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葛兰西 -> 马克思主义问题(译自《狱中札记》)
辩证法
《读本》对任何一种辩证法都没有加以论述,只是以十分肤浅的方式,未加说明就把辩证法假设为一种前提,这种做法简直荒唐;作为一本读本,理应包括该学说的基本原理,开列参考书目,目的应该是有助于深入研究,以利于扩大视野,加深对本专题的了解,而不是代替读本本身。其所以对辩证法不加论述,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实践哲学被设想为分成两大部分:一是被看作社会学的关于历史和政治的理论,即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指最原始意义上的实证主义的实验方法)去建立理论结构;一是哲学本身,其实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庸俗)唯物主义的别称。
即使在反对机械论的大论战以后,《读本》作者提出哲学问题的方式看来并无多大改变。这一点,从他向伦敦科学史会议提交的论文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在论文中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践哲学一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历史和政治的学说,一是哲学,只是他如今把后者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了。不过要是这样来考虑问题,我们就再也无法了解辩证法的重要意义了;因为这样一来,辩证法就从原来的认识论、历史编纂学和政治科学的精髓地位,下降为形式逻辑和初步经院哲学的亚种了。只有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开创了历史新时期和世界思潮发展新阶段的、完整的和独创的哲学,才能真正了解辩证法的根本作用和意义。实践哲学已经做到,既超越传统的唯心主义和传统的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反映过去社会形态的哲学;同时又保留了其中有生命力的成分。如果只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另一种哲学的附属品,就不可能掌握新辩证法,而超越旧的哲学正是通过对新辩证法的掌握而实现和体现出来的。
第二个原因似乎是心理上的。有人认为,辩证法是一门艰深难懂的学问,因为辩证地思考就会同庸俗的常识相抵触,常识是些教条,要求绝对的肯定,并由形式逻辑加以表达。为了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不妨设想,要是在小学和中学里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讲授自然和物理,又是“自然规律”的传统观念,又是统计规律或大数法规律的观念,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根本听不懂,学校教学与家庭生活及一般人生活大相径庭,学校就会成为洋相百出的讽刺对象。
在我看来,上述考虑对《读本》作者起了心理上的阻碍作用;他实际上是向常识和庸俗思想低头,因为他并没有用确切的理论语言来提出问题,因而在事实上被解除了武装,软弱无力。那没有受过教育的原始的环境势力支配了教育者,庸俗的常识对科学产生了影响,而不是相反的影响,如果说环境势力成了教育者,那么它也必须反过来受教育[1],然而《读本》并不懂得这一革命的辩证法。《读本》及其作者全部错误的根源恰恰就在于他主张把实践哲学分为两部分:“社会学”和自成体系的哲学(看来他本人在大论战之后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或许可以从他提交给伦敦会议的论文中看出,但是很明显,这场大论战使他表面上放弃了这本书)。同历史和政治的理论相脱离的哲学只能是形而上学,而由实践哲学所体现的、现代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恰恰就是哲学的具体历史化以及它和历史的同一化。
[1] 参看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3部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