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论普及教育[1] *
普及教育的问题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各国的资产阶级无时不在周密地考虑广大居民的读写能力和教育水平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具有的意义。资本主义各国的资产阶级之所以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并非出于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也不是由于某些崇高思想的影响,而纯粹是出于生意经。人民群众的愚昧无知会影响工业发展的速度。
我国是一个半文盲国家。这一点我们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只有彻底消灭愚昧无知的现象,只有尽快地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才能掌握我们全部的生产力和所有的财富,才能很好地发展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在这里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大意和松懈,也不允许拖拉作风存在。必须在日常劳动中努力完成生活所提出的这一任务。
我们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的另一件事,就是我们之所以必须尽快实行普及教育,还因为我们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切前提条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能建设社会主义,而在这一建设工作中,半文盲状态对我们有很大妨碍。大家只要想一想:我们有苏维埃政权,每一个厨娘都应该参加管理国家的工作,今后苏维埃政权将越来越广泛地吸引工农群众参加管理机关―必须把整个生活加以改造,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愉快,可是我们是一些半文盲。我们的文化水平越高,我们在合作化道路上的进步就越快。我们整个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获得文化的程度。关于这个问题,列宁最近写了不少文章。可是我们普及教育的工作还是进展得很慢。
我知道,困难是很大的,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我知道,这里牵涉的问题不少,经费不够、房屋和木材缺乏等等情况都对普及教育的实行有影响。
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的一个学生(他是一个成年的纺织工人,刚刚摘掉文盲帽子)所写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他说:“工人们一天工作十二小时,因此要学习是很困难的。但是必须使我们的‘恩人’不让我们工作十五小时,这是困难的,但一定要做到。”
必须获得文化,必须实行普及教育。
我想谈两个问题。
必须防止陷人老一套的泥坑。计划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制定学校网的计划[2]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记住,这些学校网很不完善,因为它很少考虑到当地的日常生活、生产和一般文化条件。所以我认为,还必须通过生活来检验所有这些学校网。请同志们原谅我对学校网的怀疑。当我看到各工业省召开的实行普及教育的会议[3]记录时,我发现不只有一个例子可以证实我的怀疑是正确的。从地图上看,到学校去不到三里路,但那里有沼泽和洼地;必须绕着圈子走,这样就有八里地。―从地图上看,离学校只有一里路,可是过桥时很危险……
所以我建议在安排学校布局的计划时要更多地考虑居民的生活情况和要求。我们还存在着旧时的官僚主义的偏见——轻视居民的主动性,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除这种偏见。
每一个村子的人都希望本村有一所学校。这当然会把一切学校网都打乱。两里路远的地方有一所很好的学校,可是农民修建一所只能容纳30人的草房子学校;这种草房子学校很简陋,只能维持5-6年。这种做法很不恰当!这是“网”的领导人的看法。可是农民这样认为:村子很穷,儿童没有衣服鞋子穿。冬天室外很冷。让孩子到两里路外去读书不可能;何况幼童根本走不动。走路还要花时间。即或邻近的学校很好,可是儿童仍然是文盲。从目前来看,这是不恰当的。由于后面这种情况,人们就修建了草房子学校……而教育行政部门在一旁看到这种情况就做出决议说:只有那些根据学校网的规定修建起来的学校,才能得到援助;为了预防修建草房子学校,规定只有在省工程师对修建计划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开工兴建。农民抱怨不已。他们之所以修建草房子学校,并不是由于愚昧无知,而是由于没有钱。对于每一项创举都要加以支持,而不应以官僚主义的态度轻率地加以禁止。
请原谅我的话说得过于尖刻,但是旧的作风还束缚着我们,妨碍我们去进行生活要求我们进行的工作……
修建校舍、聘请教师、解决经费问题以支付教师工资、起码的供应―所有这些都只是第一步。为了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实际地实行普及教育,还要采取其他一系列的辅助性措施来使居民更积极地参加这一工作。
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计划地进行普及教育的宣传工作。要在农村文化室、农民之家[4]里报告本省、本县、本乡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每一项创举(如穷苦农民利用公耕地来修建学校)都应该让大家知道,写在红榜上,等等。在这方面,重要的是展开竞赛,重要的是使普及教育的思想成为居民感到很亲切的思想,吸引他们参加这一工作,指出这一工作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普及教育,必须进行集体工作。不是不要群众,而是要和群众一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 写于1926年(更准确的日期难于判定)。
第一次编入《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279~282页)。
[1] 党纲(1919年)规定,对未满16岁的男女儿童实行免费的普及义务综合技术教育。而实现这一要求的第一阶段,就是实行普及的义务初等教育。早在1919年1月,在各省国民教育处长会议上,就已讨论了制定俄罗斯联邦普及初等教育计划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内战争方酣,经济倍遭破坏,饥荒十分严重,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推迟到了国内经济开始复苏之际。1923年8月,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责成教育人民委员部立即着手拟定实行普及初等教育的十年计划。时隔两年,即1925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实行普及初等教育和建立学校网》的决定,并且规定了以十年的期限作为实现这一计划的最大期限(1927年10月,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批准了这一期限)。1927年4月13日,授权地方苏维埃在个别边区、县、地区、乡、城市以及条件具备的个别居民点实行初等义务教育。据1927~1928学年的统计,8~11岁儿童的入学率,在苏联已由1914年的大约50%增加到75.7%。
1925~1926年,教育人民委员部公布了三集《俄罗斯联邦实行普及教育的准备工作》,在1926~1929年,公布了四集《普及教育问题》,1928年出版了俄罗斯联邦实行普及初等教育的综合计划。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保存了上述出版物的一部分版本,其上有娜·康·克鲁普斯卡雅的眉批和统计数字。
1927年12月,联共(布)第15次代表大会在制定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时,认为文化战线的首要任务乃是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开展群众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而1929年5月召开的全苏第五届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认了党的这一指示。1930年6月召开的第16次党代表大会承认了文化建设的步子不快,提出要加快步伐,并把实行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当作党在近期的战斗任务。党中央在1930年7月25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在8月14日先后通过决议,自1930~1931学年起(即比预定时间早了4年),对8~10岁儿童普遍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并要加速11~15岁少年在一年制和二年制学校义务教育的步伐。同时准备在城市、工厂区和工人居民点实行七年制普及义务教育。尽管当时困难重重(校舍不足,教员奇缺,没有教科书),但是低年级学生数仅在1930~1931学年一年中就增加到250万;1927~1932年的五年间,几乎增加到800万,而到1932~1933学年,则已达到1 760万。
[2] 指我国一些具体地区的建立学校网的计划。
[3] 俄罗斯联邦各工业省普及教育会议系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1926年1月20~24日于莫斯科召开的。
[4] 农民之家系城市里的一种政治教育机关,其任务是对进城来的农民提供物质服务和文化政治服务,向他们宣讲苏维埃政权为了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采取的政治措施和经济措施。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