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论综合技术教育》报告提纲
(1929年5月在国家学术委员会[1]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提纲)
1.我国至今还是一个最落后的工业国家。现在我国已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世代相传的落后的劳动方法正趋于死亡,而被以最新的科学成就为基础的大的现代工业所替代。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工作正在进行。
2.尽管我国很落后,但是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的现代工业却是很稳固的。这种工业的特点,如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的,就是生产过程不断变化,生产的技术基础不断变化,也就是生产的永恒改组。这就要求现代工人能够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的生产条件,掌握新的生产方法。在我们国家里,由于要尽可能快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生产基础,由于在改造工作中居民的合作化起着重大的作用,由于没有群众的参加就不可能进行整个国家的经济改革(列宁经常指出这一点),所以群众的综合技术眼界就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3.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工作激发了群众(其中包括儿童)对技术的兴趣,这就给进行综合技术教育、发挥这种兴趣并为它打下科学基础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4.我国各级机关,从幼儿园开始,都不应扼杀这种兴趣,而应通过对有关事实的概括,通过对这些事实的科学思考,通过出版有关读物,通过参观和观察,通过对劳动过程的研究等等来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兴趣。应该用现代技术的理想来吸引儿童。
5.为了实际地了解现代技术,应该利用每个电力站、铁路工厂,利用每一台拖拉机、缝纫机,利用每一个小型工厂、重工业工厂和轻工业工厂。
6.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如果认为它的内容只是局限于获得一定的技巧……或者如某些人所认为的:只是会从事许多种手工业,或者只是研究现代的、而且最高的技术形式,那就错了……综合技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础是在各种技术形式中、根据技术的发展及其全部中介来研究技术。这里还包括对马克思称之为“自然的工艺学”的具体的自然界的研究,对材料工艺学的研究,以及对生产工具及其构造的研究,对力学的研究。这里还包括对经济地理的研究,开采加工方式对社会劳动形式的影响以及社会劳动形式对整个社会制度的影响。[2]
7.综合技术教育不是一门什么特殊的学科,它应该贯穿到各门课程里去,体现在物理、化学、自然课和社会概论的选材上。这些课程互相之间应有联系,特别是这些课程要跟劳动教育联系起来。只有这种联系才能使劳动教学具有综合技术的性质。
8.不言而喻,根据综合技术教育的精神制订的教学大纲跟其他的教学大纲比较起来,就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观察,并且通过试验,通过实践,特别是通过劳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使它深化;就要求学生能够确定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且从中得出结论。
9.在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学校里,劳动的学习一方面应该授予学生一般的劳动技巧(例如:能够给自己的劳动提出一定的目的,给自己的工作订出计划,能够计算,会制图,合理地安排互相之间的工作,能够集体地工作,能节约材料,爱惜工具,在工作中能做到该年龄时期所能做到的一定的细致程度,等等);另方面,能从技术、劳动组织及劳动过程的社会意义来理解劳动过程(当然,仍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
10.授予劳动技巧有助于学校公益工作的深入开展,而这种公益工作对培养集体劳动的技巧以及培养儿童用集体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劳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1.绘画班和制图班、实验室、小型工厂和实验园地等是学校必需的设备。不过学校应该尽量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儿童。
12.不言而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学校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面貌。在第一级学校里,劳动教育必然具有共同的性质。但是在七年制学校里,作为起点的已经是某种生产部门了(例如我们在少年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和工厂七年制学校所见到的情况一样)。但是在七年制学校里还没有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生产的基本原理,帮助他们了解该生产部门同其他生产部门在技术和经济上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二级学校第二阶段时,就可授予学生一定的专业了,不过授予这种专业所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传授某一职业所必需的技能而同时扩大学生的综合技术眼界。
13.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学校跟职业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学校里,重点是理解劳动过程,发展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发展理解一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而在职业学校里,重点是使学生获得一些劳动技巧。
14.但是,现代大工业的性质所要求的是这样一种专家,这种专家能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的生产条件,所以即使是在职业学校(至少是在一些包括大生产的部门)里,目前也逐渐开始为传授技巧奠定综合技术的基础了。
15.但是,安排妥贴的综合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工作人员,而这种工作人员是资本家所不需要的。正因为如此,所以综合技术教育在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6.大工业的基础薄弱影响了我们苏维埃国家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学校的发展。但是,这一困难将逐渐消失,苏维埃学校将越来越具有综合技术的面貌。
[1] 国家学术委员会是1919~193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教学法科学领导中心,下设科教部、科技部、政治科学部等。国家学术委员会主席系米·尼·波克罗夫斯基,科教部主任系娜·康·克鲁普斯卡雅。
[2]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3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