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从一个村看解放区的文化建设》(1947)

为甚么小学学生缺课的很多

——金沟官庄儿童教育的简史和现状
黄祖英



  一九三八年夏天,本庄纪丕贤老塾师开了一个私塾,有十多个学生,到阴历五月二十七日,土匪来把九个学生绑了去,私塾就关门。
  一九四〇年二月,大店来个庄老师,吃白面的,办个私塾,打了学桌和凳子,卅多个学生,伪敌来扫荡,庄溜走了,私塾也就停了,那时上学的家里都比较富,真正穷人上不起。
  一九四四年春天,本庄才办了小学请纪广隆当老师,四十多个儿童,有五十三个妇女识字班,农忙时候有着孩子组等庄户学。广隆识一肚子字,教管都好,家长和学生都信仰他。
  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广隆调到筵宾区工作,纪丕修接下来教,五十多个儿童,春天上一课晨课,一课午课,夏天忙了,只上晨课,也来五十多人。秋天改半日制,来三十多个。
  一九四六年春天,改整日制,只来三十七个。夏忙了,改上晨课,来四十多。到秋天,还上晨课,天天来八十多。到十一月,滨海青联李西恩同志们来工作,把识一千字以上的编为甲班,和甲班的青年男女一同上晨课,识字五百以上的编为乙班,五百字以下的编为丙班,乙,丙班一起吃了上午饭上课,上到中午。甲班缺课少,乙、丙班天天来三十多。现在把甲、乙、丙三班的男女在席人数,列表如下——

甲班男九人女七人 共一六人注:四六年冬天,甲班有两个男生上齐庄高小去了,实在甲班只有十四个儿童。
乙班男一八人 女一二人共三○人
丙班男三四人 女一○人共四四人
合并男六一人 女二九人共九○人

  甲班早上上一课,有国语、算术、常识、应用文、时事政治五项科目。
  乙、丙班上午上两课,天天一课国语,一课算术。
  甲,乙班都读第七册国语课本,丙班读第四册国语课本。
  一九四六年儿童节边,全庄合出二千元,买了大店大肚子的四分地做校基,大家出木料,出柴草,出钱买树买屋料,出力造学屋,造了五大间,冬初土地改革,大家为学校留了五亩学田。
  从一九四四年起就有儿童团,现在全庄八岁到十六岁的学龄儿童共有一〇六个。九〇个报名入学的,就是九〇个参加儿童团的。民选正副团长,指导员,下分四个分队,有分队长,一个分队三个班,班有班长,一班的人数不等,最多十二人,依自然区划分的。
  儿童团领导属青联会,每周开检讨会。有要事开干部会。经常活动有:站岗、优抗、演剧、写通讯。
  庄东头和庄东北两个岗,都是由儿童团轮流派的,一个岗位两个人,一天一轮。
  优抗工作是每逢星期五,帮抗属担水,扫院子,那几个儿童负责那一家,固定的。去年秋天,儿童团曾经两三个人合拾一捆柴火送给抗属家。
  参加农村剧团的六个人。做黑板报通讯员的十一人。四六年的十二月份的通讯统计,儿童团指导员穆常有写了二十一篇,得一等第一,赏到一本前进日记。
  甲班里有六个儿童可以看看滨海农村报。有四个小先生,都在甲班上,他们都是广隆办学就去上,常去教乙、丙班,常到地屋子里读报教字。
  儿童团员会唱的歌不少,都是开会自学,工作员教的。有两个人会指挥唱歌。也有几个会跳秧歌,自己学的,不常跳,怕羞。儿童游戏最多是拍球和打跷儿。

