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刘少奇 -> 《批判资料 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合集,1967年)

048) 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

(1942年10月10日)



  几点申明:

  一、今天讲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所讲的战略,不是军事战略,而是政治战略。至于策略两个字因为中国民族习惯,往往以为是不好的,所以,改称战术也可以。今天也可以说是讲一讲中国革命的战略与战术问题。

  二、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下面的几本书作参考:第一,《列宁主义概论》,其中论战略与策略的一部分,或凯丰编辑的《什么是列宁主义》的第七分册。第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三,《新民主主义论》。第四,《<共产党人>的发刊词》。此外,再找些我党历来的文件来研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材料了。

  三、以下所讲的都是我个人的意见,还没有得到中央认可的,如有什么错误的话,将来可以改正,也由我个人负责。

绪论


  一、战略策略的一般意义

  无产阶级的战略与策略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有什么意义,占着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与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构成部分。如果自以为是马列主义者,却不懂战略与策略,就好象是跛了一只脚的马,不能称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自己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认识世界,主要的恰在改造世界。”进行革命斗争,即是改造世界的斗争。但是如果不认识世界,或者认识错误,也就不能改造世界。

  马列主义的第一部分,就是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是一般的认识世界的科学,其次科学的社会主义,是认识资本主义特殊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死灭的客观行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规律,并大体指出向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与目标,提出一股的纲领。第三部分,战略与策略,是在各个不同国家内及国际范围内达到社会主义革命具体步骤、道路和采用如何的斗争方法、方式。如果自以为是马列主义者,却不懂战略与策略,就是半桶水的马列主义者,而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的战略与策略。

  战略与策略对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纲领有什么关系呢?战略与策略是从属于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纲领的,因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即工人运动,是由两方面构成的(这就是工人运动的有机构成)。一方面是工人运动客观的自发的方面,就是离开无产阶级的觉悟和意志而自然发生的行程。这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底理论与纲领去研究的领域。战略不包括这种行程,只能估计到它并以它为出发点,因为战略不能停止也不能改变这种行程。工人运动的另一方面,即工人运动主观的自觉的方面,就是工人运动的自发行程在工人头脑中的反映,是无产阶级朝着一定目标的自觉的和有计划的运动。它完全要受战略与策略一定的影响,战略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客观行程,虽不能有所改变,但对于革命运动的主观自觉方面,则有其广泛的多样的活动领域。战略本身的完全或缺陷,能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加速和缓延,可以把革命运动引上最速捷的道路和导入比较困难和痛苦的道路。所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加速或延缓,运动的促成或阻挠,这就是政治战略和策略的领域与其运用的范围。

  战略虽然不研究运动的客观行程,但战略必须以这种行程为出发点,必须认识与正确考虑这种客观行动。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纲领正是研究这种客观行程的。因此战略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纲领的结果。如我们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行程,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结论。战略就以这种理论的结论出发作为基础。

  纲领可以有两部分,即最高部分的纲领与最低部分的纲领。如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最低纲领是党的六次全国大会通过的十大纲领或今天的统一战线纲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但是这种说法常常引起我们机械的认识,常常把纲领的两个部分截然分开;其实我以为这是一个纲领的两部分,是相互衔接的。由于纲领有两部分,战略亦有不同,有为实现最高纲领的战略,也有为实现最低纲领的战略,因此中国革命的战略,同样分作两个部分。

  如果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纲领有了错误,则战略也会发生错误,如果战略有错误,策略也就会随之错误。战略与策略错了,政策必然错误,因为政策就是实现战略与策略的。

  对于各个国家的情况的分析、理解(即国情的理解),是战略的根据,所以研究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国情”。

  二、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战略的根据

  中国革命的战略除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理论原则外,还要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而建设起来,现在,就来加以说明;

  甲、中国的社会性质与中国无产阶级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

  A.中国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有悠久历史并富革命传统的多民族的大国。第一,中国的地理条件与苏联接壤,与日本邻近,与英美远隔重洋,周围是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内部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是一个大国。第二,中国的人口条件,人口众多,有四万万五千万人,主要的汉族外有蒙、回、藏、苗、夷等民族;是一个有广大人口的多民族的大国。第三,中国的历史条件,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会经有很多的发明及创造。第四,中国的革命传统,历史上有几百次的农民暴动与反对外族压迫的战争,历史上具有革命的传统。

  B.中国现代的社会性质,所谓“国情”,也即中国革命的根据。第一,三千年来中国是封建社会,其间有多次的农民暴动,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同时二、三千年的封建制度,也是中国和:会进步迟缓停滞的根源。第二,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来,中国又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引起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引起中国资本主义及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历史上从来所没有的阶级。并且造成中国无产阶级在年龄资格上,在社会力量与社会基础上,都较之中国资产阶级更老些,更强大些。这种情形在西欧是没有的。第四,外国帝国主义在历次打败中国之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统治着中国,并造成买办阶级,又与中国的封建残余势力结合,于是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封建残余成为统治中国的反动联盟,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与殖民地。第五,封建的剥削形式,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与帝国主义及封建残余有很多的连系。第六,各个帝国主义与各派军阀官僚对中国的统治与矛盾,和中国的土地广大,造成中国长期不统一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第七,帝国主义与封建残余的双重压迫,使中国人民特殊贫困与不自由。综合以上各点,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残余与人民的矛盾是基本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不仅是在西安事变时,七七事变时如此,即大革命以前以后也是如此,可以说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矛盾即逐渐成为主要矛盾。这决定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决定中国革命的性质。这是中国革命的根本矛盾,革命就是要解决这两个矛盾,所以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

  C.中国社会中的无产阶级;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重压迫,是最受压迫的阶级。一部分虽直接受中国资产阶级剥削,但主要的也还是受帝国主义与封建残余势力的压迫。中国人民大众需要去掉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压迫,而无产阶级更为需要,托派以为反帝反封建并不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并非无产阶级所需要,纯是抹杀事实的斓首。第二,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残余的压迫,是中国人民大众的责任,也更加是无产阶级的责任,可以说,责无旁贷。而这个责任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或者不只是资产阶级的。第三,中国无产阶级是最进步的阶级,它比任何阶级在斗争中都更坚决、彻底。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及其革命的动摇妥协性,这个革命的领导责任要由无产阶级来担负。第四,由于帝国主义与封建残余是与中华民族及人民大众矛盾,所以中国革命的动力就不只有无产阶级,而且有农民小资产阶级,及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中国资产阶级。又由于无产阶级的人数较少,年龄较短,革命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不能胜利,所以必须在各种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奋斗。托派反对这种联合可能革命的力量的观点,即在我们队伍中,亦有少数同志有了几个枪杆子,就以为不得了,可以“取得天下”,于是“单枪匹马”的来进行革命,把一切人都搞翻了,这怎么能成呢?这是不对的。以上的四个特点,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责任。

  乙、中国革命的目标、动力、性质与纲领:

  A.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但它是从现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开始前进,所以这是一件事情的两头。一个是远大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是现实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这两件事怎样把他连系起来呢?这就要靠我们的努力。不是三百五百少数的共产党员走到共产主义去,而是要带领着四万万五千万人一同走到社会主义去。但我们有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同志,往往眼睛向天,只见前途忘记现实,结果成为空谈。另外有些工农出身的同志,又往往只看到自己鼻子下的事情,看不到远大的前途,结果丧失应有革命精神,这都是不对的。要了解中国的革命是非常艰苦的长期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将来的目标,而离开现实,所以,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步骤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即达到社会主义的准备步骤,其次是直接进到社会主义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各有不同的战略。

  B.在第一个阶段中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半封建势力的压迫,就是推翻外国的资产阶级与中国地主阶级对于中国人民的压迫;但反帝与反封建两个任务,要以反帝为主。换句话说,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独立自由的民主共和国。当日本侵略中国以后,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与公开投降及准备投降的汉奸。中国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也成为革命的敌人;现在已有汪精卫的一部分人,成为公开的敌人。

