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解放日报》,1942年6月28、29日。
[②] 黎辛《<野百合花>
·延安整风·<再批判>》,《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4期。
[③]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第481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4月版。
[⑤] 据薄平回忆,“王实味并没有在鲁艺担任过教师”,见李青、曹地《薄平与王实味》,《金岛》,1989年第6期。
[⑥] 参见倪墨炎《王实味到延安前的文学活动》,《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4期。
[⑦]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第395页收列王实味之本名、笔名。杰成印书局(北平),1933年9月版。
[⑨] 王实味《野百合花》,《解放日报》,1942年3月13、23日。
[⑩] 诸如:萧军《纪念鲁迅:要用真正的业迹!》(1941.10.);丁玲《我们需要杂文》(1941.10.),在《医院中时》(1941.11.);马加《间隔》(1941.12.);雷加《沙湄》(1942.1.);华君武、张谔、蔡若虹《讽刺画展的“作者自白”》(1942.2.);丁玲《三八节有感》(1942.3.);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1942.3.);罗烽《还是杂文时代》(1942.3.);萧军《论“终身大事”》(1942.3.);草明《希特勒的自画像》(1942.3.);萧军《论同志之“爱”与“耐”》(1942.4.)、《续论“终身大事”》(1942.5.)、《杂文还废不得说》(1942.5.)。
[11] 王实味《政治家·艺术家》,《谷雨》第1卷第4期(1942年3月)。
[12] 林昭《关于对中国小资产阶级作家的估计》,《解放日报》,1942年1月27日。
[13] 参见王凡西《谈王实味与“王实味问题”》,《九十年代月刊》(香港),1985年第5期。
[14] 刊于《中国文化》,第2卷第6期(1941年5月)。
[15] 陈伯达《关于王实味》,《解放日报》,1942年6月15日。
[17] 见刘增杰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册第352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
[20] 李言《对中央研究院整风运动的几点体会》,见《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第18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
[22] 王首道《回忆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对干部的培养和关怀》,《南方日报》,1978年12月17日。
[23] 《毛泽东号召整顿三风要利用报纸》,《解放日报》,1942年4月2日。
[24] 见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25] 毛泽东《关于整顿三风》,《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2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26] 转引自黄昌勇《生命的光华与暗影——王实味传》,《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1期。
[27] 李言在中央研究院1942年6月1日座谈会上的讲话。转引自同注[25]。
[28] 范文澜《在中央研究院六月十一日座谈会上的发言》,《解放日报》,1942年6月29日。
[29] 戴晴《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第76-77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
[30] 同③(原文如此——录入者注),第491-492页。
[32] 张毓茂《我知道的萧军先生》,《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2期。
[33] 参见艾青《现实不容许歪曲》,《解放日报》,1942年6月24日。
[34] 参见丁玲《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解放日报》,1942年6月16日。
[36] 转引自宋金寿《为王实味平反的前前后后》,《中共党史资料》,第50辑第136-137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7月版。
[38] 赵超构《延安一月》,第147页。上海书店,1992年11月版。
[39] 参见徐一青《王实味撤离延安及被秘密处死的经过》,《传记文学》,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