽、弃儿等等,等等。(“在管理得很好的家里,——一切都能派用场。”)相反的原则——顺便说一说,这是沃隆斯基同志直到最近所坚持的,即同路人处于中心,而无产阶级作家则在他们的周围和旁边——必须坚决地加以修改。况且,把同路人作家看作是无产阶级作家的老师,这只能是一种对无产阶级文学领域的完全无知。

  九、但是,在给予无产阶级作家,首先是青年作家足够重视的同时,也必须同具在腐蚀性影响的某些蛊惑性的口号进行斗争,诸如“打倒资产阶级作家,自己的无产阶级作家万岁!”“尽管流鼻涕,终究是自己人”,“既然是从车床旁来的,你什么都能做”等等。“锻冶场”过去和现在都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在文学这块园地里,应当由文学作品的质量来证实你可以脱产。对待初学者的地种态度可使倾心于写作的工人青年避免痛苦的失望、失去阶级性和有时是灾难性的结局(酗酒、思想上的马赫诺习气和自杀等等)。

  十、文化的增长是无疑的、迅速的,尽管这样,无产阶级作家的力量现在也还没有压倒任何人。不过,以党的十三大决议精神对他们的应有关心,作家本身进一步的顽强劳动,便有可能在最近几年愈来愈少地受资产阶级专家的影响的支配,愈来愈坚决、愈来愈牢固地把青年同路人从平民知识分子那里吸引到工人思想体系的范围里来,这些青年同路人目前正处于一些有名望而无本领的领导人的腐蚀性影响之下,这些领导人促进了他们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发展。

  十一、对无产阶级作家不仅应当保证他们的成功作品有正常的销路,也应当保证他们有过得去的劳动本身的条件(住房问题、休息和医疗等)。

  十二、在结尾还要谈一谈无产阶级作家不得不在其中工作和斗争的一般文学条件,必须指出下面最重要的几点:一、缺乏健康的有修养的和在思想上始终不渝的批评;二、编辑和出版机构领导中的保守主义和无知;三、出版部门被旧的,嗜好成癖的专家们所把持,他们没有现代市场知识,而且完全不顾及新读者的要求,以致造成广大读者与无产阶级作家之间脱节。

  “锻冶场”社全体会议全权委托的委员会成员:革拉特珂夫、巴赫梅季耶夫、雅库鲍夫斯基和利亚什科。

李辉凡 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