  C.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之力量特别强大。我们革命的敌人有帝国主义,还不只一个帝国主义,有封建势力,在一定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大部或一部成为革命的敌人,所以中国革命敌人的力量,是世界各国民主革命敌人中最强大的,现在有不少人担心将来转变到共产主义的困难,我以为大可不必、还是老老实实研究如何完成民主革命的好。因为,我以为中国革命第一阶段是最困难的,已经革了几十年,今后也还不知道要再来多少年才能成功?今天的形势虽大为改善,但民主革命仍是长期性。如果第一阶段能够彻底完成,第二阶段也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民主革命敌人力量如此强大,因此决定着和决定了:第一,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残酷性。这是长期的革命斗争,没有任何便宜可捡,因为在短的时期里不能把中国革命力量锻炼成熟与具有最大的顽强性。第二,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而和平的合法的斗争形式的可能很少。第三,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不平衡,使革命的发展不平衡,也就决定了根据地的重要性,农民游击战争的重要性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及与城市工作、秘密工作、组织政权工作、群众工作等等各种组织形式斗争形式相结合的重要性。

  D。中国革命的动力:根据现阶段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对象、中国革命任务的分析与规定,中国革命的动力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中国社会的各阶级。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封建残余的代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剥削农民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利益的阶级。

  因此,作为阶级来说,地主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动力。

  但是地主阶级中,最反动的是大地主阶层。至于中小地主、特别是破产与半破产的小地主,则有比较不同的情形。当革命还是反对帝国主义与大地主时,他们往往是能够保守中立或暂时的参加斗争的。尤其是以这个阶层出身而受过科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很多都能够这样做。

  在抗日战争中,一部分大地主跟着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投降派)已经投降日寇变为汉奸了,另一部分大地主跟着另一部分大资产阶级(顽固派),虽然还留在抗战营垒内,亦已非常的动摇。但是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开明士绅即带有若干资本主义色彩的地主们,尚有抗日的积极性,而值得团结他们一道抗日。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有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

  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的外国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他们和农村中的半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大资产阶级历来不是中国革命的动力,而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但因为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分属于各个帝国主义的,在各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地对立着的时候,在革命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之下的买办阶级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一定时间内参加当前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但一到他们的主子起来反对中国革命时,他们也就立即反对革命了。

  在抗日战争中,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投降派),已经投降或准备投降了。欧美派大资产阶级(顽固派),虽然尚留在抗日营垒内,亦是非常动摇的,他们就是一面抗日与一面反共的两面派人物。我们对于大资产阶级投降派的政策是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坚决的打倒他们。而对于大资产阶级的顽固派,则是革命的两面政策,即一方面是联合他们,因为他们还在抗日,还应该利用他们一点残余的抗日积极性,又一方面是同他们作坚决斗争,因为他们执行破坏团结的反共反人民的高压政策,没有斗争就会危害抗战与团结。

  民族资产阶级是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残余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与封建残余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也曾经表现过这种反帝国主义与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

  但又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与封建残余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情形,特别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明显。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与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动力,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

  但是在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主要都是中等资产阶级,他们虽然在一九二七年以及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前跟随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对过革命,但是这个阶层基本上还没有掌握过政权,而受当政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策所限制。在抗日时期内,这个阶层不但与大资产阶级投降派有区别,而且与大资产阶级顽固派也有区别,至今仍是我们较好的同盟者,因此对于这个阶层采取郑重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

  其中有知识分子、有城市贫民、有职员、有手工业者与自由职业者、有小商人。

  所有这些小资产阶级,同农民阶级,都受帝国主义、封建残余与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没落的境地。

  因此,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小资产阶级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

  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各种类型的没有把农民包括在内的小资产阶级。

  第一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数十年来,中国已造成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与青年学生群,在这一群人中间,除去一部分接近帝国主义与大资产阶级并为他们服务而反对民众的知识分手外,一般是受帝国主义、封建残余与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使他们遭受着失业、失学的威胁的。因此,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他们或多或少的有了现代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能够起着先锋的与桥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一九…九年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尤其是广大的比较贫苦的知识分子与半知识分子,能够和工农一道,参加和拥护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与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中。革命力量的组织与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但是知识分子在其未与民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民众利益服务并使其生活群众化之时,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因此,中国广大革命知识分子虽有先锋的与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参加革命到最后胜利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时,就往往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竟会变成革命的敌人,陈独秀、张国焘就是这少数知识分子的代表。知识分子往往有一种主观的个人主义的自大性,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群众斗争中才能洗刷干净。第二是城市贫民这个阶层中,包括破产了的手工业者、小贩、离乡别土到城市寻找职业而不得的农民,以及大群依靠不定劳动维持生活的苦力,他们是一个很大的群众,他们的地位大体上和贫农的地位相当,是一种半无产阶级。他们的地位推动它们起来拥护革命,并使他们容易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所以他们是很好的革命力量,和贫农一样,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第三是职员工商业机关中的职员,国家机关与文化机关中的广大月薪生活者,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是依靠出卖精神劳动或技术而生活的人,是不剥削他人的。他们受失业威胁又非常之大,因此,也是重要的革命力量,这一类人是一个相当广大的群众。经济建设、国家建设与文化建设,是不能离开他们的。

  第四是手工业者与自由职业者

  手工业者是独立生产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众,是现时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担负者。他们不但遭受外国商品竞争的打击,而且无力摆脱商业高利贷资本的罗网,所以他们能够站在革命的方面,他们也是重要的革命力量之一。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是雇用少数工人的,另一部分则是不雇工人的。这后一部分人,是更加可靠的同盟者。

  自由职业者例如医生等人虽是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常常受资产阶级的影响,但他们是与手工业者属于同一范畴的,也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门,也是受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压迫的,所以也可以成为革命的力量。

  第五是小商人

  他们一般是受帝国主义与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且是一个很大的群众,这一阶层的下层份子,是不剥削别人劳动,而遭受高利贷剥削的,所以他们在革命中是一支有用的力量。只有那些剥削他人劳动而又同帝国主义买办阶级或封建残余有联系的上层分子,才是对革命表现动摇态度的人们。

  农民阶级

  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占百分之八十,是现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担负者。

  农民一般都是小资产阶级,但他们的内部是在激烈分化的过程中。

  第一是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五左右(连地主一起共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十左右),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中国的富农大多带有半封建性,并与城市资产阶级联系着。但革命政府不应把富农看成与地主五分别的阶层,不应过早采取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因为富农的生产在一定时期中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是中农,在中国农村人口中约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中农一般不剥削别人,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但在年成丰收时能有些许盈余,有时也利用一点雇佣劳动或放一点小债),而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剥削;除一部分富裕中农外,多是土地不足并没有政治权利的。中农不但能够坚决参加反帝革命与土地革命,并且是能够参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中农是很好的革命动力之一,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眭负的因素,尤其在土地革命之后,中农成了农村中的大多数的时候是如此。

  第三是贫农,中国的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贫农是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中农和贫农都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而无产阶级也只有同中农、贫农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到胜利,否则是不可能的。农民这个名称与包括的内容,主要的也正是指的中农和贫农。

  无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中,现代产业工人约占二百五十万至三百万,城市手工业雇佣劳动者约占(一)千二百万,此外还有广大的农村无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有他的许多特出的优点,使他在中国革命中能够成为领导的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有那些特出的优点呢?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重压迫(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封建势力),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与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特别坚决和特别彻底,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中国又没有西欧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但须注意:中国民族改良主义有时容易在一部分工人中发生影响),所以除极少数的工贼之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最有觉悟性的阶级。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由于刚从农业破产出身的成份占大多数),便利于他们同农民结成亲密的革命联盟。

  因此,虽然中国无产阶级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例如人数较少(同农民比较)、年龄较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比较)、文化水准较低(同资产阶级比较);然而他们终究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参加与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远之如辛亥革命,因为当时还没有无产阶级的自觉的参加,因为那时还没有共产党,所以流产了。近之如一九二五年——二七年的大革命,因为这时有了无产阶级的自觉的参加,因为这时已经有了共产党,所以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又因为资产阶级后来背叛了他们同无产阶级的联盟,背叛了共同的革命纲领,同时也由于那时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没有丰富的革命经验,结果又遭到了失败。抗战以来,因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所以团结了全民族,发动了与坚持了伟大的抗战。

  中国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完全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与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与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中国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地位,造成了中国农村中与城市中广大的失业人群。在这个人群中,有许多人被迫到没有任何谋生的正当途径,不得不找寻所谓不名誉的或不正当的职业过活,这就是乞丐、盗贼、流氓、娼妓与许多迷信职业家的来源。这个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颇有革命性。但是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就又成为流寇主义与无政府思想的来源。因此,应该善于引导他们,注意组织他们的革命性,而防止他们那种不正当的破坏性。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对于中国革命动力的分析。

