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专题〗传记·回忆·评论 -> 《回忆列宁》(第五卷)    相关链接:克拉拉·蔡特金

列宁和群众

克拉拉·蔡特金



  每当我想起我同列宁的谈话——他的话声声在耳,仿佛我今天还能听见,——总觉得他的一切言辞都贯串着伟大的革命领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对最广大的劳动大众特别是对工农的深厚感情。
  列宁全心全意地、真挚地同情广大的劳动大众。他们的贫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苦难,从针刺的疼痛直到警棍的残暴的殴打,对于他都是切肤之痛,滴滴在心。他耳闻目睹的每件具体事情,在他看来,都反映了许多人、无数人的遭遇。1920年11月初,他同我谈过一次,谈到不久前找过他的农民请愿代表,他是多么激动:
  “他们破衣烂衫,脚上裹着破布,穿着树皮鞋。这些天可是阴雨连绵啊!他们的脚都湿透了,冻得乌青。我自然是叫把军用仓库的鞋给他们拿来。可是这又何补于大局!?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农民,如今脚上都是伤痕斑斑,没法靠国家叫他们都穿上鞋。我们可怜的人民要超升,要脱离地狱;这个地狱是多深多可怕!我国人民解放的道路要比你们德国无产阶级的道路艰难得多。但是我相信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一定会脱离地狱!”
  列宁的话声起初很低,几近耳语。最后一句话他说得很响,紧闭住嘴,神情坚决。
  大致就在这一段时间,我到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呆过几天。我要把我难忘的印象告诉他:谈谈那里召开的专区代表会议,谈谈在座无虚席的剧院里举行的集会以及会上的情绪,参观几所幼儿园和一家大型纺织厂的情况;这家纺织厂的工人,主要是妇女。
  列宁特别关心我在少年儿童中间看到的情形和我的感受,问得很详细。我讲给他听,女工们团团围住我,七嘴八舌地问她们德国姐妹们的境况,最后她们说:
  “你看看我们的脚,没啥穿,全裂了口子。我们只有树皮鞋。天可冷,还得走着来上工。你给列宁捎个信,就说我们要是能领到鞋过冬,那就太喜欢了。面包最好也多给些。不过你给他说,就这样我们也能捱过去,哪怕还缺这少那呢。”
  列宁非常注意地听着我讲。他脸上露出了怜恤。
  “我知道这些可怜的妇女是多么受苦受难!”他感叹道,“可怕的是苏维埃政权不能立即去帮助她们。我们的新国家先得捍卫本身的生存,赢得斗争。这要求我们作出巨大的牺牲。但是我也知道我们的女无产者会挺得住的。她们是女英雄,伟大的女英雄。她们的解放不是天赐的礼物。她们是应份得到解放的;为了解放,她们正在作出牺牲,即使没有面对白匪的枪自,也是正在付出血的代价。”
  在衰亡的社会与生活模式的压制下,被奴役的人们极度苦闷;列宁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精神上的痛苦是深深理解的。但,不管列宁对群众的艰辛的命运是多么怜恤,他対群众的态度决不单单是怜恤。他对群众的态度,不是象许多人那样建筑在眼泪汪汪的同情上,而是有牢固的根源的:渊源于他对群众的看法——他把群众看成是历史的革命力蜀。对被剥削被奴役的人,列宁认定他们是、珍视他们是反对剥削反对奴役的斗士;而对一切进行斗争的人,列宁认定他们是、珍视他们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建设者。新的社会制度会结束一切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现象。在他看来,破坏压迫和剥削的旧基础是群众的事业,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制度也是群众的事业,二者是密切联系着的。
  在列宁看来,正如他有一次对我说过的那样,对于重建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解放事业来说,仅仅有“群众的量”是不够的:他认为必须有“量中的质”。在列宁看来,胜利地破坏着旧世界并且有义务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革命群众,不是愚昧无知、没有个性的群氓,不是一小批头头可以任意塑造的一大块松软的粘土。他把群众看成是进行着斗争的、努力向上的优秀人类的结合,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必须激发他们的感情,促使他们觉醒,发展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并把它提高到有组织的积极性的阶段。
  列宁是按照马克思的精神去理解群众的,自然十分重视群众的全面的文化发展。他认为这是革命最伟大的成果,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可靠的保证。
  “红十月,”他有一次对我说,“为最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在已开始的经济革命的基础上,正在实现文化革命,二者经常互相作用。你想想,千百万的男男女女,属于不同的民族和种族,文化程度各各不同,现在他们都在勇往直前,投入新生活。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任务十分巨大。它必须在几年内、几十年内清偿几世纪来欠下的文化债。除了苏维埃的机构和机关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组织、许许多多学者、艺术家和教师的协会致力于文化的进步。最大量的文化工作,在企业里是由我们的工会进行的,在农村里是山我们的合作社进行的。我们党的积极性到处都有所表现,到处都在发挥。许多事情正在做;我们的成绩同以往比较,是伟大的,但同未来将要做的比较,看起来很渺小。我们的文化革命才刚刚开始。”
  列宁偶然提到对大剧院一出精采芭蕾舞演出的讨论。
  “的确,”他微笑着说,“芭蕾舞、戏剧、歌剧、近代和现代绘画雕刻的展览——这一切都向国外的许多人证明了我们布尔什维克决不是外国原来想象的那种可怕的野蛮人。我不否认这一些以及诸如此类的社会文化形式,我决不是轻视它们。但,老实说,在偏僻的农村里开办两三所小学,比展览会上最出色的展品,更合我的心意。群众的一般文化水平的提高将奠定一个坚实的、健康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产生强大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推动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我们这里,创造文化、普及文化的愿望异常强烈。应当承认,我们在这方面,有许多是实验,除了严肃认真的而外,也有许多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占用了很多力量和资金。可是,在社会中,同在自然界一样,浪费大概是创造性生活的要求。自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来,文化革命最重要的条件已经有了,那便是群众的觉醒,群众对文化的企求。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创造的、同时又创造着这个制度的新人正在成长。”
  群众的伟大的朋友、唤醒他们教育他们的人,已经阖上了他的眼睛——他那满怀伟大的爱和信心看着卑微渺小的人们的眼睛。他溘然长逝已经五年了[1]。但列宁的事业并没有因为他的逝世而死亡。列宁的事业永垂不朽:列宁的事业超出他所缔造、他所领导的党的范围,卓有成效地深入到最广大的无名的群众之中。这些群众,在苏联正在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劳动,在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为夺取政权而进行解放斗争,在殖民地国家正在起来反对奴役他们的老爷——剥削者和压迫者。他们正在实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创造性的事业,将是他当之无愧的纪念碑。

载于克拉拉·蔡特金:《论列宁(论文及回忆文集)》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序1933年莫斯科党的出版社版第23—26页





[1] 本文写于1929年。——编者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