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十月革命前后苏联文学流派

1.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莫普)


工人之春

诗集《工人之春》前言摘录


  编者按:选自《文学宣言》,联盟出版社,1929年,第176-178页。原载诗集《工人之春》,莫斯科工人出版社,1922年,第1-2页。


  伟大的十月革命来临了,工人阶级和那些备受旷日持久的帝国主义战争之苦的士兵群众们摆脱了资本主义奴役的桎梏。

  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科学艺术之宫森严的大门,在他们面前敞开了。

  多年来蕴藏在劳动人民内部的力量,苏醒并激发出来了……这些力量波澜壮阔地奔涌到“人世间”。

  一些新的歌手纷纷唱出了工人的歌曲。这些诗人与向资产阶级展开胜利斗争的俄国无产阶级血肉相连。他们是革命的产儿,革命养育了他们……

  基里洛夫、亚历山大罗夫斯基、加斯捷夫、格拉西莫夫、萨莫贝特尼克等人的光荣名字,在伟大的俄国革命初期就已放射出光彩,追随着他们的是一大批新起的诗人.这部诗集选的就是这些新起诗人的作品。

  这些新起的诗人的名字本身,就大部分来说,还不能说明问题。他们的诗作往往还经不起推敲,也还不够流畅。有时候显得生涩刺耳。韵律也有毛病。

  这毫不足怪……因为他们过去没有学习的机会。

  他们几乎都是工厂或农村的孩子。他们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在机床旁或工场里做工。为了谋生,干长时间的、劳累的工作。

  刚刚出现了学习的机会,又赶上了国内战争,需要拿起武器去保卫工人阶级的胜利果实。

  许多工人诗人为了整个无产阶级的事业而流了血。他们当中不少人从国内战争的战场上回来时已成餐费,例如克拉西科夫就是如此。

  克拉西科夫失去了双腿,但他没有灰心丧气,他充满了真正无产阶级的乐观精神和活泼的幽默感;他深信未来是光明的。

  我们这部诗集中的许多诗人至今仍在机床旁做工,或者只是在最近才离开工作岗位去从事学习、党的工作或到红军去服役的。

  如大略了解一下我们这些作者的社会成分,这样你们就会更清楚地看到他们创作的性质。

  伊凡·多罗宁——农村的孩子,光荣的图拉兵工厂的工人,后因到红军服役而离开工厂。他的诗歌就象他刚刚锻造出来的钢铁一样铿锵有力,在他的创作中,大城市狂热沸腾的童话与阳光普照的农村田野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他喜爱大自然,但农村的宁静并不能使他满足,他希望用机器的轰鸣促使死寂的田野活跃起来。

  尼古拉·库兹涅佐夫——十八岁的青年,是个车工,不久之前还在“发动机”工厂做工.这是一个“光荣的世袭无产者”。他生在工厂,是个地道的工人。工厂养育了他。在他那些光彩夺目、清新宜人的诗作中,工厂是他喜爱的题材。

  克谢尼娅·贝科娃——从幼年起就饱尝了仰仗他人生活之苦,那些人千方百计地剥削她童年前劳动。

  贝科娃出生在农村中一个农民家庭,但她已习惯了城市生活,城市是她精神的主宰。她这样写道:

  我出生在乡村的土地,
  但却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我愿作无产者——一心一意……


  亚历山大·安德烈诺夫——一个园丁的儿子,大剧院的舞台工人。

  康德拉申——汽车修理厂的工人,粗通文墨。他吃力地写出来的那些歪歪斜斜的笨拙诗句,几乎叫人无法辨认。康德拉申还没有超越摹仿心爱的诗人的阶段,因此他的诗歌里总是回响着柯尔卓夫的调子。

  逐个地列举这部诗集中的所有作者不免令人生厌。为了帮助读者弄清诗集所刊作品的性质,上面所举例子已经足够了。

  我们这部诗集的目的是:给各个工厂的广大工人群众提供这样一些歌曲和故事,——它们出自象他们自己一样的无产者的手笔,并且反映了这些工人群众本身的情绪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我们希望这个目的将能达到。

贺国安 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