  E.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纲领。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所以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已经不是旧式的通常的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客观上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的解放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极伟大的后备军。在十月革命以后,无产阶级有了世界的革命战略,到现在世界革命又已走到新时期,这实在是一件人事。因为无产阶级有了统一的世界战略,所以各个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必须服从于统一的世界无产阶级的战略,而有时又有世界无产阶级战略与各国无产阶级战略相矛盾的现象产生。

  中国革命的纲领,根据以上分析,在民主革命阶段中,我个人以为应有下列几项:(一)推翻帝国主义与半封建势力的压迫,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对于帝国主义、汉奸及反动派的专政),不是资产阶级一党专政,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也不是工农联合专政。(二)没收帝国主义,汉奸及反动派的大资本大企业收归国有,扶助私人的中小企业。(三)把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不废除富农经济。(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与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分子的革命联盟。今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五)联合苏联与全世界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六)中国境内一切民族平等。(七)实现人民民主权利,民主改革,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宪政。(八)改善工农劳动人民生活和妇女地位。这是中国革命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至于最高纲领则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F.这里特别讲一个问题:关于中国国民党与三民主义。这个问题在许多党员、干部的思想里是糊涂的观念。国民党究竟是什么?看起来似乎是个笑话,我们同国民党打了许多年,五六年来又联合共同抗日,如今倒反转来问什么是国民党?我想国民党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阶级联盟。而以政党的形式出现。国民党不是一个阶级的政党,而是几个阶级的联盟,不过以资产阶级为主导。过去如此,至于将来是不是仍是这样呢?这还要看今后的变化;但在过去无论国民党是在革命或反革命时,国民党都是个阶级联盟。当国民党革命时,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在其中的力量和作用加强,当国民党反革命时,官僚、买办、地主的力量和作用加强。

  有的同志把国民党认为即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政党,因此用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对待国民党,这是不对的。其实,资产阶级并不等于国民党,在国民党中有广大的中间成份与进步成份。因此反对资产阶级,特别是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反对国民党。如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国民党并不一定要叛变革命;我们尤其不能拿对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态度去对待整个国民党。然而我们同志常常不区别这一些。

  另外有的同志以为国民党不过是一个空架子,我们何必还要郑重其事的去帮助与充实它呢?这只是一方面,国民党的确缺乏统一的严密的组织,但另一方面,国民党又有很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党有它这样大的权力,它掌握有广大的政权,拥有几百万武装,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上具有合法的地位。这些都是实际的东西,怎能说国民党是空架子呢?

  因此,三民主义国民党是一面具有大作用的旗帜,孙中山、蒋介石两位国民党的领袖,也同样是旗帜。这面旗帜如被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大资产阶级拿到手里,就是反革命的旗帜,如被革命者拿到手里,就是革命的旗帜,因此,这面旗帜拿到什么人的手里,对于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关系。日寇希望拿到它作灭亡中国的工具,汪精卫也希望拿到它作为达到出卖乖臣国的旗帜,蒋介石也抓的很紧,自称是国民党三民主义的正统。国民党左派之所以难于组成,这就是很大的原因,因为国民党右派压迫左派,比压迫共产党还要厉害一些。右派无论如何不让左派取得国民党三民主义的正统。

  三民主义、国民党这个旗子,革命者是否在今天也需要呢?我以为中国革命能在国民党三民主义这面旗帜下进行,至少是民主革命这一段,要比用其他的旗子顺利得多。国民党可以成为统一战线,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通俗的、合法的组织形式,最好的现成的形式。反对这种现成的组织形式,另外来个组织形式,结果会使革命增加许多困难。

  顽固派把自己是三民主义正统的旗子,拿得很稳;实际上他不是真正实行三民主义,抛掉三民主义革命的内容,夸大和利用其反动的内容。但他们对于三民主义国民党的形式,这面旗子,是特别强调的。我们恰恰相反,是真正的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但是因为我们对于国民党的那一套形式并不讲究,所以很多人误解我们而不认识我们是真正实行三民主义的。我们应当用各种方法证明给全国人士看,真正实行三民主义的是我们,而不是顽固派,我们不只实际执行三民主义,在形式上也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我们也要注重形式。

  我们宣称在民主革命阶段,诚心诚意实行三民主义,有个别同志却以为是假的,而不诚心,这是不对的。三民主义作为政纲来说,基本上与我们的最低纲领相同,真正实现三民主义即实现我们的最低纲领,但如果说是实行三民主义,人家都不怕,说是实现中共的最低纲领,人家都要有些害怕。其实这两者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说是实行三民主义,而硬要另搞一套呢?这一方面是幼稚,不懂得策略,也同样是不懂得战略。

  假如将来顽固派真正走到反革命的道路,但另外有很多国民党员却依然革命,我们就要努力争取三民主义这个旗子拿在革命者的手里,使全国人民很容易了解真正继承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传统精神的是我们,而不是顽固派,国民党的正统在革命者这方面,而不在顽固派,这对于中国革命的进行,是有很大的便利。

  总起来说,我们认识中国的国情,不是一下子就清楚了的,而是在二十一年来革命实践里逐渐深刻认识的。我们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掌握,也是逐步的。今天我们已经比较深刻的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性质,可以订出革命的总路线——正确的决定党的战略与策略了。

中国党的战略


  一、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根据当时革命的阶段,规定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打击方向,规定革命力量(主要与次要的后备军)的相当布置计划,及在这一阶段的整个过程中为实现这个计划而斗争。

  二、中国革命的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一百多年来,还是一个革命阶段,即民主革命阶段,这一阶段直到今天还没有完。不过,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世界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有了几个重大的变动,并且曾经引起战略上部分的变更,还不是基本的变更,一般说中间经过这样的几个大变化:

  甲、辛亥革命在中国推翻了满清专制制度继之而起的是军阀官僚的统治。

  乙、第一次世界大战及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世界革命时代已经开始,中国的五四运动把中国革命提到新民主主义性质。

  内、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资产阶级叛变、中国革命由共产党来单独领导,资产阶级由革命动力变成了暂时的革命对象。

  丁、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打人中国本部,资产阶级参加抗战,国民党起而抗战,与共产党合作。资产阶级又由反革命转为一定程度上的革命,成为一定时期的革命的动力。

  以上四个变化,都可以影响中国革命战略的部分变动,但基本土仍无变动。这种战略的部分变动,主要的是由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及国际革命的影响而来的。我们规定战略时就应估计到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及国际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我们的战略中就应包括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及国际革命的影响在内。

  三、中国党的战略

  中国无产阶级成为自觉的阶级之后,才开始有自己的战略,中国无产阶级之自觉,起自五四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以后。我认为中国无产阶级的战略应该如下:

  甲,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

  乙、目标:推翻外国帝国主义与半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在一定历史时期加入反动联盟的资产阶级份子,完全肃清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建立独立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丙、主要的与可靠的后备军:农民(贫农、中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是民族资产阶级(那些暂时参加革命斗争的小地主、富农份子虽然也是暂时的同盟者,但地主富农作为阶级来说不是同盟军),可能的同盟军是邻国的革命运动,苏联的胜利,是可靠的同盟军。

  丁、基本打击的方向:是公开的与暗藏的投降派、坚决的反动派、主要是大资产阶级顽固派,因为他们想抓得农民、小资产阶级与中等阶级,并想利用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的办法,来取消革命。

  戊、力量的布置计划:是工人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与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份子的革命联盟。

  己、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长期的农民的游击战争(斗争方式本属于策略范畴,但在中国把武装斗争提到战略地位上来,是因为武装斗争在中国不只是在革命时期的主要形式,并且要用武装斗争来争取后备军,所以它有特殊意义)。

  庚、革命的不平衡发展与革命的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与反革命的根据地及同盟者地区之不同的组织形式与斗争形式,并使这些形式与武装斗争相配合)。这也有战略的大意义。

  辛、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并由此而产生革命战争的长期防御性(中国革命者武装起来,常常不是要求即刻进攻,彻底消灭敌人,而是防御敌人)。革命与反革命在实力上和政治上的长期比赛,证明(尤其是要长期证明)给群众看,主要的是用这种方法来征集后备军。这与西欧一般国家先大体完成征集后备军的工作之后再进行决胜的武装斗争是不同的。中国是先进行武装斗争再征集后备军。在武装斗争中来征集后备军、来完成征集后备军的工作。因为在中国不能在非武装斗争中来大体完成征集后备军的工作。

