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王独清
说大众语
王独清
(1934年8月7日)
〔说明〕本文收入于王独清著《如此》,上海新钟书局1936年4月25日出版。
启东:
关于大众语问题的讨论,已经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真是够多了。像我,像一句话可以在人前化为洪水或者一个字可以在人前变为猛兽的我,于这种问题的讨论始终是站得远远的。并不是我不想开口,实在是人在避我,我也在避人,为了免发生无谓的麻烦,所以宁可自己学乖一点,沉默些的好。
因为你不避我,所以我也很愿意对你说出我底意见。
一、我虽没有很周到地看完所有关于大众语问题讨论的文章,但是我总觉得有一点好像大家没有切实注意到。那便是:目前的文字“为特殊阶级的独占工具,和一般民众并不发生关涉”,这实在不仅仅是文字中用话的问题,而还关系于整个社会的问题。不信就请你现在尽可能地用各种方言去写你底文章,甚至尽可能地把出版物都改成罗马字拼音,可是到头一定还是你“独占的工具”。为甚么呢?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大众根本便没有机会和文字接近,能和文字接近的总还只是一部分的特殊阶级而已。
二、这样,也就答复了“新文人隐隐都有复古的倾向”的这个问题中之问题。五四运动时特殊阶级提倡口语文的动机,实在只是为便利自己(自然客观上有这种需要),并不是为了大众。到现在,你以为他们不怕这种比较便利的工具“成为大众的工具”吗?
三、无论如何,汉字决不是大众底字。要使大众语文真正成为大众底工具,将来只有罗马字拼音之一法。这自然不是现在所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却很能够为这一目的作种种准备。
四、说“将来只有罗马字拼音之一法”,这“将来”,须要从上面所说的社会问题上去理解。因为,据我所知道的,像安南便已经实行了罗马字拼音的办法,不过那却是为了另外的作用(帝国主义为变化殖民地语言的过渡方法),而不是为了大众语文的问题。这是首先要明白的事体。
五、有人为了大众语而希望“文学死”,这真不知道在说的甚么。这意思就等于说大众语不能制作文学,也就等于说大众根本便不能和文学发生关系。其实,要推行大众语文时,首先就非借仗于文学不可:制作大众语的小说诗歌作为大众语文的教本,或是把已有的前进文学作品翻译成大众语给大众去看,这都是必然要做的。
六、我们应该明了推行大众语文底目的是:为了大众能普遍地获得智识上的素养,为了大众能普遍地获得文字的工具,为了大众的语言能够统一。所以,大众语文的构成并不能去迁就大众,而应该有改进的意义。若果忽略了最高的目的而简单地只主张迎合大众,那便是“庸俗的大众语万岁论”。
七、有些人虽不主张“文学死”,但很机械地以为现在要有文学作品就非绝对地用一种几乎写不出来的话去创作不可,不然便是反对大众语。这不消说只是极左派的空话。我们对于目前的文学作家,只希望他们尽可能地使大众了解,此外的苛求不但无用,反而会使作家停笔。作家能用真正的所谓“下层社会底用语或方言写作”自然是最好,不过事实上在目前这是不可能的。只要作家能创作出前进的作品,虽然它本身不能够走到大众面前,但是那也没有妨碍。因为,我们有翻译这一方法之应用。
八、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语言是跟着智识进步的。大众只要获得了智识,他们一样可以讲现在特殊阶级所讲的话,自然自己会废弃不相干的方言。所以,推行大众语文主要的还是在教育的作用上。关于大众语文的作品,除了最初步的而外,应该在使大众懂得的条件下,逐渐地加入新句法,甚至必然要学的外国字。中国原有的字太不够用,句法也太过简单,在这上面应该有一番特别的注意。
以上便是我底意见。自然这只是几条简单的大纲,不过我相信更具体的意见也可以在这里面找得出来。我总觉得虽然讨论大众语问题的热心家很多,但是多数却忽略了推行大众语文的目的这一主要的认识,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并且还会有不好的结果的。
七,八月,一九三四。
感谢 先知在1917 收集、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