二 劳动是问题的关键


一 怎样使学习不妨碍劳务


  目前金沟官庄每天上学的儿童只有四十人左右,全庄共有学龄儿童一〇六人,上学的不到一半。在席学生女的二九人,男的六一人,那女生只有男生的一半,为甚么不来学习呢?依初步调查,主要原因,多少儿童要参加家庭劳动。
  金沟官庄田里收的,高粱顶多,次之是麦子、地瓜、黄豆、谷子。春天二月起,从「扌+牛」粪送粪,一直忙到十月里,把地瓜刨起来,切成片儿晒成干,才得闲。中间最忙的是收和种:清明节种高粱、种谷子,四月小满收麦子,种黄豆,种地瓜,七月里砍高粱,收谷子,九月往后割黄豆,种麦子,十月里刨地瓜。二月到十月,十二岁以上的男儿童,主要工作是割麦、喂牛,天天割。早饭以后出去,中午回来,午后出去,天晚回来,大的男儿童还帮助割麦子,割黄豆,送种子,拉车,打场,十二岁以下的男儿童,也要送饭,送种子,扫天井,喂牛,添磨,女孩子做男孩子一样的工作以外,还有看孩子,烧火……。
  冬天闲了,儿童最多的是拾柴火,本庄有三十多个小孩子天天拾柴火,一天拾二十斤以上,一斤值五元,拾一天,即值一百元以上。还有十多个男孩子打草鞋(芦花靴),高宗献、纪广彬、韩家法、王文等五个儿童,两天工夫挖了一个小地屋子打草鞋,大人一天打两双,儿童劲小,一天打一双,打一双可以赚钱一百元。女孩子十二岁以下的,看孩子的最多,本庄有三十多个女孩子看孩子,从天明一直抱到晚上睡。十二岁以上的女孩子,纺线的多,男儿童也有纺线的,男女儿童还干喂牛,添磨,扫天井,烧火那些零活。
  学习和生产到底是矛盾的,在目前的农村办学,只有使学制适合生产,不要太妨碍生产才行得通。一般讲,富裕中农以上,才可以整日上学,中农可以上半天,贫苦中农只可以上一早晨,但是都要不缺乏劳动力的人家,劳动力很少的人家,就是中农也不能上半天学。本庄在四六年秋天,儿童上晨课,天天来八十多,十一月里改为甲班上晨课,乙、丙班上半天,晨课缺席少,半天的缺席多,家长说:「上晨课,程度低,够不上,耽误活,索性不去了。」这因为本庄才上升的贫苦中农,特别勤忙,劳动力不够,半日制就在冬闲也不适合,还妨碍儿童劳动。九岁,十岁,十一岁的女儿童,家里要她看孩子的,更不能参加学习了。所以要使小学校里学生多,要使全部学龄儿童都参加学习,非把学制改革一下不可,不把学制改得适合农村生活,不妨碍农家劳动,儿童不上学校门,那就一切都成废话。
  我们以为改为早上上两课,一课国语,一课常识,大约两个钟点,上到吃上午饭回去(冬天吃两顿饭的话),吃了上午饭,有一部分儿童要参加劳动,不来了,一部分儿童可以继续来校,再上两课,一课算术,一课文娱,上到日中回去。这是比较正规的教学,还辅佐以劳动分组教学,像庄户学那样的方法,第一把看孩子的女孩子组织起来,每天中午以后集中教学,带了小孩子来上课,回家后三、四个人编为小组,在炕头上进行互学互教。还有纺线的,打草鞋的,拾柴火的,都依自愿结合,编为小组,也有和大人一起编的,选出组长,进行互学互教。吃了下午饭后,黄昏了,大人小孩很多要出门到街上来玩玩笑笑,尤其在月明之夜,那时候儿童团可以进行分组的,或自由结合的唱歌,跳舞,游戏,宣传活动。大大发动小先生运动,在校学了甚么,回去就教人,先教自己家里人。这样,有的儿童上晨班,有的上了晨班再上半日班,也有参加劳动分组学的,也有参加儿童团活动,也有小先生教他的,有的参加一种学习形式,有的参加两种三种四种的,总要使每个学龄儿童都要学习,起码参加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制,估计到农忙也可以坚持,因为学习和劳动的矛盾减少了。
  这种学制变动性非常大,学生成绩的进步快慢很不一致,那学年,学期,升级,降级,毕业,一定要另起炉灶,老一套行不通,要另外定好毕业标准,学到这个程度就可以毕业,都要依能力来编组学习,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天才。
  春二三月,农忙了,天气暖和了,可以把看孩子的女儿童集中起来,把小孩子也带来,办个托儿所,也可以带人家的孩儿,女儿童一面带小孩子一面学习,还教一些保婴法,这种农村托儿所很需要实验一下,听说,胶东曾经在小学校,附设过所谓「光臀组」,也许就是应这种需要产生的。
  我们估计,从土地改革以后,大部分农民经济都上升了,都上升为贫苦中农以上,把无田赤贫的贫农消灭了,生活一天天改善,他们送儿女上学的时间,就会逐渐加长,但在目前经济还不够好,依劳动分组学习,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还有用处。
  解放区农村才由半封建半殖民地解放出来,才踏上资本主义性的新民主主义,人民才有衣有食,一定要用多样性的学制,才比较适合,上面所提的办法,要依各地实际情况,有所增减不同,加以实际修改。这个形式,也要跟社会发展而逐渐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的,但这个正规化,不是老一套的整日制或班级制。

二 其次是怎样叫家长送儿童上学?