  壬、以上这个战略不到社会主义阶段,基本上是不变的,过去二十年来,纵然有部分的变动,在基本上并未改变。

  四,中国党的战略检讨

  甲、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三个时期:第一,自党成立(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以前,为第一时期。第二,自一九二七年八一起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以前,为第二时期。第三,西安事变到现在,为第三时期。整个战略在这三个时期中基本上未变,但在各国时期的战略是有部分的变更,党的纲领也有部分的变更,这主要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又重新进行反日战争而来的。

  乙、第一时期:大革命以前我党战略的检讨。

  A.当时情况的特点: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以后,一方面苏联革命的巩固,另一方面西欧其他国家革命的暂时失败,资本主义在总危机下的暂时稳定,并因此使第二国际在工人中仍保有一定的组织及影响。第二,各国帝国主义积极向中国侵略,民族矛盾紧张、特别日寇在大战中及大战后侵略更为加紧,于是中日矛盾突出,侵略中国的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而紧张。第三,北洋军阀官僚勾结各国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军阀战争不息。第四,国民党及民族资产阶级除在广东很小地区外,一般没有政权,还是被压迫的。第五,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高涨、无产阶级自共产党成立及二七运动后,转为自觉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后来有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大革命。当时是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联合,以国民党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出现,向反革命采取进攻的姿态,尤其是中共成立以来,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就使中国的民主革命采取了崭新的姿态。

  B.我们的纲领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四)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

  (五)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六)工人和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市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罢工绝对自由;

  (七)制定关于工人和农人以及妇女的法律:

  1.改良工人待遇:(甲)废除包工制,(乙)八小时工作制,(丙)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丁)工厂保险,(戊)保护女工和童工,(己)保护失业工人等……,

  2.废除丁漕等重税,规定全国——城市及乡村——土地税则,

  3.废除厘金及一切额外税则,规定系进率所得税,

  4.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5.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

  6.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

  C.我们的战略

  (一)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

  (二)革命的基本力量:是无产阶级。

  (三)同盟军:是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四)基本的打击方向:是反共派,妥协派,具体来说即大资产阶级中的西山会议派和国家主义者醒狮派(他们在小资产阶级中拥有一定的影响)。

  (五)力量的布置计划。是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具体表现形式为国共合作、口号叫联合战线,组织形式是国民党,国民军分军和国民政府等。

  (六)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方式的配合。

  (七)对于革命不平衡发展的策略,是在广东建立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方式与北洋军阀占领反斗争方式的结合。

  D.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在战略上的缺点与错误。

  (一)这时期党的战略基本上是对的,特别是在初中期,所以有大革命的胜利。

  (二)但在当时党的领导成份中,对于战略非常幼稚、模糊,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甚至犯有错误,特别大革命的后期,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资产阶级的二重性不会了解,对于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也不正确,今天也还有很多同志不了解这个问题,如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为社会主义性质等,即是一例;(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里虽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因素,但在新民主主义里民主主义因素的成份仍然是主要的,所以仍是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不过由于苏联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革命不是旧民主主义的、而是新民主主义了,我们必须要了解事物的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诡辩论者夸大肯定事物中的否定因素。

  (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领导成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机械的分开,并认为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由资产阶级来负责和领导,由国民党来负责和领导,无产阶级在这时只应该是帮助资产阶级,而不应该和不敢站在负责与领导的地位,无产阶级这时只作些工农的组织与教育工作,对民主革命的政府及联合战线的国民党,只站在在野的批评地位;并且认为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是无产阶级的事由无产阶级负责与领导。但这种革命又还未到时机,如此就使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处于消极附属的地位,可以说是自觉的不要领导权,他们认为现在由资产阶级领导国民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再来打倒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将一个革命的两个阶段变为两个革命论了,他们又以为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就绝对的联合,放弃斗争,要斗争就绝对的斗争,不要联合,这实在是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二重性的机械论。

  (四)由于上面的基本错误,所以也不了解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是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因之不去积极参加;特别是不会积极参加下层政府,进行工作。把三民主义国民党的旗子送给资产阶级而自己不要,对于资产阶级的动摇方面,反动方面,不会打击或孤立,后来对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方面不会联合。至于民主建设,如召集国民大会,颁布宪法,改造下层政权等,均根本没有作(记得当时湖南农民发动起来了,有国民党人要求派一批共产党员去作县长,但我们党却拒绝了这个要求,以为在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府里作工作、当官,是污秽了共产党员清高的人格。许多军队要我们党员去作军官,我们也拒绝。我们只是作群众运动,不要政权也不要武装)。

  (五)当时的领导成份和许多党员不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所以没有尽一切可能去组织与掌握武装,亦没有着重争取动摇的反动派的武装,即是后来我们搞到一点武装,也并不是有计划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孙中山恰相反,他开始就懂得武装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就积极的搞武装,但他另一缺点即是不懂群众运动的重要性,不把武装斗争与群众运动密切结合起来。直到今天也还有很多青年同志,学生出身的干部,甚至老干部,也不了解民众运动与武装斗争结合的重要性,孙中山遗嘱上曾经说过:积四十年之经验才深知唤起民众的重要,也可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并非容易的事了。现在太行区有很多地方不曾真正作到减租减息,就说明太行区的党,还不会深刻的了解“唤起民众”的重要,还未能将武装斗争与非武装的群众斗争最密切的充分的结合起来。另外,也还有不少的同志不重视武装,忽略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对革命不平衡发展,农民游击战争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等,不会了解,对于中国革命敌人力量之强大,亦无明确的认识。

  丙、第二时期,一九二七年“八一”后至西安事变

  A.当时的情况:第一,大资产阶级带领国民党及中等资产阶级较多,勾结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结成反革命统一战线向革命进攻,具体口号是反共。第二,大革命失败,工农受到很大摧残,全国的白色恐怖,小资产阶级动摇,但另有一部分末受到摧残的群众即转取苏维埃旗帜,组织农村游击队,与反革命斗争,革命是由共产党单独领导。第三,反动营垒内部冲突十分严重,新的军阀战争攻福建事变等等产生。第四,国际方面,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暂时稳定,后来的世界经济发生恐慌。苏联正在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日本于此时占领满洲,并进一步向中国内部侵略。

  B.我党的纲领:是六次大会通过的十大纲领。

  (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二)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

  (三)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

  (四)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

  (五)建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

  (六)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

  (七)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

  (八)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工作,

  (九)取消一切政府军阀地方的捐税,实行统一的累进税,

  (十)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

  C.我党的战略

  (一)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的联盟,打倒国民党及一切军阀;

  (二)革命的基本力量是无产阶级,

  (三)同盟军,是农民,

  (四)基本的打击方向:主要的是打击小资产阶级的各派,如第三党,改组派等(当时有一部改组派在小资产阶级中有相当影响)。

  (五)力量的布置计划:工农联合,

  (六)政权形式:苏维埃式的工农民主专政,

  (七)斗争形式:主要的是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

  (八)关于革命不平衡发展的认识。已经明确提出建立苏区根据地及争取革命在一省及数省首先胜利的方针,以及在白区的秘密工作等。

  D.在第二时期我党战略上的缺点及错误。

  (一)拋弃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除工农外某些可能联合的革命力量也不去争取联合,当时是否认一切打倒一切,一切斗争到底。而反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力量就很强大,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军阀、资产阶级等等都结合在一起,建立反共阵线。我们革命者的后备军缩得非常狭小,当时领导机关亦无明确的战略思想,更未利用反动者内部的矛盾,利用间接后备军去分裂反动者的联盟,直到“九一八”后,才提出抗日统一战线的三条,具体提出在三个条件下红军与中国任何军队建立停战协定,但当时我党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与切实发展统一战线,如对于福建政府事件,我们就没有采用完全正确的政策。

  (二)对国民党三民主义的旗帜,是不要的,虽然当时这面旗帜确是为反革命者所掌握,但我们此时是否仍应当争取这面旗帜呢?是不是仍然拿起三民主义这个旗子,对于革命的进行会更顺利一些,这还是值得考虑和讨论的问题。

  (三)不了解利用间接后备军(如不利用反动营垒内部的矛盾),提出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反对一切军阀战争的口号,不了解瓦解分裂反革命阵线。

