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1915)
初版序言
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在民主主义条件下国民教育必须使生产劳动同智力发展相结合的观点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观点产生于大工业开始大规模利用和剥削儿童劳动的时期。最先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是十七世纪的英国作家约翰·贝勒斯[1]。
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这种主张不仅在英国有人拥护,而且在欧洲大陆也有人支持。卢梭就积极赞成这一主张,而他对这一问题的见解在法国、瑞士和德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法国,国民公会力图通过立法方式来实现这一主张;在瑞士,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裴斯泰洛齐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全部财产来说明应该怎样在国民教育工作中实际进行生产劳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工人民主主义者在十九世纪50年代以及晚后一些时期又提出了这一主张,发展并科学地论述了这一主张。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指出,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就需要具有高度水平和全面劳动技能并且受过综合技术教育的工人。
但是,十八世纪末叶一些活动家所宣扬的关于脑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张以及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种种试验,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十九世纪的前七十五年,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需要工人从事没有什么技巧的简单劳动,而这种劳动既不要求工人具有首倡精神和机敏性,也不要求工人灵活敏捷和掌握知识,所以一些民主主义者关于使国民能受到全面教育(以广泛的脑力发展与准备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相结合为基础)要求的呼声就没有引起任何反响。诚然,国民学校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这些学校是读书学校,只教学生读、写、算,不教学生从事任何体力劳动。而且这种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俯首贴耳、驯服恭顺的工人。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技术的巨大进步,从而有力地把现代工艺学的新趋向——机器劳动提到了首要的地位。机器劳动需要全面发展的、有技术能力的工人,这种工人能很快地适应经常变化和改进的机器与生产过程。当然,这种新趋向首先是在两个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即美国和德国表现出来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培养有全面劳动技能的工人,为此而开办各种专业学校和夜校等等。随着对真有劳动技能的工人的需要的增长,他们打算把技术教育变为普及教育,开始使技术教育同初等教育联系起来;为此对国民学校进行了改革。在美国,以及最近又在德国,一般的读书学校正被所谓的劳动学校(Arb-eitsschule)所代替。但是,劳动学校不能建立在贯彻读书学校的那些原则的基础上。劳动学校要求教科书能培养独立精神,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那种学生的个性受压抑,劳动纪律流于表面的情况,是很难适应劳动学校所提出的任务的。新的方法要求完全不同的教学人员。惯于墨守陈规而且处处唯命是从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合这种学校的要求了。劳动学校要求教学人员以生气勃勃的姿态去对待工作,要求教学人员有个性。旧的考查形式已经无能为力了。需要学生互相之间的考查,群众的考查。新的学校不仅需要群众的考查,而且要与群众保持最广泛的合作。劳动学校是以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为前提的,而如果它不吸引代表工人群众的工人组织来参于其事,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把一般的读书学校改革为劳动学校,但是如果不改组国民教育工作的全部组织,这种改革也就不可能实现。
写于1917年
[1] 约翰·贝勒斯(1654-1725)英国经济学家曾起草一个由富人资助的组织劳动公社(友谊性)的方案,著有《关于建立劳动学院的建议》一书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