  本庄家庭里要儿童在家看孩子劳动以外,还有两个困难:一个是儿女没有衣穿,不好看,上学还觉得冷;一个是没有钱买书买石板,也有舍不得拿钱给儿女买学用品的。这两个困难,是说明儿童家庭经济还不富裕,家里富裕了,那有不肯给儿女上学的呢?解决这个困难,只有发展生产了。所以:
  第一、进行劳动教育,肃清儿童的二流子思想,用生产来解决学用品,补助家庭经济。如冬闲时,儿童的纺线、打草鞋、拾草等集体劳动,要好好提倡。像高宗献等五个儿童挖地屋子打草鞋,王文打了二十多双草鞋,要有适当的表扬,本庄有不少男儿童,只高兴拾草,不高兴纺线,因为拾草活动,纺线呆板,这要教儿童集体纺线中,一天来几下唱歌跳舞游戏,活动活动,使儿童在集体纺线中有兴味,又学到了文化,还可以帮助晨班和半日制的巩固。
  第二、教学内容要和生产劳动结合。怎样结合呢?我们认为常识更需要,也最便于和生产劳动结合的,随便举一些例子吧:为甚么要冬耕?为甚么冬天修树枝?纺线车上用小陀螺为甚么比大陀螺省力?那许多实际问题,正好和儿童研究明白。
  家长看到学的对生产有帮助,儿童上了学,劳动积极了,自然高兴送儿女上学校了。
  家长中间还很普遍的存在着几种不正确思想,要加以纠正的,这几种思想不纠正,很影响教育的发展。
  一种是家长以为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年纪小,不懂甚么,不能读书识字的。一种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以为女孩子学字没有用,还以为女孩子学习了,父母沾不到光,于是家长不把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和女孩子上学校。这都可以运用纪丕福的办法来动员他们。丕福动员青年学习,青年人说心鲁学不上,丕福耐心的教会他几个字,那青年自已会觉悟到不是心鲁不鲁,只在那个人务不务了。我们可以用女人不识字吃大亏,妇女不懂道理,父母受大累,妇女学习有用处,父母也沾光,十二岁以下小孩子正好上学,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上了学,事会了许多本领,那些事实来教育家长,也可编歌唱,最好编剧演给家长们看。
  还要纠正家长以为学习只是识字的观点。农村用字的机会还是比较不广的,家长以为不识字也有饭吃。要使家长懂得学习不但只学字,还要懂道理,懂了道理,生产可以做的更加好,翻身才能翻到底;上学学了字,一是用它写,一是用它读,读书看报就是要求懂道理,懂了道理,才会写得好。
  家长还有一个旧观念,以为儿童上学,要一天死坐到晚,儿童做游戏、跳跳笑笑、那不好,这种错误见解要加以纠正。使家长懂得儿童的唱歌、游戏、活动、这就是学本领,儿童活活泼泼才能够识得字,写得出文章,不过管理也要注意,学校里一些必要的礼貌、秩序、纪律、也是必需的,这些,并不是拘束儿童,实在是叫儿童作更有效的学习。的确,家长最不爱儿童上学顽皮胡闹,把衣服鞋子弄得又破又脏的,要儿童不顽皮胡闹,只有教儿重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所,做游戏歌舞等活动。

三 再次是怎样叫儿童高兴上学?


  本庄曾有家长要儿童上学,儿童不肯上,有上了学的儿童,常常托故逃学,在家里玩,也有宁可下湖拾柴火不肯上学,也曾发现过两个逃学的儿童。为甚么儿童不高兴上学呢?主要原因是儿童到了校里,只是死读死写几句国语,死练笔算加减法,这些学科,不合他们胃口,他们不感觉兴趣,拿上学校当做苦工。只有唱歌、游戏、画画、跳舞、运动、演剧,讲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要叫儿童高兴上学,只有开展文娱。何况文娱里就有许多关于国语、算术上许多活的知识呢,假使学校开展了文娱,儿童一进校门,真正是到了乐园里,打他出去,他也不肯走呢。就是国语、常识、算数等知识科,也要尽量游戏化。例如,现在这里一批批的出伕支援前线,有许多人又从前线回来,带来许多胜利的消息:缴到多少大炮小炮,多少机枪步枪,多少汽车坦克,打仗时候,我们军队怎样爬进,怎样带俘虏,蒋军怎样投降,怎样调转枪口打蒋军……这些材料,可以在操场上用几块石头当山头、几摊沙子做道路,几块木块当城市,从金沟官庄动员的伕子先在那里集合,担架的,徒手的,带枪的,一队一队过山岭,渡大河向西走,多少路到了临沂城,到了临沂城又怎样前进,离开前线多少路,我们部队怎样开往前方,前方怎样打,国民党军怎么吃败仗,怎么缴枪,怎么给我们带到后方来,我们怎样抬伤员,一面讲,一面垒石块,安城市,铺道路,一面叫学生表演上前线、打仗、缴敌人枪,抬伤兵等场面,这样上一课,时事也上了,地理也上了,做了游戏,懂了道理,学生不会不高兴的,这样上课比空讲深刻得多。

四 怎样加强儿童团?