  (四)基本打击方向应当是改变的资产阶级、投降妥协派,反动派,而不应该是小资产阶级。即对资产阶级的打击办法不应该是绝对的打击,而应该是“打中有拉”的一套办法。

  (五)没有充分强调反帝口号,没有强调民族矛盾,实际上是强调阶级矛盾。曾提出“拥护苏联”及“武装拥护苏联”等,并以之作为行动口号(但是我们在上海、北平,如何如去实行这些口号呢?“九一八”事变实质上即是日寇侵略中国,强占中国领土,但当时的分析却以为是帝国主义要直接镇压中国革命,是一切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开始,是进攻苏联。因此就把“保卫中国革命”,“保卫苏联”作为头等任务。而对于收复满洲等口号却摆在次要地位),强调阶级反对阶级及两个政权的对立等。

  (六)在苏区实际政策中,有许多错误,如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是两条道路的决战,如采取过左的劳动政策,消灭资产阶级;如消灭富农(分坏田,不分田),肉体上消灭地主,如反对知识分子,政权中共产党员独占;实行共产主义的国民教育,以及过左的军事政策等等。结果只剩下贫农,中农动摇,其他阶级离开我们,造成无产阶级的孤立。再加上扩大红军突击中的强(迫)命令,土匪(反革命武装)发展。

  (七)这正是全国的反动时期,只有苏区才有部分的革命的高涨,因此在白区应该实行战略的退却,但对此却不承认,仍是采取进攻的方针。于是形成斗争中的盲动政策,取消合法运动和秘密工作的冒险政策等。

  (八)对于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李立三根本否认,以为中国革命胜利即世界革命的开始。后来又反对北方落后论。

  (九)不了解革命的长期性,急性病,希望速胜,不知保存积蓄力量,特别在白区。

  (十)不了解革命战争的防御性,过早进攻大城市,及后来军事上的单纯防御。

  在这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是打下了苏维埃运动中的力量基础的。然而不幸当时的中央会有一个时期是拒绝了毛的领导的,所以又受了一些失败。

  丁、第三时期:西安事变以后到现在

  A.情况的特点:第一,日本向中国本部进攻,爆发芦沟桥事变,中国国民党、资产阶级起而参加抗战,形成全民抗战。第二,共产党的新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施,八路军新四军参加抗战,及其力量上的劣势。第三,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分为轴心的侵略国与反轴心的同盟国;苏联的强大;反法西斯阵线的建立;我们正属于第二次世界革命新时期的前夜。

  B.我们的纲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对日绝交,驱逐日本官吏,逮捕日本侦探,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否认日本外债,废除日本条约,收回一切日本租界。

  为保卫华北与沿海各地而血战到底。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反对任何的动摇妥协。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动员全国海陆空军实行全国抗战。

  反对单纯防御的消极作战方针,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作战方针。

  建立经常的国防会议,讨论与决定国防计划与作战方针。

  武装人民,发展抗日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军作战。

  改革军队的政治工作,使指挥员与战斗员团结一致。

  军队与人民团结一致。发扬军队的积极性,援助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义勇军,破坏敌人的后方。

  实现一切抗战军队的平等待遇。

  建立全国各地军区,动员全民族参战,以便从雇佣兵役制转变为义务兵役制。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全国人民除汉奸外,皆有抗日救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武装抗敌之自由。

  废除一切束缚人民爱国运动的旧法令,颁布革命的新法令。

  释放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开放党禁。

  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

  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民族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四)改革政治机构:

  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

  国防政府必须吸收各党各派及人民团体的革命份子,驱逐亲日份子。

  国防政府采取民主集中制,他是民主的,但又是集中的。

  国防政府执行抗日救国的革命政策。

  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与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

  拥护和平阵线,反对德意日侵略阵线。

  联合朝鲜、××及日本国内的工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经济政策是整顿与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农产品的自给。提倡国货。改良土产。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

  (七)改良人民生活:

  改良工人农民职员教员及抗日军人的待遇。

  优待抗日军人家属。

  废除苛捐杂税。

  减租减息。

  救济失业。

  调节粮食。

  赈济灾荒。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

  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在国共两党彻底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C.我们的战略

  (一)目标:推翻日本帝国主义与又奸,中国完全独立,实现民主共和国。

  (二)同盟军:农民、小资产阶级(这是可靠的)、民族资产阶级及一切抗日的与赞成民主的分子(一部分抗日的大资产阶级也不放弃争取)。

  (三)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

  (四)基本打击方向:是使公开的暗藏的投降派,及坚决的反共派,反民主派孤立。对抗日的反共派只孤立其反共的一方面而不是绝对的孤立。中国资产阶级的问题非常复杂,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上曾经说过:“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与布尔塞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不正确的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与布尔塞维克化就会要退后一步。同样,当我们党正确的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与布尔塞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的处理这个问题时,那末我们的党发展巩固与布尔塞维克化也就会要退后一步。”这确是一种特殊的战略。我们中国今天孤立资产阶级,只是相对的孤立,只打击共反动的一面,联合其抗日的一面,而且是要灵活的运用拉中有打,打中有拉,一打一拉,又打又拉。这与俄国二月革命前,对资产阶级的孤立,是绝对的孤立不相同。但是,我们很多同志对于这一点却不了解。由于中国民族矛盾是主要的,所以常常使我们基本的打击方向与革命对象同时是一个,又不是一个,当资产阶级抗日时,不是推翻顽固派,革命的对象是日寇与汉奸,但在另一个时候,比如西安事变前,资产阶级反革命的时候,则资产阶级(尤其是其中的顽固派)又成为革命的对象之一,但又不是革命的主要对象,我想:北伐时,假如我们不提出打倒北洋军阀的口号,而提出中国要求独立,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北洋军阀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人民以民主权利等等。如果北京政府真的肯反帝,则联合共同反帝,如果不肯这样作,则请让出其中央政权。二者都不肯,我们再来打。这样可以使北洋军阀孤立与分化,可以清楚的表现民族矛盾是主要的。当时的北洋军阀是革命的对象之一,同时又是打击方向之一。

  (五)力量布置计划: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联盟,包括还在抗日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同时主张以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三民主义为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承认孙中山、蒋介石是抗战建国的领导者。

  (六)全国的抗日战争。我们在敌后采取游击战争的方针,以武装斗争为主,及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国民党区主要的是合法运动,敌占区以非法的秘密工作为主。用以上不同的斗争方式适应革命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七)抗战的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提出一切为了长期打算,抗战长期的防御性,抗战的三阶段。

  (八)对间接后备军的运用,如英美对日的矛盾及分裂反共的统一战线等。

  D.第三时期党内的错误倾向:

  (一)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而且在这个时期我们党中央也有了明确的战略思想。缺点在于党的干部真正能够清楚了解和完全掌握党的总路线,在全总来说还不算多,因此,在实际斗争中个别党员干部常犯错误,时左时右。由党中央英明正确的领导,才能使统一战线有今天的巩固与发展,抗战坚持与取得胜利。

  但有的地方提出“打倒顽固派”、“打倒敌、伪军,匪、顽、会,托”等口号,表现着在战略思想上是一塌糊涂。对汉奸一般的是提出打倒的口号,但对其中特殊的还要拉一下,对伪军也要适当的采取一打一拉的办法,对匪顽会托则须采取更加不同的态度。

  另外,却又有的同志对大资产阶级过分相信,不斗争,该磨的不磨,或绝对的孤立,打倒不联合,放弃统战方针。对于三民主义不是诚心诚意的执行,不喜欢挂孙中山像,常常忘了挂国旗等等。虽然,看起来有些像是形式上的一些小问题,但也多少表现了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

  还有一些同志,对武装斗争轻视,不以敌后为我党抗战初期主要的工作地区,以及对三三制的执行不认真,工作作风不够民主,不善于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高高站在民众之上等等现象,都是不正确的。

  这里要特别讲一讲的,即是民主问题,我们很多同志往往有着强迫命令,宗派主义的毛病,作工作不对群众负责,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不了解最高限度的对人民负责即是对党负责。总以为自己高出旁人一等,站在人民之上。其实,什么是民主精神呢?我想就是人类完全平等的精神,不承认人压迫人,我们是主张用彻底的民主精神对人,尤其是对待群众。现在我们军队里虽有总司令和伙夫的区别,但这只是革命职务上的不同,而不是人格上的不同。有些同志却不这样认识,自己作了团长、旅长就以为不得了,有的同志穿军装一定要求发“干部衣服”。诸如此类的事都说明了在我们同志的脑子里存在着不少封建的等级观念的残余,这些不好的东西都要在整顿三风里把它去掉。

