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葛兰西 -> 马克思主义问题(译自《狱中札记》)
知识分子
我看有必要编一个“供参考的”学者人名录,把书中大量引证其观点的人物或对其观点有争议的人物都收录进去,每个人名条目之下都加评注,说明他们的观点在学术上的意义和作用(对于拥护实践哲学的学者也应照此办理,他们的观点肯定不会作为独创的意义重大的观点被援引)。事实上,这本书对伟大知识分子的介绍往往只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对于敌对方面的知识分子,只介绍重要人物,对那些寻章摘句、述而不作的第二流人物一概从略,这样岂不更好?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是,似乎作者专捡最软弱的对手和最易攻破的论点(或者选择最软弱论敌的最不堪一击的观点)开刀,以便轻而易举地取得字面上的胜利——这根本谈不上是真正的胜利;从而造成一种错觉:把思想战线看作与政治军事战线完全一样,不只是在形式上和比喻上有某种相似之处。把突破口选择在抵抗最薄弱的地方,以便在肃清力量较弱的次要之敌以后,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最强大之敌,这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上,不失为一种正确的策略。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持久和普遍的意义,战略目的可以十分明确地达到,对每个人普遍产生影响。可是在思想战线上,击败次要之敌和摇旗呐喊的小喽罗,实在没有多大意思,倒是应该同最出名的劲敌进行拼搏。否则,我们便把报纸同著作等量齐观,把琐碎的笔墨官司跟严肃的科学研究混为一谈了。次要人物应由报刊讨论的资料汇编去收集。
任何一门新的科学,只有当它能证明自己有力量同反对学派中的第一流论敌进行较量,能够设法解决对方所提出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或者能够证明这些问题是绝对不能成立的,它才能证明自己的功效和生命力。
某个历史时代和一定社会形态的特征固然是通过知识分子的平均状况,并从而通过一般人的状况而表现出来的,但必须把流行的群众的思想意识同科学著作及伟大的哲学综合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前者真正的基石。而需要克服的正是后者,或者从反面论证它们是没有根据的,或者从正面提出意义更为重大的哲学综合与之相抗衡。读了《读本》以后,不禁令人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某君因月光皎洁不能入睡,于是拼命捕杀萤火虫,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使月光减弱甚或消失。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