  现在要把儿童团活动作为儿童学习形式之一,那一定要把儿童团组织得更好,才会收效。金沟官庄的儿童团,固然做了不少工作,但青联对儿童团的领导不强,儿童团本身很少独立性,它除掉经常学习、站岗、优抗以外,演戏附在农村剧团里,实在农村剧团要演剧,要几个儿童,提去几个人去排排就上演了,儿童写通讯稿,也混在许多通讯员里。这样儿童团的独立性太少了,儿童有成人所不及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无法表现出来,所以要加强儿童团,要使儿童团有独立性是必要的,青联一定要好好的领导它,帮助儿童出主意计划和解决困难。
  关于儿童本身组织,最好把十二岁以上的儿童,组织为少先队,十二岁以下的儿童,组织为幼儿队,少先和幼儿有不同的性情和要求,分开组织比较好,少先队可以更有效的带领幼儿队。
  儿童团可以单独出墙报,一个星期出一期,个个写稿,甲班乙班写长些,丙班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画画,剪贴,在学校里的墙上定期出版,老师按期的和儿童们集体订正,有好稿子,选投黑板报,黑板报的通讯员是学校墙报的骨干,这墙报就代替了儿童们的「作文」课,练习写作画画剪贴。
  儿童团另外成立一个儿童剧团,这个剧团固然可以做农村剧团的一部分,但是儿童平日要主动的自己排演,每逢甚么节日公演,可以在儿童本身活动中,采取材料编成剧本。
  这里儿童没有课外读物,儿童很高兴看书读报的,可以组织一个儿童图书馆,订一些滨海农村报、画报,并买一些浅近读物给儿童看。甲班儿童看了讲给乙班丙班听,讲给全庄的大人们听,并可开展全庄读报运动。
  小先生一定要上预备课,逐渐提高他们。
  其他像歌咏队、高跷队、演讲队都可以依实际需要组织起来,求丰富儿童活动内容,来改造顽皮孩子。
  目前如果要出墙报、演儿童剧、跳秧歌、全庄开展歌咏运动,到吃了下午饭后,全庄儿童都一个个小集体的跳秧歌、唱歌、游戏,没有一个儿童相打胡闹,都是容易办到的,因为本庄儿童团已经有了开展这些运动的基础。

五 怎样提高师资?


  纪丕修老师今年三十二岁,贫农成分,小时候上过五年私塾,已教了两年书,第四册国语课书上还有些生字,要问人,滨海农村报勉强可以看,会珠算加法,新学会笔算加减法,常识很缺乏,文娱也不会。他的好处是:工作负责,不怕吃苦,耐性虚心,因为是本庄人,对本庄情况熟悉,和本庄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毫无隔阂,家长和学生的反映也这样。不过大家说纪老师不及广隆识字多,起初教,只读不讲,现在已会讲讲了,管理学生也不严格。像纪丕修那样的师资怎么提高呢?师资不提高,儿童教育也不容易办好,提高这样的师资,第一是提高他的文化水平。
  据说:山东省民办老师一半是初小毕业,依莒南县的沟头区中联防区十个民办老师中四个是私塾出身,纪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四个是初小毕业,一个是高小毕业,一个是上了初小三年。会珠算的两个,会笔算的一个,高小毕业那个老师,看书顶多,看过中国革命故事,中国社会发展史,廿二个整风文件,小二黑结婚,联合政府鼓词,和水浒等三部旧小说,一个私塾出身的,只读过三部旧小说。也有除小学教科书以外,没有读过别的书的。从这情况看来,提高教师文化,的确是迫切问题。要全省各分区办师范学校,各县办师资轮训班,编印识一千字以上的人看得懂的知识丛书,近来莒南每个区的每个联防区,每周集合民办老师,开一天辅导会,那个提高师资的办法很好。但这个辅导会,要解决教师实际困难,不要太零碎,不要只研究教学法。
  目前民办老师顶大的困难有四个:一、是书上报上不识的字多,二、是常识少,三、是不会算数,四、是不会文娱。要解决这四个困难,可以每个老师买一本字典,学会查法,来认识生字;每个老师买一、二本高小用的史、地、自然教科书,及翻身道理、时事易解、晴天、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新编的各种鼓词那类书,书归各人私有,一个联防区的老师交换看,还要大家仔细看滨海农村报,和文化翻身半月刊,有不懂的,用个小本子记下来,在辅导会上讨论研究,用以逐渐丰富常识;每周还学些歌舞游戏回去教学生;目前常识、文娱,都比算术重要些,笔算不会可以教珠算。从提高老师文化,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至于研究教学法,在目前还是次要的,教师还没有甚么东西教,是谈不上教学法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