  今天进行的民主革命,我们共产党员自己首先就要民主,不是站在“人民之上”,而是站在“人民之中”,看起来不过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却是绝不相同的。“人民之上”是反动派地主阶级的作法,“人民之中”是我们共产党的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只有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是非常深刻需要我们随时注意切实执行的。

  总起来说,第三时期,系统的、原则的战略的错误没有,但个别的零碎的违反战略的错误或观念的模糊,却是不少,所以应当认真的执行中央的指示,加紧党员特别是干部的战略策略教育。

  党在西安事变以后,战略上有许多改变,可以看得非常明白,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天的情况及阶级关系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另方面即是因为过去我党在战略上有一些错误,今天加以切实的纠正了,所以对战略似乎是变动得很大的一样。

  对于过去我党在战略上所犯的错误,否认或者隐藏都是不对的。但夸大这些错误也是不对的。二十年来,我党对中国对战略的认识是逐步理解,逐步正确的。不过基本上还是对的,比如打倒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和民主革命,紧紧依靠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和根据革命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形,建立根据地等,都是对的。至于对待资产阶级的关系与态度的问题,我们曾经处理的不恰当,不正确。主要的是由于中国的复杂性及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所致。经过二十年的革命实践,才由毛泽东同志明确的指出,这实在是伟大的发现。对此,我们应好好的记住,才能保证以后在决定与执行战略方面不犯错误。现在可以说我党已经有了清楚正确的总路线,能够引导中国革命走到胜利。个别的组织、个别的党员,还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或者执行战略方面犯有错误,就应该加紧自己的学习,在实践里提高自己!

  附带还说明一个问题,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属于党的战略还是策略?我以为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是属于战略范畴的,因为是涉及到许多革命各阶级的联合,是长期的。不过,民族统一战线虽属于战略范畴的,其内容仍然可能有若干变化,这就是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来确定了。

中国党的策略


  一、策略的定义:

  策略是无产阶级根据运动的来潮或退潮,革命底高涨或低落之时期的具体情况,为了取得某些运动与斗争的胜利(或者叫战役与战斗的胜利)之行动路线,及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口号之决定,采取与变换。

  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服从于战略并服务于战略的。

  战略是要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比如要战胜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盟,而策略的任务则在于取得某些战役战斗的胜利。但战略任务实现的可能性,是由许多策略上的胜利来准备的,来造成战略执行的可能性,没有无数策略上的成功,就没有可能求得战略上的胜利。

  二、近年中国革命运动的来潮与退潮,革命的高涨或低落之各时期:

  甲、第一时期:五四运动以后到南昌起义前,是运动的来潮时期,大革命北伐是革命的高涨时期,但如当时的北方则仍然没有高涨。

  乙、第二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到一二九运动前,是全国性的运动退潮,革命的低落时期,但中间会有一个“九一八”后的运动来潮,不过没有成熟、夭折了。原因是当时反动势力强大,以及党采取了错误的策略所致。此时虽是全国性的退潮,但有部分的革命高涨,如苏维埃区域。

  丙、第三时期:一二九到西安事变是革命运动的来潮时期。

  丁、第四时期:西安事变到现在。抗战后是革命运动的高涨时期。武汉失守后有部分的运动的退潮(如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全国性的相持阶段。敌后是继续的革命的高涨,敌占城市则是革命运动的低落。

  我们区别运动的来潮与退潮,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革命的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运动的来潮与退潮,革命的高涨或低落也不各一,常在这里是来潮、高涨,那里是退潮与低落。因此党的策略在同一时期内,就要有各种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策略任务,行动路线,斗争形式,组织形式等。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各地区不同的策略任务又是为了达到全国统一的战略任务与全国统一的策略任务。因此,就要求我们根据各个地区,不同情况,不同的来潮退潮或高涨低落去提出各个地方不同的策略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大的策略上的灵活性),又须服从于全党统一的战略与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完全克服宗派主义与本位主义)。

  第二,山于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革命的长期性,及战争性质常常是防御的,所以革命的来潮、退潮、高涨或低落,以及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口号等,常常紧随着武装斗争的前进或退后,与战争的性质而改变,这也要求我们应有极大的策略上的灵活性。

  第三,由于城市常是反革命根据地,农村大都是革命根据地,所以参加革命的群众多是农民。因此中国党所采取的策略,斗争形式。组织形式等不只要适合于工人,还要适合于农民,适合于为无产阶级所领导的农民。因此机械的搬运外国的经验,是绝对走不通的,必须把外国的作法中国化,这也就要求中国党有极大的策略上的灵活性。

  三、中国党的策略检讨:

  甲、第一时期:大革命以前。

  A. 斗争形式:主要的是进行示威、政治罢工、罢课、罢市(如二七、五卅、省港罢工等),北伐战争、城市的起义(上海三次起义)等。战斗的口号(如“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B.组织形式:主要的是工会、罢工委员会、学生会、工商学联合会、农民协会、革命的军队——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工人农民的自卫队、纠察队、革命法庭等。党的公开,但北方还是秘密的。

  C. 这种策略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当时是革命的来潮,高涨。完全应该采取进攻的策略。但缺点在于不着重武装斗争,农民游击战,不了解国民党,国民政府的作用,未曾充分利用这种形式达到革命的彻底胜利,以及群众中的“左”倾现象与领导机关的右倾,结果使群众与领导机关脱离,群众情绪被打落等等。

  乙、第二时期:大革命后一二九以前。

  A.白区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本来应该是日常的经济斗争为主,党秘密工作,合法的群众运动。或者如列宁所说;简直不作声息(以便于保存积蓄力量),以及群众合法组织的利用,党组织的秘密等。但那时党所采取的策略,基本上都错了。仍是公开的进行示威,纪念节的政治罢工、群众的革命组织(如赤色工会,赤色救济会、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革命的口号(如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打倒资本家等),进攻性质的口号,是不适合于革命退潮低落的形势。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混淆,反对利用合法组织,取消合法运动(如一切灰色群众组织及黄色工会均要转变为赤色组织)。这种错误继续有十年之久。原因是否认运动的退潮,革命的暂时低落。因此在策略上否认退却的必要,仍然进攻。不是保存蓄积力量,而是浪费力量。不是分散麻痹敌人,而是促成敌人的团结。不要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要一切非党的旗帜。以上种种“左”的错误,使我党在白区十年工作的结果,是党的组织基本上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B.由于革命运动在苏区是来潮、高涨,所以苏区的口号都是进攻的,组织形式是苏维埃政权,工农红军,赤卫军,革命的群众组织(工会少先队等),党的公开。斗争形式主要是革命战争。在苏区亦有不少“左”的错误,如农会代替政权,举行政治罢工,肃反以及军事上的冒险主义等。

  丙、第三时期:一二九后西安事变以前。这是革命的来潮时期。

  A.斗争形式:主要的是反日的游行示威、罢课,请愿(实质是示威)、抵货,以及本身的经济斗争等。

  B.组织形式;主要的是救国会、学生会、民先等。

  C.武装斗争,西安事变的兵谏,红军的抗日先遣队等。

  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

  丁、第四时期:芦沟桥事变后到现在,抗战高涨时期。

  A. 斗争形式:一方面是日寇的武装进攻,另一方面是武装抗日,与其他非武装的斗争方式相配合,国内阶级斗争形式,由以武装内战为主转变到以非武装的政治斗争为主。

  B.组织形式;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及其他一切抗日组织,政府战时化。

  C.东北四省及其他敌占区,没有高涨,秘密的工作。

  D.国民党后方,武汉失守后,是运动的退潮、隐蔽精干政策,长期埋伏,合法斗争等。

  E.有的同志不注重武装斗争,不在敌后工作,或在敌后坚持,不创立根据地,在开辟时不用大刀阔斧方式等等。则是此时策略上所犯的错误。

战略的指导


  一、战略指导的任务:

  战略指导的任务就是要正确的运用一切后备军来达到革命在现阶段的基本目标。但是,后备军的争取与组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需要几十年。这一点往往为我们同志所忽略。

  当革命经过长期准备,已经造成可以直接达到目的的时候,就要动员一切后备军的力量,为实现革命的目标而战斗,绝不应仅仅动员少数先进战士的力量。

  一般说,后备军分直接的间接的两种。

  直接后备军是:(一)本国农民及一般过渡阶级。(二)邻国的无产阶级。(三)殖民地与附属国的革命运动。(四)无产阶级的胜利品与获得物,而对于一部分的胜利品与获得物,只要是能保持力量的优势,是可以放弃的,这是为了要收买强有力的敌人,和取得一个暂时休息的机会。

  关于直接后备军的第四种,我再举例加以说明,当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分裂帝国主义反对苏联的联合战线,中止德国向苏联的进攻,而与德国订立布列斯特条约,将无产阶级自沙皇、地主、俄国资产阶级手里获得的胜利品——庞大的土地,让出一小部分给德国,虽然如此却仍保持着苏联的优势,而苏联却因布列斯特条约的订立,取得了暂时的休息,争取时间来巩固自己,造成以后废除此条约的可能。再如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也是一个大让步,稳定了农民,和缓了某些资本主义分子的进攻,但基本上仍保持了无产阶级的优势。我们中国党的同志,要好好学会如何运用这一种后备军的力量;过去我们是不会运用的。

  间接后备军是:(一)本国各个非无产阶级间的冲突与矛盾,可以被利用去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军;(二)资产阶级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战争,可以为无产阶级在进攻或被迫退守时去利用。

  间接后备军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特别大,甚至在某个时候,如果善于运用,可以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首先在中国非无产阶级间的矛盾,各阶层各派别的冲突特别多,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细心研究,正确巧妙的去利用。中央指出运用一切策略的出发点是“利用矛盾,反对少数,争取多数”,这是非常深刻的,应细心领会与确实掌握。其次,侵略中国的不只一个帝国主义,而是多个帝国主义,因此他们之间就有许多冲突与矛盾,甚至战争,可以为我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苏联取得革命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之一,就可以证明这种后备军的正确运用对于革命作用之大了。

  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但另一方面中国革命后备军的力量也是无限强大。譬如苏联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的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地主封建力量,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等,是非常多而且复杂的,甚至有时是不可调和的。这许多都说明了中国革命后备军力量的强大。我们必须将这两方面的特点都看清楚,从而正确的运用我们的策略、战略以战胜敌人。只要我们的战略与策略是正确的,无论敌人如何强大,最后都要被打倒。

  目前,我党的政策是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打击反动力量。这是根据正确运用后备军的条件所决定的政策。中央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关于政策的指示,是最深刻的,应该为全党干部认真的学习、领会。

  这里附带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后备军常常是同盟军,但又多少有些区别。譬如今天中国的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后备军,同时又是同盟军。至于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利用物质力量(如金钱、政权、领上等),这些就只能是后备军不能成为同盟军。第二,在今天运用后备军的时候,一定要区别某些国家的人民和政府。例如美国的人民是直接后备军,但美国政府却只能是间接后备军。

  二、正确运用后备军的条件:

  列宁主义概论上会告诉我们,正确运用后备军的条件有四个;即(一)决定胜负的紧急关头,把革命的主要力量集中于敌人最易受伤的地方。(二)选择致命打击敌人的时机。(三)一往直前的执行已经确定的方针。(四)在迫不得已时很巧妙运用后备军作正确的退守(为了免受打击与保留后备军)。为了赢得时间瓦解敌人,养精蓄锐以图后来向敌人进攻。

  以上的条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以大城市暴动取得政权的形式来说的,如果具体运用到中国来,就要有许多特殊的变化。现在分别说明:

  第一,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今天则是日本帝国主义)最易受伤的地方,是帝国主义为外国人,异民族,我们可以号召全民团结起来反对亡国灭种,可以提出“汉奸是最可耻”的口号,这许多都深深击中敌人最易受伤的地方。但盲目的排外主义,也是不对的,可以脱离国外的后备军。譬如日本工农分子是中国革命的后备军,如盲目的排日,结果不惟不能运用这种后备军,甚至造成对立的局面,这是绝对不许可的。现在我们党内也有不少同志存在着排外主义的思想(中国民族是具有浓厚的排外主义的思想)。如宣传标语口号里,常有“杀掉日本鬼子”的提法,实际上也有不少虐待甚至杀害俘虏的事情。这些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必须好好进行教育,力求克服。

  第二,封建势力最易受伤的地方,是与敌人妥协、卖国、投降。我们可以提出“打倒汉奸”、“反对卖国”的口号予以打击。

  第三,资产阶级最易受伤的地方是;(一)动摇与敌人妥协。(二)不民主,一党专政,排除异己。(三)分裂国内团结,投降倒退。我们可以提出“实行民主”,“反对妥协”,“加强团结”,“力求进步”等等口号。特别是大资产阶级分子对于这些口号是更会成到头痛和压迫的。

  第四,敌人也往往找寻我们的弱点,尤其利用我们的错误来进攻。一般的说,他们常常抓住这样几点,作为他们的资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货,而是舶来品。马克思是外国人,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也就等同于“汉奸”。(二)说我们实际政策是实行共产主义,今天宣称,信奉三民主义是假的。(三)在某些地区又强调共产党是强迫命令,不民主。例如最近在××根据地内搜得到国特文件,其中即特别强调在人民中宣传我党不民主,以及利用某些强迫命令的事实来挑拨人民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关系。针对敌人这些污蔑、造谣,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强调爱国主义(这在今天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是一致的),纠正某些实际政策过左的缺点,从实际工作及形式上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我们是真正实行三民主义的,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纠正宗派主义,发扬民主作风,改善工作方式,密切与群众联系,充分发动群众等等。我们必须深自警惕,因为敌人天天在窥伺我们,专找我们的弱点来进攻。

  第五,选择致命打击的时机,就总的方面来说,现在还没有到。因为中国特殊情况,产生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的防御性,所以要多作准备,多看一看,慎重选择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时机。但在一定时期,部分地区内是可以找到进攻的时机,譬如今天我们在敌后发展,即是一例。凡是遇到这种时机,必须牢牢抓紧,毫不放松。

  第六,坚决实行已定的方针,就总的战略任务来说,还不会到那种紧急关头,但在一定时期,部分意义的紧急关头是已经有过的,譬如十二月政变,皖南事变,我们的党都会经坚决执行确定的方针,结果后备军都跟我们来了,革命取得胜利。要了解只有无产阶级表现得坚决,有办法,中间力量才能为无产阶级所团结。但是,必须注意这不要与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混淆起来。所谓坚决实行既定方针,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冷静执行的,不能够图快一时,以致脱离了后备军。我党今天的方针是“抗战、进步、团结”,不论任何时候,都须勇往直前的坚决执行。

策略的指导


  一、策略指导的任务策略指导的任务,就是要熟悉无产阶级所有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而且要保证正确的运用这些形式以便在现有力量对比中得到为准备战略的胜利所必要的最高成效。在中国来讲,不仅要熟悉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而且要了解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组织形式与斗争形式。(如联庄会等)。

  策略的指导是战略指导的一部分,它是服从于战略指导的任务与要求的。

  策略的任务在于决定斗争的手段、途径、形式和方法,使其最适合于某个时期的具体情况,而且最可靠的准备战略的胜利。

  策略的评价,不由其本身及其直接的效果来评价,而应该在准备完成战略的任务与可能性的观点上来评价。一般讲,策略的胜利可以便利于战略任务的完成,但有时策略的胜利不惟不能造成战略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反可能造成一种很坏的局势,对完成战略任务成为非常有害的。这就是战略与策略的矛盾性。因此,有的时候常常放弃一些策略上的胜利,自觉的担负起策略上的损失,以便保证将来战略上的优势。所以,策略的指导不依从于暂时的利益,直接的政治效果,必须适应完成战略任务的可能性。

  这里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西安事变时,如杀害了蒋介石,在策略意义上是可以获得很大的胜利,但是对于实现联合资产阶级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来说,就可能造成很坏的结果。再如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可以使发动群众造成便利的条件,但对于今天党的整个战略来说却是有害的。再如某些区域在军事上乱打,只是为了多缴枪,不问是否妨害整个的统一战略,也是不应该的;可惜有不少干部,往往为了贪小便宜,而有害大局。至于我们党中央却是非常英明,善于照顾多数,照顾全局的。如皖南事变前,我们自动撤离皖南地区,就策略上看是不利的,但却因此使国共合作,在当时情况下仍然保持,和取得我党在政治上的优势、战略上的优势,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将来还可能有的。俗话说;“吃点眼前亏,大的不吃亏”,也就是这种道理。

  策略指导的根据,是要根据群众的政治经验、觉悟程度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必须有极大的实际性、灵活性,教条主义是最坏事的。

  二、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及其选择与配合。

  甲、斗争形式:

  A.斗争性质,有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

  B.斗争形式,有罢工、示威、游行、起义,以至战争等等形式。有合法斗争,是议会的,公开的,统治者法律所许可的形式,有非法斗争,是法律所不允许,秘密进行的;有武装斗争,正规战争,游击战争,武装起义,暗杀等,有非武装斗争,如群众的活动等等。也有国家的政策的斗争,表现于外交政策法律等方面。乙、组织形式:A.组织形式,必须适合于斗争形式,必须适合于任务的执行。譬如进行武装斗争,就要建立军队。而今天敌后某些地区要进行分散的游击战争,部队也就要分散,组织上也就要有某些改变。再如抗战前秘密党要进行非法的地下斗争,其组织形式就要精干,善于隐蔽。抗战后,部分地区的党变为公开,其组织形式也就要随之而变了。总之,斗争形式决定组织形式。

  B.组织的性质,有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军事的、国家的(如政权)。我们必须区别各种组织的性质,了解各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可以混淆代替。今天某些地区农会可以代政府捕人,政府又代农会执行减租减息,这都是不对的。另外还应该区别先锋队的组织(如政党),与群众的组织(如工会),集体的组织(如政党)与联合的组织(如国际联盟);战斗的组织与和平的组织,研究的组织(如研究会、学习机关等),以及附属的组织(如合作社、俱乐部等,现在有些地方将工会,农会看作是政府的附属组织,这是不对的)。

  C.组织形式有公开的、秘密的、半公开的,各种群众的组织(如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儿童等;即是工人中又可依据其职业性质划分为各种工人团体)。有斗争的和平的,也有经济的组织形式,有国家组织的各种形式,也有武装组织的各种形式。

  由于客观情形的复杂,斗争的复杂,组织形式也必然有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熟悉各种组织形式,善于选择,灵活运用。

  丙、这些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都是无产阶级,劳动群众所创造出来的;我们党不过是用马列主义的原则,予以组织化,系统化。苏维埃的组织形式,并不是列宁头脑里想出来的,而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创造出来的,不过由列宁把它综括提高到理论原则的高度。从这里也说明,我们如果不懂得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就要到群众里去学习。过去群众已经创造了不少好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将来随着情况的变化,群众仍然会不断的有所创造。因此,在决定与选择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的时候,必须根据各国不同的情况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应该坚决的反对公式主义,反对保守性。

  无产阶级要随时准备由这一种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因此需要高度的策略的灵活性。但这种策略的灵活性必须与坚决的原则性结合起来。

  策略的指导要能够控制一切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在战场上熟练的结合起来,并且要很巧妙的把斗争提高到当时所许可的最高形式。不过,也并不是把一切斗争都无条件的提高到更高阶段,而是要看于实际的斗争是否有利,譬如运动战较之游击战就要高级一些,但在今天敌后的具体条件下,基本上仍以游击战为主,这对于实际的斗争才会有利。游击战虽较运动战低级一些,但在今天具体条件下,却又是可能的最高限度。

  适当的将各种组织结合起来,并不是容易的。譬如现在很多地方,党政军民的关系搞不好,就是一个例子。这里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不过是以下几点:首先是宗派主义与本位主义作祟,试想以宗派主义和本位主义去处理党、政、军、民的关系,怎么会搞好了呢?其次,是不了解各个组织的特殊性质及其主要任务,以致彼此混淆代替,混成一团。例如今天某些地区农会可以代替政府捕人,政府又代替农会去作减租减息的工作,以及党政不分等等现象都是不对的。再其次,是不了解党是无产阶级最高的组织形式,应该领导其他的一切组织,以及对于“领导”的错误认识所致。很多人将“领导”误解为“管”,结果县委管县长,形成“总裁”的形式,这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对“领导’庸俗的解释。我们的党都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如列宁虽然创造与领导了苏联的党,但联共党却恰恰来“管”列宁,其决议、组织原则等等,列宁也必然要遵守。总之,民主集中制下的领导,就是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办法、主张去说服大多数,使之同意,使之实行。对于这一点,应为我们同志深刻领会。

  丁、正确运用无产阶级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的条件。

  A.要适合当时运动的来潮或退潮的条件,能够便利着保证着引导群众到革命阵地上去,并且布置在革命战线上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就是最好的形式。这一点的本质就是不应该根据先锋队的觉悟程度,而是要根据广大群众的觉悟程度来决定与采取适当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如果群众还没有觉悟到推翻旧制度的必要,就不必去推翻,而要经过各种工作使群众了解到这一点,因为群众往往要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了解,我们也就应该使群众根据其自身体验来认识,所以决定口号,选择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时,一定要使群众最易了解,可以接受。例如工厂工人反对厂方苛刻的剥削!虽然已经激起了全场工人的愤恨,要进行斗争,但还存在着对厂方的某些幻想,而没有决心罢工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号召罢工,可以组织工人向厂主请愿。等到请愿目的不能实现,对厂方的希望已不复存在的时候,工人根据自身经验感到只有采取罢工的方式了,再提出罢工的口号来。必须这样的作,否则就会使先锋队脱离群众。这里再着重说明:不要把群众看成同先锋队一样的,不要把先锋队的决心看作是群众的决心,和不要把群众认为应干的事,即是群众有决心干的事,有决心帮助先锋队来干。

  B。要抓住事变过程中链子上的中心一环,而掌握整个链子,以准备达到战略任务的条件。问题的本质就是在于从党的许多任务中选出中心的任务来解决,以便有成效的来解决其余的任务,也就是要决定以那种形式为主要的,那…口号为中心。如今天敌后,主要的是开展群众游击战争,其他的一切斗争都应该与武装斗争结合,都应该为了武装斗争的胜利。再如当初期创造根据地的时候,主要是采取大刀阔斧的工作方式,及至一定时期后,又应以巩固为中心,从而提出细密的工作方式。

  一般同志们,在这一问题上最易犯的有这样两个缺点:第一,是找不到中心,没有主要的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结果什么都办,什么都办不好,或者纯为事务所累,形成被动,或者虽抓到中心却又与客观事实不符,没有搞对。因此,应该了解党的整个战略目的,当前的任务以及各种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加强对当时当地情况的深入调查与了解,从掌握全局的观点,提出中心任务,抓到中心一环,然后,集中力量于此;打碎平均主义,将各种工作分别轻重缓急的去进行。第二,是找到了中心,却又把中心一环与整个链子孤立起来,这也是不对的。如某些同志单纯军事观点,只依靠枪杆子来打天下,抛弃其他方式的斗争,或者是不将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结合起来,都是犯了这种错误。既能抓住中心,又能与整个的链子适当的配合起来,是一种艺术,需要同志们好好的去学习。

  C.策略的进攻与退守,策略的进攻与退守是根据当时的战略指导来决定,但有时策略上的进攻或退守常常与战略上的进攻或退守发生矛盾。有时策略的退守是为了掩护战略上的进攻,也有时策略的进攻,是为了完成战略上的退却。

  戊,口号问题

  口号是由领导机关发出的,奋斗的最近目标或遥远目标的简明标语。有战略的口号,有策略的口号,也有战斗的口号。一般说可以区别为:

  A.宣传口号:是指明较远的目标,现在还不能实现。如实现社会主义,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即是。

  B.鼓动口号:大约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客观上已经成熟的口号,可以鼓动,争取千千万万群众在这一口号下。

  C.行动口号:推动群众去执行的口号。

  D.指令;行动的直接号召与布置(包括党员与群众)。一般最宜于把指令与行动口号混淆起来,因此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E。各个口号的转变,必须十分慎重,灵活,要恰如其时。

  总起以上所说,在策略指导上要特别强调灵活性。但这种策略的高度的灵活性,一定要有限度,必须不能离开自己的立场,必须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且,策略的评价要看其是否为完成战略任务准备了条件。简单一句话,就是要求我们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坚定的立场和原则精神,与高度的策略的灵活性。

  关于改良的指导

  列宁主义不是根本反对改良、调和与妥协。在某种情况下,一般的改良、调和和妥协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改良派以为“改良就是一切”,自然应该为我们所反对。

  革命派则以为改良是革命的附属品,是革命的一种办法。假如在革命者自己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实行改良尤有其特殊意义,可以巩固革命阵地,瓦解敌人营垒。

  过去,我们党关于改良的指导,是非常机械,不策略的。

  我的讲演完了,希望同志们加以讨论,研究。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战略与策略,指导中国的革命,争取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